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056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新表述,凸显出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文化的经济属性,有助于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对于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居民心理确认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 建设发展 作者简介:郭玮,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党建理论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

2、06.09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为“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框架。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仅要看到城市的实体性建设,而且也要推进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两者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这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2文化的产业属性,即经济属性。 “十三五”时期,在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

3、经济属性,能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对于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居民心理确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反映出人的聪明才智的确证和展示,然而,当前的城镇化多数是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展现, “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缺少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而城镇化的质量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过程和阶段。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共同推进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量和质的辩证统一。量

4、的一面指的是城市人口数量在人口总量中的比重和城市的数量及规模状况,这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基本指标,这是实体最为直观的一面。而城镇化更为重要的内容在于其质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变化,表现为内涵的成长、居民角色的确立、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城市的公共服务。量的指标是一个平面,而质的指标则是一个立体,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才是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单纯的强调量的一面而忽视质的一面,容易造成城镇化的畸形发展。在质的指标中,文化建设尤为突出,文化对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以及对城市内涵的塑造是其他要素所无法替代的。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误区剖析 城镇化进程从起步到现在不断加快、不断发展,然而鲜有

5、文化印记。3由于对城镇化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城市文化建设质量提高、内涵培育、素养提升还不够重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一)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中国人之为中国人,不是因为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而是具有母体性、根源性、民族性的文化根基和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身份标志。同样,文化是一座城镇的灵魂,尤其是传统文化奠定了城市特色最深层次的根基。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岌岌可危,各类文化遗产、古迹古物、民风民俗等逐渐消失。过去一味地追求政绩,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过度进行商业运作开发,不惜拆毁大片地历史街区、独特建筑、历史人文景观、历史名人故居等,其结果直接导致城镇化

6、“建设性破坏”的后果,一些非常有价值、有内涵、有品位的建筑顷刻之间便夷为平地,传承中国文明几千年的文化风俗从此断代, “千城一面”致使城镇传统文化影响力下降。 (二)市民文化相对滞后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的城镇化率接近 55%,城镇常住人口达 7.5亿,但是,7.5 亿人口中包括 2.5 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按照现有法律、政策,这些常住人口不是所在城镇的居民,不能享受所在城镇居民的很多权利和大部分利益。由于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又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对文化的生产和扩展构成了极大的约束。城镇文化既没有活水源头,也没有自身的内在发展机制,没有文化的城镇只是物质的聚集地,而不是真正意义

7、上的城镇。市民化过程与城镇化过程不匹配,所以存在着明显的政治、法律等意义上的群体隔阂,从表面上看,4身份上是乡下人转变为城里人,而实质上这些城里人并没有享受到作为一个城里人所应该享受到的权力。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主要由以政府部门进行提供,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向居民源源不断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文化设备、文化服务的一系列制度内容,既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资源和基本服务内容,也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政策保障机制等内容。一些城镇的文化室、图书馆、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体育场、电子阅览室、展览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

8、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城镇建非所用,管理悬空;缺乏文化专门人才,由于信息闭塞、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导致文化专门人才素质较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对文化设施的保养还不够,导致其利用效率不高,运行状态不佳。 (四)生态文明遭到破坏严重 “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以人文和民生为内涵的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过去,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受利益驱动,重视建筑容积率,忽略绿化率,导致人居环境极差;城镇传统能源被广泛使用,能源结构难以改变,没有新能源计划;产业结构不合

9、理,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产业偏重、高能耗、高排放的第二产业;忽视环境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系列环5境问题难以解决。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更加关注文化因素,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把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贯穿到城镇化建设的始终,注重文化理念,凸显文化特色,着力铸造城镇之魂,这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及解决农村地区城镇化“灯下黑”的现实选择。 (一)以人为本,培育市民文化 市民化滞后所形成的城镇其实是“半城镇” 、 “半城市”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首要问题,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从“物的城镇

10、化”走向“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等全方位进入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围绕人的现代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城镇承载条件和现代化生产、生活服务,不以牺牲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政府要通过户籍和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积极推动市民化进程,让常住城镇的人口成为真正居民。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制度等,建立财税优惠政策,确保社会文化交融与文明高度化发展,不仅解决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诉求,最终打造

11、绿色、低碳、环保、舒适、方便、优雅、高效、和谐的新型城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发育跟得上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6(二)积极培养文化专业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本。提高城镇文化建设水平,关键是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文化专门人才,有利于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但目前城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专业人才数量有限、文化知识相对贫乏、文化技能不足、文化服务水平不高等,这都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因此,要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文化人才学习培训的力度,同时,积极主动引进一批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懂文

12、化、善经营、能管理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注重文化人才的梯度发展优势。实际上,培养人才成本最高,引进人才成本居中,而留住人才则成本最低,因此,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定期与其交流,留住城镇现有的文化人才,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尽其位、人尽其责。 (三)发挥社区人文关怀功能 广大居民在社区中生活,他们的价值真谛在于创造社区文化的意义、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构筑理想的人文心理。就居民的个人价值而言,社区文化的作用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注居民的生存与价值,增进居民的自由与幸福,表现在关怀居民的人生现实、促进居民的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上,社区党组织理应从提高人的价值上去思考和挖掘,注重

13、人文关怀,尊重社区人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引导、指导等一系列途径,转化居民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和文化人格。对社区而言,这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担当,蕴含着实实在在7的内容,体现着居民、社区、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社区党组织要通过重塑居民的文化素养,发展社区,真正让居民的身心得到愉悦和健康。居民定居城镇,不仅享受现代物质文明,还要体现精神文明的惠及成果,实现城镇化的根本目的。 (四)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活方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做各项工作、决策,还是衡量工作的成效,都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路。社区党组织要采用多种方式发动、引导、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有益的活动。要建立起新的服务平台

14、,提供门类众多的服务项目,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资与精神的需求,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党组织应创建“两个一体化”新思路,即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身体、心理、精神相适应的协调发展一体化,探索其实现的最佳途径。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探索以全面体现居民、环境、社会三维发展管理模式,符合可持续城镇社区的新特点、新规划、新要求,无论是社区场地设施、环境优化美化等硬件的规划与建设,还是社区居民的志愿参与,都要充分考虑到社区人口的结构、素质、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居民们对社区的新的需求、新的期望,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力量的整合。 (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5、坚持以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城市化是农民和市民享受同等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要求小城镇建设要在社会保障、公共设施、文明素质提高等配8套保障措施上并驾齐驱。加大对城镇公共设施的投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各种需求,构建高效、包容、便民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互动互进,构建就业、社保、教育、文化、住房以及信息化等保障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加强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增加一些文化专业人才编制,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满足群众各种需求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内既有助于增强活力,对外又可以展示城镇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