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顽童以上,杀手未满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在他们八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家里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礼物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礼物则是满满的一盒马粪。哥哥先拆开他那个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希望哄他高兴的时候,弟弟好奇地打开了属于他的那个盒子。出乎意料,弟弟欢呼了一声,然后就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 这则故事很直观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先天气质”与“个性差异” ,而这些区别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然显现。某些孩子
2、,即便别人为他精心送上大礼也会令他受伤哭泣,而另一些孩子,哪怕遭遇刻意的打压也依然心存希望。所以,一个人遭遇了什么事固然重要,但同时别忘了,他本人如何看待及如何处理这件事同样重要,而这往往与他的个性气质有关。仅仅是“后天失调”并不足以造成灾难性后果,只有当它和“先天不足”混合产生不良化学反应,才会走向邪恶。 当我们回溯那些恶名昭著的杀人狂的童年经历时,会发现哪些“先天不足”呢? 麦克唐纳三症状 大龄尿床、虐杀动物、纵火这三个因素被称作麦克唐纳三症状,因2它是由新西兰法医精神病学家约翰?麦克唐纳提出的。后来精神病学家丹尼尔?赫尔曼和内森?布莱克曼根据这一理论形成一个量表,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两大
3、传奇人物约翰?道格拉斯、罗伯特?莱斯勒和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安?伯吉斯博士使用这个量表对罪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几乎大部分在押的连续杀人犯和连续纵火犯在童年期都至少具有这三个因素中的两项指标,所以这三个早期的行为与后来的暴力犯罪存在较大关联。 *大龄尿床 加州的理查?蔡斯八岁时仍在尿床,在他 28 岁时,仅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连续杀害了六个人。蔡斯食人喝血的残忍行径使他获得了“萨克拉门托吸血鬼”的称号。 “山腰绞杀手”是一对表兄弟,他们在四个月间绑架、强奸、折磨并杀害了至少 10 名女性。这对表兄弟中的肯尼斯?比安奇儿时就有很多精神病和医疗记录,他的养母常常因为臆想的理由带他去看医生。但有一个理
4、由无疑是真实的,那就是他在七岁时仍经常尿裤子、尿床。 在不当年龄尿床意味着这样一些潜在的问题: 1.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非正常。肯尼斯的病历中有这样的记录:“他于 1958 年 12 月 15 日来院就诊,被诊断为泌尿系统有问题。诊断如下:1.憩室,2.马蹄肾,3.暂时性高血压。 ”而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则可能导致性能力方面的异常,雄性荷尔蒙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宣泄,便定期以其他方式去排解。 2.内心焦虑、恐惧。因被某种状态或观念所侵扰,却又缺乏能力去3消解,内心的焦虑、恐惧导致尿床,是精神不自主的表现。 3.意志缺乏。尿床同样意味着对自己的身体及情绪缺乏控制力,是意志缺乏的表现。 *虐待小动物 “山
5、姆之子”大卫?柏维克兹六七岁时就把氨水倒入他养母的鱼缸,鱼被毒死后,他还拿大头针扎鱼的尸体。另一次,他用强酸弄死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只小鸟,他说自己在小鸟的死亡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惊悚的快感。20 世纪 70 年代, “山姆之子”在 19 个月内攻击 15 人,造成六人身亡。他还在犯案后寄信给警方及媒体,保证自己会再次杀人。 杰斯帕森自称“笑脸杀手” ,他的第一个受害者是只猫,被他用幼小的双手活活勒毙。成年后,对猫的虐杀终于实施到女性身上,然后,仅仅勒死被害人已不能令其满足,他开始玩起死亡游戏,把对方勒到窒息的死亡边缘,再把人救回来,加强对方的恐惧,并一再重复这个步骤,等他最后玩腻了,就结束她们的生命
6、。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意味着: 1.残忍,缺乏同理心。正常人不会虐杀小动物是因为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痛苦,故而不忍。若缺失这种同理心,便会对伤害他人的行为心安理得,更甚至于乐在其中。 2.对掠夺与控制的内在需求。透过凌虐及剥夺生命来感受自己的力量与权力。 3.杀戮的预演。将暴力幻想先宣泄于其他生命之上,进而实施于人类。 4*纵火 马汀?布莱安很小就开始玩火,10 岁时试图用火柴点燃自己,两年后,他在玩爆竹时严重烧伤,当时去医院报道此事的记者问他:“你以后还会玩鞭炮吗?”他说:“会呀。 ”“你还没学到教训?” “学到了,但我还是会玩。 ”1996 年,28 岁的布莱恩展开了他的纵欲杀人,枪杀 35 人
7、,另有 19 人受伤。 儿童期纵火者多为男性青少年,具有以下个性特质: 1.易于冲动,具有攻击性。纵火是一种无须担责的破坏行为。 2.伴有焦虑、抑郁的心境。纵火是一种不良情绪的释放与缓解。 3.渴望吸引注意力。因无法用良好行为取得关注,于是走向反面。 大多数连续杀人犯童年期都具有麦克唐纳三症状中的至少两种症状,其中绿河杀手盖瑞?里奇韦则三项齐备:整个儿童期及青少年期都会尿床,年龄渐长时有纵火、杀猫的劣迹,十几岁时用刀狠刺一位六岁男孩的肚子,并若无其事地在男孩的肩上擦干净刀刃,表示他只是:想知道杀人的感觉。 除了麦克唐纳三症状,另一症状也尤为突出:偷窃。 FBI 的调查中,81%的连环杀手青春期
8、就开始偷窃。 “校园杀手”泰德?邦迪、曼森家族家长查理?曼森、残杀八名护士的理查德?斯佩克、波士顿扼杀者阿尔伯特?德萨尔沃等众多连环杀手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偷窃的嗜好。连环杀手青春期的偷窃行为往往并非出于贫穷,敛财不是目的,至少不是主因。触发这一行为的是:对公序良俗的叛逆心理、侵犯他人利益的欲望以及“触底”成功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5不幸童年 大龄尿床、虐待小动物、纵火、偷窃当这些行为发生在儿童身上时,人们震惊之余,难免会从他们的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中找原因:是什么样的遭遇才会让一个孩子变得如此之“歪”? 这样的思考是有依据的。FBI 对凶手们的调查研究有这样的一串数据:71%的连环杀手有着孤独的童年
9、;50%的性连环杀手的父母一方有犯罪记录;69%的连环杀手的家人中有酗酒的毛病;42%的性谋杀犯童年时期曾被虐待。 借助于这些数据,人们很自然地概括出:连环杀手的邪恶行径都是早期心理创伤或不良经历的结果贫穷、疏忽、生理或心理上的虐待、父母的排斥、前后不一的惩罚方式,等等。总之,人们相信小到偷偷摸摸大到杀人放火都源于早期遭受的虐待或缺乏关爱。这是个善良的推理,却也危险。 回顾性研究与纵向研究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 FBI 方面的数据大都来自于回顾性研究,即以现在为结果,回溯过去,去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回顾性研究的缺点是:难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当它们来自于凶犯本人的自述时,将罪责归咎
10、于他人,竭力为自己开脱几乎是难免的。何况,即便数据真实可信,它也仍然是片面的。比如:71%的连环杀手有着孤独的童年只是一方面,它需要另一方面来作为参照,那便是:具有孤独童年的孩子有百分之几成为了连环杀手?只有这两组数据相对照,我们才能够较为清晰地知道:不幸童年对个体究竟有多大影响。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6一批被试者进行重复的研究。在鲁道夫?谢弗写的儿童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可以参考:“研究对象是早年的社会性被剥夺的孩子,他们在两岁半以后被人收养。蒂泽德研究的一组孩子在出生几周后就开始在不同的养育院生活,不断变化着的员工以非人性化的方式看护他们,所以他们根本
11、没有机会形成对任何人的依恋。这些孩子在婴儿期以后很久(有的甚至到 7 岁)才被人收养,在 8 岁和 16 岁时两次被研究者测量。在某些方面,这些孩子表现出不好的特性:比如他们对陌生人过于友好,在学校表现出攻击性强,不受其他孩子的欢迎。但是,在大多数例子中与收养家庭的关系良好:孩子们很快就开始对养父母表现出真爱,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甚至到了成年期,没有一个人像鲍利(依恋理论创始人)描述的有行为不良倾向。 ” 此项研究中儿童的童年岂止是不幸,简直可以说悲惨,悲惨经历当然造成了一些伤害,然而这些伤害甚至没有阻碍他们与养父母产生真爱。破除“不幸童年”的迷思 目前的临床经验及实证研究可以确定的是:被忽视
12、和遭受虐待的确能够导致可怕的心理伤害,遭受这种伤害的孩子通常会有较低的智商,出现抑郁、自杀、越轨行为和吸毒的风险也更高,比起其他孩子,他们更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并在青少年时期被捕。在学前儿童中,比起其他孩子,遭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更容易发脾气、不听从指挥,并且表现得缺乏热情;上学之后,他们倾向于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制力,并且也不受同伴的欢迎。 7我们先给行为做一个排序:良好行为、正常行为、不良行为、违纪行为、恶劣行为、违法行为、暴力违法行为、暴力伤害、谋杀。 儿童在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环境中能够发展出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而忽视和虐待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或恶劣行为,但是,若是儿童对他人施加暴力伤害甚至谋杀,其主观恶意决非“不幸童年”的产物。若你向他浇了一桶水,直接的结果是他全身淋透,有一定比例他会感冒,极小的比例感冒转成肺炎。岂料多年后他患了肝癌,他认为一切都是那桶水造成的,肺炎又使他抵抗力下降染上肝炎,肝炎恶化才转成肝癌又或者有人会说:将童年虐待比作淋桶水真是太轻佻了,那简直就是淋了桶酸或汽油。那么:伤得应该是他才对。若他将这些酸和汽油收集起来去浇别人,那已经是他的选择与决定,来自他的自由意志,来自他心底的善与恶。 基因、环境之外,个人意志一直都在,可以向善,可以为恶。 栏目主持人: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