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颗毒瘤毁掉公司创业公司想要保持健康发展,除了不断地“扫雷” “打怪” ,和竞争对手较量,还要自我排毒、清洁,才能内外统一。 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扫雷” “打怪”得以健康成长的企业。因为危害隐患时刻存在,所以企业有必要拔除毒瘤,继续“野蛮生长” 。 现实中,有四种现象是企业,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创业者情结”“大业务员现象” “诸侯主义”与“管理早熟” 。只有排除这些“雷区” ,杀死“毒瘤” ,企业才能活得长久。 创业者情结 创业公司原始业务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创业者的品格、洞察、勤奋用心、追求完美与事必躬亲,但同时却又会逐渐形成组织对个人的依赖。长此以往,常常会形成上级认为
2、下级能力不行,用心不够,办事总不如意;下级认为上级不信任、不放权,团队的激情受到压抑。 另一方面,创业者追求完美,又压制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建设阶段必须要有的敢于试错、敢于变革的精神。创业者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追求完美的冲动,我们必然会经常看到那些所谓的忙碌是在原地踏步,而不是激情地在不完美中前进的步伐。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磨合、逐步走出混沌的过程,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追求完美的冲动,必然会拖延公司组织能力的提升。 2创业者的成功会不断强化创业者的自信,企业非常容易形成一个强人的世界。创业者往往会发展成为企业的“唯一家长” ,对与错,需要“家长”发话,一个组织的价值需要“家长”肯定。一个组织
3、要么相互批判,意图在“家长”面前孔雀开屏,寻求价值肯定;要么就相互捧场,内部公关,也是寻求在“家长”面前价值不受损害。相互批判与相互公关,只会导致涣散、内耗与裹足不前。 “唯一的家长”往往是“唯一”的裁判者、监控者和承担责任者。唯一的裁判导致的往往是相互批判,思想林立;唯一的监控,往往导致的是控制过度又控制不足:创业者看见的部分需要一抓到底,控制过度;看不见的部分,就会各行其是,导致控制不足。唯一的责任承担者往往导致的是大家都不承担责任,创业者习惯性地看到什么都可以管,越级指挥,有了问题后,大家都可以推到上层,因为决策在上层,敢于承担成为这个阶段组织的核心问题。 再比如,创业者认为企业是他的,
4、看到什么都可以管,经常越级指挥,越界指挥,必然导致责任边界模糊,破坏指挥链的严肃性,必然破坏责任的承担。 创业者或创业者利益的代表者(亲属)也会认为企业是他的,总觉得别人不如他尽心;同时,创业者的成功往往会让他将自己的能力放大,喜好分派职责,必然导致整个组织谨小慎微,不敢主动承担,不能有效地发挥团队的作用。 此外,创业者也往往缺少约束自己的意识,常常破坏规则,影响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创业的成功,靠的是创业者自己将业务做成功,创业3者管不住自己做事的惯性,往往代替他人做决定,掳去了他人的责任,影响其他人员承担责任。 这种创业者情结是破坏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突破创业者情结,才能有效建立组织的
5、责权秩序和责任传递;只有突破创业者情结,才能有效发挥团队的能量;只有突破创业者情结,才能更有利于领导团队的培育。 “大业务员”现象 企业从小发展到大之后,经常感叹缺乏“管理者” 。 一个人能把事做好,但是让他带领一个团队去做事,经常是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其余的人闲得慌。或者尽管大家也很忙碌,但也不知道忙什么;或者下属很多事情常常处理不好,而管理者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管理者只能说底下人能力太差,甚至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的责任,要么是工资太低,大家没有积极性,要么是招聘进来的员工不合适等,整个团队成员没有成就感,士气低迷。 当然,有的是管理者根本没有管理意识,或者是不敢管理。比如,当下属员工对工作
6、任务没有紧迫感,拖拖拉拉的时候,当下属员工对工作上马虎,经常出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的时候,始终无法开口进行批评指导,而只能一边自己生闷气,一边又放任自流。管理者仍然是一个只能自己把事做好的“业务员” ,还没有真正向“管理者”转型。 诸侯主义 在企业做管理建设的时,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恰恰是那些掌握着企业的资源,领导着公司主要业务的“大员”们经常对管理4意见不屑一顾,认为那些都是花架子,不合实际,形式主义,耽误业务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确实是负责管理建设的人如何进行管理建设的问题。 如果管理不为经营服务;如果管理建设不是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
7、往前进;如果管理建设没有充分的沟通,得到核心决策层的认同和支持;如果管理建设只有生硬的原则,而缺乏充分沟通,获得理解;如果核心决策层没有充分达成一致等,这都会给管理建设带来问题,这些问题自然就给了“大员”们反对的理由。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管理建设的特性决定的。 因为管理建设的过程确实一个混乱的过程。所以有人就说了,没有管理的时候很好,反倒是一管理更乱了,效率更低了。另外,管理建设本身是建规则,规则有时候是没事的时候觉得也没什么用,有事的时候,觉得还是应该有个规则,而且相当一部分规则是重在建立秩序,形成未来长期的内部稳定与协调机制,而不是解决当下的业务问题。所以,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一群人在玩文字
8、,花架子,而且不是紧要的事情。 最后,是因为需要改变“大员”们过去做事的习惯,因此就引起他们本能的抗拒。 因为这些“业务大员”在过去攻城略地时,就像游牧民族一般,自己直接向创始人负责,经常掌握生杀大权,不受限制,又冲又杀,好不痛快。现在突然有规则了,有这样的流程,有那样的标准,还要被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们管着,内心实在不爽和失落。然后举着“我5只认老板,我忠于老板”的大旗,为自己不守规则,凌驾于组织上,独立于组织之中,或飘忽于组织外找个借口。有的甚至以掌握着重要业务为筹码,不受规则束缚,寻求自己在组织中不同于其他人的地位和威信。管理早熟 最后一种是“管理早熟”现象。 管理早熟必然导致管理
9、过度,过度的管理理性一定会抑制经营野性。在一个过分强调管理、强调制度、强调流程的企业,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个企业的员工是一群听话、压抑、谨小慎微的小绵羊,很难找到几只有开拓性、野性的狼。 大伙儿整天忙碌着填表,开会,检查,开罚单,却很少有人关心经营面临什么问题。如何激发大家的能动性,团结起来去争夺市场,也很少有人理解这些活动对激活经营的价值,只能用“忙碌”在内部相互意淫我们很忙。但对激活经营毫无价值。 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最上层的理念。在我的管理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出需求:我需要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然后我的企业就在高起点,高水平了。 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用以下六点来总
10、结: 但是,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还经常发生“管理早熟”的情况呢?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管理教育太发达,企业领导人上EMBA 上的太多了。 我们一听到企业发展靠管理,百年企业靠制度,还有一些绚丽的管理概念和模型,以为有了这些,企业自然就会更好,却忘记了创业初期6的常识性真理企业要赚钱,要激发员工去赚钱,要能长久地激发员工去赚钱。 于是乎,制度一本接一本,我们慢慢发现,随着制度的完善,公司变成了“羊”的集合,就算是原来有些狼,要么辞职去寻找大草原了,要么也变成羊了。公司的经营活力,公司的员工活力,越来越疲惫,但企业却往往将原因归结为一个问题缺人才,这帮人不行。 人们常常讲“罗马不是一
11、天建成的” ,放在企业管理这个层面来讲,或许还应该加一个后缀这个罗马可不是被毒瘤侵染的豆腐渣工程。 没有一个神秘的先进的管理体系,一下子披在企业的身上,然后企业就先进了; 如果一个六岁的小孩,穿着人生最辉煌的年龄 35 岁的衣服,自己会辉煌吗?不会,只会一跑起来就摔跤; 管理体系是在解决自己实际的管理问题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不应是一个完美体系的嫁接; 破除管理的神秘,如果把管理看成如“高科技”般的神秘,而不是我饿了要吃饭的常识,管理会害了我们; 外部管理咨询机构有价值,但最重要的是要激发自己的管理团队不断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这样不会产生排异现象,同时企业在真正的成长; 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学习它的现在,而是学习它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