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庭审会话回声问话语语调特征及语用功能摘 要 基于对 CCTV12 庭审现场栏目随机选取的两场视频转写语料的分析,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个案研究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结合语用学目的原则、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及会话含义理论对当代中国庭审会话中的回声问现象进行研究。着重对庭审会话中的回声问给出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了庭审会话中回声问的话语语调特征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 庭审话语 回声问 话语语调特征 语用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是 2015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庭审话语语调表征及其信息效果研究” (15BFX06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海庆,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
2、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语言哲学;李凯悦,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115-02 一、 引言 回声问是指用疑问的形式或语气重复对方的全部或部分话语,并要求对方重述或证实刚才所说的某些内容(潘桂娟,2008) 。国外已有诸多学者对回声问句进行过系统研究,其中伦道夫?夸克等人(R. Quirk et al, 1985) 首先对回声话语进行了全面论述,把回声问具体分为重复2性和解释性两类。班菲尔德(Banfield, 1982) 指出区别回声问与非回声问的关键是语境。比较而
3、言,国内鲜有学者对回声问话语特征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其定义,分类,语义等方面。在当代中国法庭审判活动中,回声问对整个审判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深入探讨当代中国法庭审判会话中的回声问现象,笔者自 CCTV12 庭审现场栏目随机选取并转写了两场庭审视频语料,运用定性和定量的个案研究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 PRAAT,并结合语用学关联理论及会话含义理论对庭审会话中回声问句的话语结构、语调特征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 庭审话语回声问思考 (一)庭审话语回声问定义 根据之前相关研究及笔者所转写的语料,庭审话语中所有的回声问都是以问号结尾,其基本用途是直接或间接重复前一话语,均为陈
4、述语序,承载了一定的语用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把庭审话语中的回声问定义为:以陈述语序呈现,以问号为标志,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地重复前一话语的句子。例如: (1)公:你和两名被害人是什么关系? 被:(1s)嗯,我的两个亲生女儿。 公:=两名亲生女儿?。 被:嗯。 公诉人的“两名亲生女儿?”是典型的部分回声问,以问号为结尾标志,却以陈述语序呈现,直接对前一话语“我的两名亲生女儿”进行3了部分重复,此例中公诉人不是简单地向被告提问她和两名被害人的关系,而是通过回声问表达自己对被告弑女行为的愤怒和不满,其语用意义尤为明显。 (二)庭审话语回声问分类 庭审话语回声问可以具体分为直接回声问和间接回声问两类
5、。 根据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直接回声问即直接对前一话语的部分或全部重复。回声问句中的成分在前一话语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部分。直接回声问又可分为全部重复回声问和部分重复回声问。全部重复回声问,即对前一话语的全部重复,话语的位置序列及其结构都与前一个话语相关联。部分重复回声问即对前一话语的部分重复,可以是一部分,也可以是几个部分。例如: (2)公:你们是什么关系? 被:我们是(?)同事。 公:=同事?。 例(2)是典型的直接回声问,且是部分回声问,公诉人直接对宾语“同事”进行发问,以确认被告所传达的信息。 根据会话含义理论( Conversational Implica
6、ture) ,间接回声问在外在形式上与前一话语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而在意义和内容上跟前一个话语是密切联系的。间接回声问也可以具体分为对事实的解释和话轮转换两类。庭审会话中,有时被告人想要逃脱其法律责任,因此选择比较模糊的话语进行陈述。这个时候就需要间接回声问来厘清前一话语的真实含义。此外,间接回声问还可以引起另一个话轮的出现。例如: 4(3)被:是因为我们家小孩能爬到那个上面,我怕她_在楼上,就是说够东西嘛,因为她会把那个窗子打开来,在外面喊,然后够东西。辩:=你担心她掉下去?。 被:=嗯,对。 被告用了过多模糊的描述性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辩护人在抓住其话语含义的前提下发问,直接概括了被告的
7、描述,又通过间接回声问的方式向被告寻求信息加以确认,以还原事实真相。 三、 庭审会话回声问话语特征 (一)语调特征 回声问的疑问标示元为语调,且属于边界调。疑问信息主要是由最后一个音节携带(林茂灿,2002) 。我们运用语音分析软件 PRAAT,对庭审话语中的回声问的基频进行了对比分析。如: (4)被:我 12 岁上的一年级。 。 。辩:12 岁上的一年级?。 图 1 中,前一话语语调较为平缓,故其 FO 曲线尾调下降,而回声问尾调明显上升为高声调,时长也有所增加。 (二)分布特征 在整个庭审活动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回声问有不同的分布规律。据统计,直接回声问比间接回声问使用更加频繁,部分重复回声
8、问比全部重复回声问出现次数要多;而不论是对于事实的解释还是话轮的转换,间接回声问的数量相对都比较少,话轮转换出现的情况最少。另外,庭审会话中的回声问主要集中出现在法庭调查阶段。两场语料中的法庭辩5论阶段均没有出现回声问现象。 (三)句式特征 庭审会话中,被回应的话语一定是陈述句,因为在庭审会话中,存在一种隐形的权力分布。法官与公诉人往往是掌握提问权的一方,而当事人往往是回答问题的一方。因此回声问也多数出现在法官或公诉人一方,是对当事人所答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发问。例如: (5)被:我 12 岁上的一年级。 。 。 辩:12 岁上的一年级?。 被:然后就是在 13 岁的时候,跳到四年级。 辩:=13
9、 岁的时候跳到四年级?。 被:=对, (2s)然后就不上了。 例(5)中出现了两次回声问,均由辩护人提出,且都是对被告陈述话语的回应。故庭审会话中回声问所回应的对象均是以陈述句呈现出来的。 四、 庭审话语回声问语用功能 (一)表达某种态度或情感 根据廖美珍(2004)目的原则,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话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庭审会话中,法官或公诉人提出回声问也是具有目的的行为。首先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态度或情感,比如怀疑,否定,惊讶,失望,生气等,这一结论可以由回声问的强度值来体现。不同的情感表达,其强度曲线值也不同。一般来说,回声问的强度值要高于其回应的前一话语。因此,回声问在表达所问意义的同时,也在
10、传达提问者的某种情感或态度。例如: 6(6)被:我也帮着找了。 公:=你也帮着找了?。 图 2 中,前一陈述话语的强度值在 30dB 左右,而回声问句强度值跃升到 70dB 到 80dB 不等。可见,公诉人故意加强了说话的语气,语调也有所上升,通过全部重复回声问传达自己对前一话语的质疑和否定态度。图 2 “我也帮着找了”与“你也帮着找了?”强度曲线对比图 (二)要求确认证实 根据格赖斯(H.P. Grice, 1975) 合作原则,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说话者应该保证自己所说的话语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且能让对方明白说话者自己的意思。庭审过程中,有时说话者没能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或者听者不能确保自己
11、所听到的内容是否与说话者所传达的内容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回声问来寻求信息的确认和证实。 同理,根据上述方法得出例(5)中回声问的强度曲线对比图可知,回声问句出现两个很明显的强度值高峰。可见辩护人对被告刚刚所说的信息征求确认。 (三)表示接收和反馈以准备下一话轮 法官与公诉人在提问的同时,需要对当事人的回答做出接收和反馈,从而为下一话轮做准备。同理,例(1)中被告的话语简短且语调平直,强度值在 30dB 左右。而公诉人的回声问出现了明显的强度值跃升。这表明公诉人接收了被告所传达的信息,同时通过提升语调对被告的话语进行了反馈,进而希望引出下一话轮。 7研究表明,庭审会话中回声问的各项语用功能之间
12、界限并不明显,同一回声问可以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用功能,如例(1)中的回声问“两名亲生女儿?”不但表示出公诉人对被告所传达信息的一种接收和反馈,而且还表现出了公诉人对被告弑女行为的愤怒之情。 五、结语 回声问在整个庭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庭审话语回声问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同时,还着重阐述了庭审会话中回声问的语调、分布、句式特征以及三种重要的语用功能,即态度的表达,确认证实以及信息反馈。并且指出同一回声问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具备不同的话语功能。庭审会话回声问是机构话语中重要的表达形式,有其特殊的特征,不同于日常会话交际,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推动法庭审判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
13、法庭审判的公平与正义。 参考文献: 1Banfield, Ann. Unspeakable sentences. Bost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82. 2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 Morgan(eds.).1975. 3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外语学刊.2004(5). 5罗桂花、廖美珍.法庭互动中的回声问研究.现代外语(季刊).2012 (4). 86潘桂娟.回声问句及其语用功能探析.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