1、1儒商鼻祖端木赐端木赐,字子贡,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生于公元前 520 年。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是中华儒商的鼻祖。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 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
2、“黎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 学业政绩成就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子贡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在诗的学习中,孔子不仅要求学子们搞通弄懂诗的本来意义,而且要求他们能对诗 “活学活用” ,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2意,若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后来子贡赴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他高超的演说
3、技能和外交能力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引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 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 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子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从孔子列举的三个优点看,笔者觉得子贡的优点“达” ,似乎更是从政者不可或缺的。所谓“达”就是通达事理,试想一个从政的人如果能够“通达事理” ,他就会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而不会为繁琐的细枝末节所迷障,这样的人肯定会把政事处理得
4、有条不紊。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 卓越的理财经商天赋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3时转货资家累千金” 。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 “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就是说:
5、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为人谦逊尊师重道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 。鲁国的另一大臣子服景伯把孙武的话转告了子贡,但子贡谦逊地说:“譬诸宫墙,赐(子贡)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
6、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但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不得见,何况能寻得其门的又很少,正因如此,诸位才有这样不正确的看法。当时鲁国的另一个大臣陈子禽听到子贡的这通解释不以为然,他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意谓你不过是谦恭罢了,难道仲尼真的比你强吗? 总之,所有这些对子贡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它说明子贡在当时的名声、地位和影响,确实已不在他的老师孔子之下。 尽管子贡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与成就,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逊。 论语?公冶长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贡提4这样的问题。子贡相当有涵养
7、,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其实到底子贡与颜回哪个强,世人有目共睹。子贡与颜回比,就政事言,颜回要交白卷;就生存能力言,颜回连生计也几乎维持不下去, 论语说他“屡空” ,看来断炊的事情亦经常发生,而子贡却是“家累千金” ;论彰扬其师之美名,颜回更没有子贡那样的巨大能量。至于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显其大智大勇。 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 公元前 456 年,子贡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 739年)追封其为“黎侯” ;宋大中符二年(公元 1009 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