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建地方院校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选择摘 要 文章基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从文化宣传、文化整合、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四个方面阐述地方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现状,从开发模式、路径、政策、团队、资金和理念六方面分析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校园文化产品 协同创新 文化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受 2015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土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研究 ;2015 年云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土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俊春,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李祖荣,
2、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8-0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一词摆在我们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又提出了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高校是文化传承、延续及文化创新发展的承接平台,高校在增强学生文化积淀、型塑青年学子文化软实力、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校这个群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教学楼、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制备齐全,但校园文2化软实力的发掘、开发与创新仍存在很大缺口
3、,特别是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缺乏对学校悠久历史文化的继承和衔接,也出现了对新环境下文化整合和文化开发的方向迷失,更缺乏成体系的文化宣传窗口及校园文化创新研究团队。因此,校园文化的发掘、创新、开发及成体系的整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文化软实力、高校文化软实力以及校园文化产品 约瑟夫?奈强调文化软实力来源于制度、价值观、文化和政策四方面。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在于塑造“新的自我” ,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倡导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作为孕育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结构的基地, 是国家软力量的发源地。 ”高校软实力的型塑构成国家软实力的不可或缺的
4、组成部分。高校软实力构成因素中,文化软实力是核心。高校文化软实力是指在校园文化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思想的凝聚力、生源的吸引力、社会的影响力与心理的驱动力的文化资源。按照奈的界定范式,高校文化软实力包括大学制度、大学价值观、校园文化及学校政策。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到具体的、可执行的工具和方法来构建高校文化软实力体系。美国软实力的“三片”(芯片、薯片和影片)形成美国价值观、美国文化乃至意识形态传播的核心工具,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构建主要是刚性宣讲、会议式传达以及回溯传统的不适,技术层面的研发、品牌的打造及文化形式创新仍显不足。聚焦到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价值观及文化的虚拟宣讲,更在
5、于这些形式的文化通过可视、可行、可信、可靠的工具进行有效传播。 3文化产品(服务)是软性文化显性化的一种主要方式,产品的使用价值及服务的感性认知都是增强文化黏性和认同的具体方法。对于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产品化设计和服务化创新是“文化断裂”重塑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高校而言,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文化宣传。产品本身是一种精神体现,对于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高校知名度、美誉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2)文化整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媒介,本身含有学习、交流和教育功能,向消费群体传播高校理念,在学习交流中促进校园文化整合,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其传播效应能潜移默化带动文化产品的教育
6、功能,通过文化整合宣传大学精神,同时也作为与其他高校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体现本土特色,推动整个校园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3)文化传承。文化积累离不开老一辈人的努力,高校文化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历史人物的精神倾注,文化产品肩负着文化传承、立德树人的任务;(4)文化价值。紧跟时代经济步伐,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校园文化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高校无形资产产生经济效益,创新高校文化产业化路径,使文化可视成为现实。 二、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产品开发现状 从云南 69 所高校抽取四所地方高校(大理大学、文山学院、昭通学院和保山学院) ,选取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产品(包含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文化产品)进行对比
7、(根据网络新闻报道进行整理): (一)精神文化产品方面 大理大学举办的国际日、学雷锋志愿者活动、读书沙龙日、 “手绘嘉年华,理大你我他”手绘作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文山学院的“平安和4谐校园”志愿者活动;昭通学院的“希望水窖”微公益活动、 “青春彩云南 学习雷锋好榜样”演讲比赛、 “德汉”中美大学生才艺秀、新知读书节;保山学院社团联谊晚会、文化艺术节。 (二)物质文化产品方面 大理大学的大学民族艺术馆和保山学院的善洲林、民间艺术品陈列室。保山学院的校园文化产品(纪念封、明信片和纪念版 U 盘)是从2015 年才开始由项目组研发。 通过对比,四所高校都有精神层面的文化产品,即文化活动开展,而物质文
8、化产品在四所高校中只有两所高校有相关方面的开发,而这两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的物质文化产品相对丰富。当前,校园文化产品在云南地方高校中是相对缺失的,当前国家对文化创新理念的提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变得更加迫切,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充实文化内容,探索校园文化跨越发展新路径。 三、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一)开发模式:注重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社合作等都是一种资源共享并达成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是一个趋势,将企业资金、资源、岗位及市场信息,政府的权力资源、制度资源及政策资源,社会的动员参与、群体智慧及
9、学校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习总书记阐述“协同创新”时说道,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创新行为,无论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还5是科技创新,都必须全面贯彻“协同创新”这个理念。 (二)开发路径:强调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是结合高校从建校至今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文化传承所提炼的优秀精神,准确且创新性的与时代潮流所结合而物化的结果。推动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对高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历史数据和信息、学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更需要广大学生感同身受地用多元视角发掘
10、校园之美,通过创新思想的碰撞,特别是研发学生团队的竞争和合作,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地域的资源整合。自上而下是对校园文化创新和开发的宏观把控,自下而上是学生群体智慧对校园文化的组合创新或“从 0 到 1”的颠覆创新,将宏观方向和微观创意激发结合,是校园文化产品有效开发路径。 (三)开发政策:营造宽松适度的创新创业孵化氛围 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是不断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循环往复过程,这种艺术创作和产品创新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不可预测,同时创新包含着失败甚至错误的产生。郑也夫在文明是副产品中论述,文明不是可以计划的,不是人类的目的性行为所决定的。它们之前的操作不是没有目的,但其目的是制造另一
11、种器物。另一器物问世且发挥出所期待的功能许久以后,在某一新因子及需求推动下,才从这器物的功能变异中,生发出另一项巨大效用。并且常常不是一次变异,而是经历多次变异,或几项古老发明的变异辐辏出最终的伟大发明。同理,对于校园文化产品创新和开发,越是目的性越强,反倒越制约创新的质量和多样性,相反,给予更多自由度, “歪打正着”的文化创新产品越可能出6现。政策上需要给予研发团队宽松适度的创新环境和孵化空间。 (四)开发队伍:探索师生合力专业交叉的人员结构 队伍建设是校园文化产品创新和开发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学生基本特质是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也较易发觉当前潮流中的创新点;而教师队伍基本特征是有一定阅历和
12、专业知识及对事物不同理解层次和感悟程度。不同专业学生团队形成专业交叉、不同研究领域教师队伍形成思想交叉,打造校园文化产品创新和开发的理念合力,增加文化产品创新浓度,增强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打破专业隔阂,找到不同专业师生合作创新的均衡点,共同开展校园文化产品开发工程。同时要考虑到社会、政府及企业对文化开发和创新的经验借鉴,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校创新团队和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力量交流,最终形成受到更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产品。 (五)开发资金:“学校投资+社会力量+项目资金” 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开发不仅仅是关乎学校,也是繁荣社会文化的一项试验。资金投入可以借助多元资金渠道。首先,学校需要投入资金,支
13、持校园文化创新团队工作开展;其次,社会力量可以以赞助或校园文化产品产业化生产和销售的股份形式;再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项目资金也是开发团队项目运作的基本保障。对于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需要给予创新团队基本的资金保障后,才能孵化和启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无米之炊”或创新团队自筹资金运营项目,无法保证可持续性。而在一些地方高校,政策模糊、资金缺乏、人力缺位,单纯创新师生团队进行单打独斗的校园文化产品开发试验,等及相对成熟后7才注入资金或坐享其成,这些都会挫败师生积极性、削弱校园创新浓度和阻碍校园创新动力,这是需要高度关照的问题。 (六)开发理念:“公益+盈利”的社会企业范式定位 校园文化
14、产品的创新与开发一方面是学生创新团队参与研发体验教学,也是学校整体文化产品开发保本微利的项目运作,因此,对于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开发需将学生体验的“公益”属性和项目运营的“盈利”性质相结合,探索社会企业范式定位,从而达成项目推进的双重属性,这是校园文化产品创新与开发的开发理念。需要吸收借鉴企业产业化运营的基本模式,也需要规避一定程度的企业单纯盈利的基本逻辑,需要吸收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也需要一定意义避免不计成本单纯投入的非经济学计量,最终达成项目可持续化运营和繁荣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双重目标。 四、结语 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元化探索的一种方式,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文化创新和建设方面着力尝试的基本内容,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口下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地方高校教育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并最终达成提升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社会科学.2010(5). 82廖敏、黄仕军、傅游等.大学办学理念的文化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3魏俊玲.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途径.教育与职业.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