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818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摘 要:1927 年粮食收购危机发生后,苏联领导人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其结局导致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关键词:粮食收购危机;农业;全盘集体化;苏联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193-02 一、粮食收购危机及其对策 粮食收购危机指 1927 年底苏联国家无法从农民手中收购到国家所需要的粮食。这种情况是从 1927 年 10 月开始,苏联粮食的收购量减少。1926 年底收购量为 4.28 亿普特,而 1927 年底为 3 亿普特,缺少 1.28 亿普特(约 16.38 公斤) 。那么,真

2、实的情况是怎样呢?1926 年 10 月的收购量为 15 636 万普特;1112 月 27 164 万普特;1927 年的 10 月为 16 418 万普特;1112 月为 13 582 万普特,总计差额为 12 800 万普特。而在 10 月之前,农民交纳的余粮实际上是超出了上一年度的收购量。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一是 1927 年苏联的秋粮歉收造成农民没有更多的粮食交纳,但全年的粮食收购量仍然超过上个年度的三成以上,就交纳的总量 1 101.36 万吨与前后的 1926 年、1928 年、1929 年来看也是最高的,只是该年年底同上一年底的交纳相比存在差距;二是粮食收购危机只是相对于苏

3、联自 1925 年的工业化快速建设和城镇的发展来说的。因为工业化建设可以靠大规模的投资来进行,但农业不大可能取得与之相2应的发展。 围绕着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不断下降。因为小农经济分散不利于采用农业先进技术,所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限,不可能大幅度的生产和提供足够的粮食;小农经济的自给率较低,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在 12%15%;这样农民提供的粮食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那就是富农的故意破坏。他们拒绝把剩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企图用“饥饿”的方式来搞垮苏维埃的政权,也就是斯大

4、林认为的:粮食危机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在建设中最重要问题之一即粮食收购问题上,对苏维埃政权发动的第一次进攻;三是国家粮食收购机关各自为政、互相竞争、不善于经营,使得投机倒把者和富农分子有机可乘。其出路是:走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的道路,把分散、技术落后的小农业变成采用集体、先进技术的大农业;通过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形式,向富农发动进攻,最后走上了用暴力剥夺富农的方式来推动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发展;加强国家对粮食收购和改善国家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对农村实行预约收购粮食,对城市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制。 粮食收购危机产生后苏联领导人采取的对策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反右运动、经济上用行政命令方式

5、加速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这里将对后者加以分析。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农业应急措施 农业究竟应该怎样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互助组、3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化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时农村又实行了“家庭承包制” 、到 21 世纪初中国又免除了农业税,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农业赋税政策,这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农业革命,其意义是巨大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农业如何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那么,苏联农业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农业情况。该政策占主导地位的是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早先国家估计每个农民应该保留多少余粮后,其余全部要上缴给国家;1919 年初改为国家总需要多少粮

6、食,各省、各县、每个农民要交多少,这一部分必须交给国家。这部分粮食由政府机关确定农民消费所需多少、应该留下多少种子粮以及饲养家禽、牲口所需要的饲料粮外,其余的粮食由国家按照固定的价格,全部向农民征收。这征收按阶级原则来进行,富农多征、中农少征、农民一般不征,但有的农民也被列入应征收户。而国家对农民收集的粮食则完全是根据国家确定的价格,以迅速贬值的卢布来支付的,也就是说当时农民拿到的纸币,并不是谷物、粮食的等价物,其实质是农民将自己的粮食类似于借给国家的。这种带有强制性的粮食政策自然引起农村中的富农阶级的激烈反抗,就是广大的中农和一部分的贫农对此也有不满情绪,这样农村中隐瞒谷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

7、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国家派有觉悟的工人组成征粮队,携带武器去农村下乡征收粮食,并对企图破坏余粮收集制的富农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如没收粮食、私人财产等。于是,国家收集的余粮逐年增多,1917 年 11 月至1918 年的 8 月达到 3000 万普特,1927 年的 8 月1919 年的 8 月是 1.1亿普特,19201921 年则达 4.23 亿普特。 41920 年后,国内战争缓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越演越烈,因而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国内经济破坏很大,也引起了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如喀琅施塔特的水兵暴动、工人举行罢工、农民也不满。这样苏联的农业政策必须做出新的调整。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

8、农业发展的探索 苏俄究竟怎样发展农业呢?这涉及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苏维埃政府在 1921 年 3 月以后,陆续在农业、商业、工业、流通等各个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政策,史称新经济政策。这里就农业的有关方面来加以讨论。 1921 年 3 月,苏联开始实行列宁起草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这样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完全由自己处理,然后农民可以拿到市场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政府规定所交纳的粮食税比以前的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3 年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其中的一半改征为货币税,这

9、就突出了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924 年统一的农业税全部改为货币税,而国家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全部通过市场收购。同时,1922 年 5 月,颁布允许出租和使用雇佣劳动的法令。如果说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但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呢?1920 年 3 月俄共九大认为:共耕制是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发展途径,其形式为农业公社、劳动组合和共耕社,统称为“集体农庄” 。实践表明:大规模地推行共耕制是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的过急做法,其劳动生产率较低。列宁说:“改造小农,改造他5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

10、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迅速的改造小农。 ” 1921 年的 3 月,联共十大作出决议,规定合作社作为联合农民的基本形式,即“合作社计划” 。 列宁在论合作制中阐述“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人人参加合作社,这就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 。 1927 年参加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32%,达 79 300 个。应该说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上苏联政府还是采取较为慎重、稳妥的方针,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坚持农民的自愿原则,而且形式也多样灵活,但 1927 年粮

11、食收购危机发生后,苏联政府用行政手段加快了该运动的历史进程。 四、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具体过程 1927 年 12 月联共中央召开第十五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肯定列宁的合作社计划的正确,并提出加速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但此时推行集体化运动还是较稳重的。 1929 年 11 月,斯大林发表了大转变的一年指出:过去的一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发生大转变的一年,这个转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坚决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很快该运动演变成了政治运动,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加快了集体化的发展步伐。 1930 年 1 月,联共中央政治

12、局通过了关于集体化速度和国家帮助6集体农庄建设的措施 ,其中规定了苏联不同地区农业集体化的发展速度。如: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高加索等重要产粮区在 1930 年秋到 1931 年春完成集体化、中部的黑土地区、乌克兰、西伯利亚等产粮区于 1931 年秋或 1932 年春完成集体化、其他地区在 1933 年底完成集体化;现阶段集体农庄的主要形式为劳动组合;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由原来的限制富农发展的政策过渡到消灭富农的政策。到 1930 年 1 月 20 日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21.6%,439.3 万户,3 月 1 日,苏联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了 1 426.4 万户,占总农户的 55%

13、。即许多地方的农民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地区的加入到集体农庄中去了。 1930 年月 3 月 2 日真理报发表了斯大林的文章胜利冲昏头脑 ,加以纠正这种过分集体化的发展规模。3 月 15 日党中央通过决议,指出该运动中产生的偏向,提出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做法,但该年的67 月党的十六大上又提出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新规划,这样到了该年的秋天,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又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到 1931 年 7月,苏联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60%,其占有的土地达到全国土地的 67.8%。 这样,1927 年由粮食收购危机开始的苏联农业发展道路的问题就超出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原来制订的农业合作社

14、形式,1929 年以后集体化的形式直接上升到农业公社为主的全盘集体化运动当中去了,而到1931 年的 7 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上就完成了。 1937 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总户数的 93%,达 24.37 万个集体农庄,耕地面积也达到了全国的 99%,农业的集体化也就完成了。 7总之,粮食收购危机发生后,苏联改变了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农业集体化的形式,而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指导农业的发展则又加快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进程,为此,苏联农业的发展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其教训值得人们反思。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1.责任编辑 吴 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