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138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要素集聚测度及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摘 要:综合测度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要素集聚度,并以此分析两个地区城镇化与要素集聚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城市发展定位会导致短期内产业内部集聚度出现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产业发展会趋于一致或相似,即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人口集聚度与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表明城镇化发展与人口集聚密切相关;科技集聚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显著特征;资本集聚与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镇的资本集聚度将会下降并转变成集聚弱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城镇化发展建议,以为京津和其他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2、关键词:要素集聚;测度;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22-02 一、问题提出 城镇化起步于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其基点是产业集聚,是由产业空间集聚带动人口空间集聚,进而带动资金、技术等一系列要素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1。要素集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4。通常,要素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越快,城镇化水平也越高。据统计,2014 年北京和天津城镇化水平均超过280%,已达到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这两个地区存在共同的特点,即城镇化水平较高且要素集聚丰富。那么,这两个地区城镇化发展与要素集聚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

3、相互演进路径,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否也会沿着相同或相似的路径演进?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在全面探究要素集聚与城镇化相互关系中,国内学者大多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即使对要素集聚程度与城镇化的关系展开研究,也多只针对某种要素集进行测度。尽管前人的成果为我们研究要素集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借鉴。但是,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城镇化的发展是由多种要素共同配合、相互协调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要素集聚进行综合测度,以判断城镇化发展与要素集聚间存在某种确定的演进路径。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典型发展地区为我们研究这样的问题提供了天然的样本,在总体政策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研究北京和天

4、津这样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的经验,能够为我国其他城镇化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要素集聚测度 (一)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1.产业集聚。正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聚的测度已展开较深入的研究,已形成较多成熟的测算方法,而我国学者在对国内产业进行测度时多借鉴区位熵的测度方法。 2.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反映的是一地区人口相对于其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通常可用每平方公里人口数和人口丰裕度等指标进行度量,但由于这些指标的测算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地区间国土面积的差异。 33.资本集聚。资本集聚反映的是一地区资本丰裕程度,本文借鉴克鲁格曼提出的空间区位熵概念,定义地区 i 在 t 年份的资本积聚水

5、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GGit=/,其中 AGGit 为第 i 地区 t 年资本集聚水平;kit 为 i 地区 t 年资本存量增量,kit-1 为 i 地区 t-1 年资本存量总额;Kt 为全国资本存量增量,Kt-1 为 t-1 年国家资本存量总额,资本存量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替。 4.数据来源。本文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统计年鉴和天津统计年鉴 。 三、城镇化与要素集聚度的关系 (一)北京市城镇化与要素集聚的关系 北京市城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时,第三产业、人口和科技的集聚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可见,城镇化发展与要素集聚密切相关。单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北京市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

6、,工业则处于集聚弱势,表明北京市的经济结构更倾向于降低工业而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此可以得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来支撑。人口集聚度与城镇化水平的趋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人口集聚强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较高,进一步显示出人口集聚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科技集聚和资本集聚的趋势也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即科技集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后,资本集聚随之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且二者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表明两者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科技集聚度与资本集聚度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科技集聚度与资本集聚度则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4资本和科技的集聚空间被

7、压缩,集聚优势减弱。 (二)天津市城镇化与要素集聚的关系 天津市城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其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和科技等要素的集聚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这个特点与北京市基本相似。从天津市的产业集聚度来看,工业集聚度一直处于集聚优势状态,并有逐步加强的趋势,而第三产业虽也具有集聚优势,但其集聚优势逐渐下降并有可能转化成集聚弱势。由此可见,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要强化其工业地位,增强其工业发展能力和优势,打造成典型的工业型经济城市。人口集聚度与城镇化率的趋势具有高的吻合度,此特征与北京市一致。资本集聚度与科技集聚度呈现阶段性特征,在 2002 年以前二者呈反向变动关系,即资本集聚度上升时科技集聚度则下

8、降,且资本集聚度达到峰值时科技集聚度的值达到低值;2002 年后二者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均处下降状态。资本集聚度与科技集聚度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总体呈反向变动关系,这一特征在北京市的情形中也较明显。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要素集聚,高水平的城镇化需要较高的要素集聚度来支撑,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支撑其发展的要素也会发展变化。具体来说,在产业集聚上,不同的城市定位(如北京市定位于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上海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天津的目标是成为现代制造和研发

9、转化基地、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三个地区的城市5定位不同导致其产业结构不同,北京和上海是明显的 321 的结构,而天津为典型的 231 的结构)会导致城市经济结构不尽相同,其要素集聚优势也不尽相同,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是建立在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以北京例子说明,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将成为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也符合世界一般规律。在人口集聚上,两个地区都很好地印证了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提高地区人口吸引能力,人口集聚能力越强的地区其城镇化水平也越高,这是因为在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大多集聚的人口相应地转化成了城镇人口,且随

10、着集聚人口质量越高,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同时,一个地区的要素集聚能力可以通过人口和生产的集中度来体现,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两个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会趋于收敛,即两个地区都会进入后城镇化时代,这一时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主要体现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上,城镇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宜居城镇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这也就进一步解释了两个地区人口集聚度不断提高的原因。对于科技集聚,高水平的城镇化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集聚度高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的显著特征,由此说明科技集聚对城镇化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资本集聚,其集聚度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到一定阶段后集聚优势将消失且集聚弱势不断

11、强化,这个特征在两个地区都得到了印证,由此表明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镇对资本的吸引能力将下降,资本将逐渐撤离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6城镇化发展与要素集聚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城镇化需要高的要素集聚度来支撑。就具体要素集聚而言,不同的城市发展定位会导致短期内产业集聚度出现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产业发展趋势会趋于一致或相似,即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提高人口集聚水平将有效促进城镇化发展;科技集聚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显著特征;资本集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对资本的吸

12、引能力将会下降。 (二)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城镇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是其他要素集聚的基础,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要素的集聚,积极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对于城镇化处于较高水平且快速发展的地区,应注重寻找城镇化发展新动力,即加快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质量,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 第二,城镇化发展和人口集聚密不可分,加快地区人口集聚能力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人口集聚弱的地区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改善和创新落户措施,降低迁入人口落户门坎,为人口集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还应注重城镇

13、环境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城镇化落后地区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本交通、改善城镇医疗卫生条件、保障落户居民子女教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城镇,提高地区人口集聚能力。 7参考文献: 1 李华.二元城镇化:在集聚中兼顾平衡的高质量城镇化道路J.宏观质量研究,2014, (3):39-46. 2 辜胜阻,郑超.提升中小城市人口集聚功能的战略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13, (5):36-39. 3 薛光明.新型城镇化:劳动力、资本与技术J.南方论刊,2014, (3):15-17. 4 孙月萍.加快产业和资源集聚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J.上海农村经济,2013, (8):42-45.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