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义利合一 精准扶贫太平洋建设将扶贫攻坚与 PPP 模式相结合所开创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是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完美融合;也是以国家大义、君子大义,成就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企业利益的典范。 近年来,PPP 始终处于聚光灯下。国家政策的频频出台、地方政府的迅速跟进,以及明星企业的实践进而引发的广泛讨论,让这个原本陌生的字母组合成为一种前景光明的新型基建模式的代名词。 2015 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首次将 PPP 列入政府工作报告,5 月22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 PPP 的地位。 2016 年全国两会上,相比于去年仅提到“在基础设施、
2、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作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 PPP 项目时强调:“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 1800 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 太平洋建设是中国 BT 模式的领导者,也是 PPP 精准扶贫的倡导者。随着“十三五”扶贫攻坚战役的打响,太平洋建设创造性地以 PPP 模式投入精准扶贫,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
3、民间资2金、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建立起政府与企业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赢得共赢”的共同体关系,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运营模式。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让 PPP 地位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出这一创新模式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 PPP研究院院长贾康所说,PPP 模式使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在一起形成伙伴关系,称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创新。 PPP 蜕变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的简称,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PPP 模式的前身
4、是 BT 模式。1996 年,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宿迁市政府计划建设一条市府大道,但市财政一下子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经过谈判,工程由太平洋建设垫资上马。由此开创了中国的 BT 模式。 所谓 BT,即 BuildTransfer,意为“建设移交” ,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宿迁一役成功以后,太平洋建设将这种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后来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闯出了一条市场化的中国特色之路。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说,我做 BT,我也不懂什么是“B” ,什么是“T” ,从最初的非法、违法走到了今天的合法,从最初的因异而争走向了今天的异而不争。
5、太平洋建设 BT 在中国的实践,引领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3成就了后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的 PPP 模式。从 BT 引领到 PPP 完善,太平洋建设直接参与全国 1000 多个城市 3000 多个园区的投资建设,先后参加了沪宁、沪珠、京沪等高速公路,以及江阴长江大桥、南京地铁、大理海东新城、滇中产业聚集区、贵安新区、肇庆新区等多项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 2014 年 9 月 24 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2015 年,从 1 月 1 日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 开始,
6、短短1 个月内,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 8 个 PPP 相关文件,这样的频率无疑代表着 PPP 实质性推进正在加速。 2015 年 11 月底,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扶贫决策会议,把“精准扶贫”列入顶层设计。中央指示必须把农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分析到位、对症下药,形成一套解决贫困问题的综合方案。而其中基础设施瓶颈成为制约很多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脱贫的重要因素。为响应中央号召,太平洋建设率先以 PPP 模式投入扶贫攻坚战,开辟了一条以 PPP 模式助力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 PPP 精准扶贫之路。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更需要基础设施建设。PPP 模式业已成为贫困地区基础
7、设施建设的首选模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PPP+的未来扶贫之路 2016 年 4 月 20 日,国内 PPP 界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领导,会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同探讨“精准脱贫攻坚战下,PPP4在湘西的机遇与挑战” 。活动当天,太平洋建设与湘西州政府成功签署500 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框架协议,以 PPP 模式助力湘西脱贫攻坚。 2015 年 9 月,太平洋建设对云南楚雄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此次合作,145 个 PPP 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 250 亿元以上,交通项目达300 亿元以上,总投资高于 550 亿元,由此开辟了扶贫攻坚 PPP“楚雄模式” 。之后
8、太平洋建设相继与湖北恩施、四川凉山、湖南湘西、云南大理等贫困地区开展了扶贫建设投资合作,成功开辟了“凉山模式” 、 “湘西模式” 、 “恩施模式” 、 “大理模式” ,所签订单金额超 2000 亿元。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 PPP 研究院理事长郑新立看来,通过 PPP 模式投入几百亿元帮助湘西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要在全国大力推广。 “应该说在PPP 模式上太平洋建设在全国做得非常成熟,带了头。 ” 既然是利用 PPP 模式进行精准扶贫,那么如何做到“精准”?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介绍:“第一,我们没有受投资回报率
9、的影响,利息不仅没上浮,而且下浮幅度很大。第二,根据贫困地区的特色实施产业扶贫,比如湘西古丈是产茶大县,古丈老百姓种的茶叶现在由太平洋建设一家承包,收购价格过去是 500元,我们涨到 1000 元,老百姓种茶积极性高了,收入翻了一番,得到了实惠;政府过去茶叶没有税收,我们在古丈成立茶叶公司,积极交税,政府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除此之外,严介和还表示,太平洋建设准备从贫困县招工,先从古丈开始,特别贫困的家庭解决一个人来太平洋建设就业,并且进行技能培训。 “我们的目的是从扶贫到脱贫,脱贫从教育开5始。高考考上大学但经济困难的孩子我们来管,寒暑假可以来太平洋建设勤工俭学,毕业之后安排到企业就业,培养
10、出的精英可以回家创业,为家乡做贡献。 ”这就是严介和所说的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太平洋建设在 PPP 模式上有怎样的比较优势?“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具有进度快、质量优、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政治上比任何国企都安全,法律上比任何国企都有底气。 ”严介和自信地说, “太平洋建设秉承零挂靠、零分包、零烂尾原则,创新投融资机制,全力助推地方脱贫攻坚战。 ” 太平洋建设经过前期的实践,已经积累了成熟完备的运行体系,把精准扶贫与 PPP 模式结合,从而实现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有效统一,是在引领市场力量更积极地介入扶贫事业做更大胆的尝试。严介和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太平洋建设将进入云南 88 个国家级贫困县,计划用五年时间投入 3000 亿元开展 PPP 精准扶贫。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像太平洋建设这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的投入不仅能够帮助贫苦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走向富裕,而且对当地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为稳定整个经济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