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020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德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当前德州生态农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战略重点,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实现德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打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德州市;生态农业;协同发展 生态农业简称 ECO,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实行集约化经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德州市被定位

2、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这对德州发展生态农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京津冀发展的支撑区域,德州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打造粮食、油料、畜禽、果蔬等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实现德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打下重要基础。 一、德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德州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首个实现整建制粮食单产吨粮市。近年来,德州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从加大投入、科技引领、组织2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健康、高效、可持续发

3、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德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 ,农业合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达到 12969 家,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量的 31.1%,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德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等为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传统思想观念制约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群众对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及相关具体要求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偏差。受传统思维影响,许多农民重个体经济利益、

4、轻社会整体效益,重产量、轻质量等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主动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偏低制约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单元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技术参差不齐,标准化技术推广难,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目前德州市推行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主要为国家及省行业部门颁布的标准,与德州实际并不完全符合。 (三)农业品牌化水平低制约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德州市在全国、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数量与农产品生产总量还不相称, “三品一标”认证比例低,对一些传统农业品牌开发力度不够。虽然农业资源3丰富,但没有在全国形成足够的知名度。 (四)农业科技含量偏低制约生态

5、农业进一步发展。总体而言,当前德州市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仍比较薄弱。表现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技术成果的应用率、普及率低;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灵活、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成为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深层次问题。 (五)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德州市近年虽对农业投入逐年增加,但受财政收入等因素影响,与省内兄弟地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资金不足,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监测、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等保障支撑体系不健全,难以开展正常工作 三、协同发展背景德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德州优质农产品进军京津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既满

6、足了京津冀地区对优质农产品的迫切需求,又进一步带动了德州农产品的增效、农民的增收。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德州被定位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这对德州农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作为京津冀发展的支撑区域,德州应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京津冀地区提供充足的优质农产品供应,打响德州农业的生态品牌。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行环境无害化生产。通过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农户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统一、协调起来,并由龙头企业为核心向相关的农户和其它经营者施加“绿色压力” ,通过制定不同级别“生态农业”产4品的要求,向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采用IS014000、IS09000、H

7、ACCP 等进行清洁生产和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绿色-有机产品”经过加工环节仍然保证安全、无害的品质。加强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在现有农产品质检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与食用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相关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级质检站、批发市场速测点的建设力度。将农用化肥、农药、农业废弃物等纳入随机监测范围,对重点区域农田土壤,开展长期的定期监测。 (二)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国内和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制定德州农业主要产业、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 ,发挥示范县(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各

8、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率。 (三)实现贸工农发展一体化。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大规模经营和大市场需求连接起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逐级实现农户、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营活动的整体性、组织性、有序性;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组织化程度。 (四)实现生产导向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拓和培育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及时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组织产品开

9、发,把广大5分散的个体农户引入大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产品价值。把市场营销摆在首要地位,采用“内外兼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组建连锁专卖网络、单位配送网络、批发网络和出口网络四位一体的营销体系。通过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带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产品价值的实现。 (五)实现农业管理企业化。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使企业不仅组织生产,而且将分散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担负农户与市场连接的桥梁。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有目标、有选择地引进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使生产经营活动能与市场需要及变化性和自我营

10、销能力相适应,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企业的品牌、信誉、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市场,使农业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农产品保鲜储运和营销业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生态农业产业链,促进生态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六)实现农业经营品牌化。积极争取“三品一标”资金投入,强化证后监管,全面提“三品一标”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将“三品一标”认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品牌,让德州“生态农业” 、“品质农业”成为享誉周边乃至全国的品牌。推动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挖掘和发展壮大,带动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突出的企业产品品牌发展壮大,逐步实现德州生态农业品牌建设水平从“山东领先”到“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典范”的跨越式发展。 除此以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进行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发展6生态农业必要性、方式、途径等相关内容的舆论宣传力度,形成自觉投身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