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影视上市公司:爆款模式之后难以持续盈利 “买买买”打通产业链依赖爆款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让电影公司大赚特赚的同时,也让其充满风险。目前,各路巨头们正通过“买买买”打通产业链,希望消弭这种风险。 2016 年 9 月,国内多家影视上市公司 2016 年半年财报已披露完毕。综合各公司数据看,上半年影视行业收入增速达 26.97%,虽较第一季度的 28.32%略有回落,但仍远高于 A 股平均水平。 这样的增速得益于多方政策利好及行业整体持续向上的双重刺激:2016 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实现票房 246 亿元,同比增长 21.4%,观影人次 7.2 亿,同比增长 29.7%。 分公司来看,目前
2、已披露财报的近 7 成公司业绩报喜,并且预告下半年行业势头同样强劲。这其中,万达院线(002739.SZ)以 57.22 亿元领衔营收榜,但领头羊华谊兄弟(300027.SZ)业绩却遭遇滑坡。 而在刚刚过去的 8 月,又有中国电影(600977.SH) 、上海电影(601595.SH) 、幸福蓝海(300528.SZ)等公司集中上市。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公司不得不面临更多挑战。 爆款模式之后如何持续盈利 其实从估值角度来看,很多影视公司受益于行业大发展,以及投资机构及投资者的追捧,上市以来都是市值远远跑在收益前面。 2比如光线传媒,从上市第一年(2011 年)的最低市值(约 61 亿元
3、)算,一直到 2015 年股灾最高点(约 517 亿元) ,这五年的增长率大概是52.8%。与此同时,从 2011-2015 年,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大概是30.9%。而公司收入、利润增速则远远跟不上市值增长率。2011-2015 年,公司收入、年报净利润增速大概是 16.8%、17.9%。 且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有一个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盈利对单片放映过于依赖。 电影行业产业链包括:内容制作、电影发行及电影放映。而电影公司的传统商业模式,很大一部分盈利依赖“爆款” 。比如光线传媒,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74%,净利润增长 291%。其中,电影项目实现收入 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102%,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人鱼这样的“爆款” 。而华谊影视 2016 上半年总营收 14.68 亿元,同比增长13.54%,但净利润 3.03 亿元,同比下滑近四成。其在半年报中解释的原因则是主要因为去年同期出现天降雄师 、 奔跑吧兄弟等“爆款”影片。而根据公司今年的经营计划,包括我不是潘金莲等在内的多个项目预计在下半年才能发行上映,则使上半年净利不佳。在传统模式下,电影公司过于依赖单片电影,有别于汽车等工业消费品行业,比如汽车公司出了一款爆款汽车,这个爆款在它的生命周期(一般会持续几年)里,都具有盈利持续性,这样会不断为上市公司输送利益。但电影公司出了一部爆款电影,却很难获得持续盈利能力。
5、 这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让电影公司大赚特赚的同时,也让其充满风险。如果一部高制作、高投入的电影,无法取得预期票房,就可能出现暴跌,甚至破产的风险。比如上世纪 90 年代投资 6000 多万拍摄的3电影大话西游 ,虽然现在被众多影迷推崇,被重新赋予更多内涵,但当时却因为票房惨淡而迫使出品方彩星电影公司破产倒闭。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影大多是“小成本高票房” 、 “?潘磕嫦?”型的影片。比如1999 年花了小几万美元拍摄的伪纪录片女巫布莱尔 ,全程只用 DV 拍摄,却创造了美国 1.4 亿美元、全球 2.4 亿美元的惊人票房。还有国内影迷比较熟悉的电锯惊魂 ,第一部只用了一个月不到,花了约 120
6、 万美元,就卷走了 1.03 亿美元的票房。国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疯狂的石头 ,投资了 300 万,收获约 2300 万票房。 不过,这种“小成本高票房”的片子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还并不多,大部分电影是靠高投入、大明星、大制作来提高变成“爆款”的概率。若想出现更多这种“小成本高票房”电影,则必须依靠更优质的内容和创意,这也是电影的本质,而不是大量依赖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 当然,只提高内容和创意本身的质量,就想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国际电影巨头的电影动漫票房收入只占?35%,65%是通过电影产业链来实现的。这也就涉及到影视行业时下一个热门话题-IP(知识产权) 。在如今这个时代,IP
7、 被赋予了神奇的商业价值。据了解,目前排名前一百的网络小说 IP,几乎被各大电影、传媒巨头们抢购瓜分。影视剧本身是没有持续性盈利能力的,但优秀的 IP 可以。比如唐老鸭、米老鼠这些迪斯尼的经典形象,它的产业链收入远远高于动画片的收入。这也是国际电影巨头能成为巨头的原因他们并非通过电影、动漫产品本身来收益,而是通过眼下热门的词汇IP 经济。 中国的 IP 经济才刚刚开始,目前是一个混乱的、良莠不齐的阶段。4各大巨头都在抢购,IP 如雨后春笋。但也会随着时间,真正沉淀下一些经典的东西,其他 IP 则会消失。到那时,电影公司则会在“经典 IP”中持续不断地挖掘利益,不再过于依赖某部电影的火爆。 通过
8、“买买买” 抢占产业链布局 也正是由于电影内容是高投入高回报且不具持续性的生意,如果今年出了一款爆款,那么明年还得接着出爆款,否则业绩和股价都会受影响。各实力派影视公司现阶段都试图摆脱这种模式,各种并购整合,力争做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和可持续性的 IP,抢占线上线下入口。但目前,中国电影尚处于野蛮成长的爆发阶段,还未进入成熟稳定期,各大影视公司目前并没将内容作为布局重点,而是纷纷“烧钱”争夺其它产业链条中更大的市场份额。阿里影业上半年营收 2.57 亿元,增长超过 10 倍,但净利润亏损 4.6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5 亿元,亏损仍在扩大。亏损主要由于阿里在其他链条上的投入。自 2014 年
9、成立以来,阿里影业一直将自身定位为新型互联网电影公司,其核心主业落地在互联网宣发体系的建设上,这一点与华谊、光线等传统电影公司有较大不同。2016 年上半年,宣传发行业务收入达 2.12 亿元,占到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的 81%。 上半年的亏损,公司解释主要由于淘票票的市场费用(主要是对观影人士的票务补贴)投入所致。阿里欲通过淘票票,建立起自己的用户生态群。上半年淘票票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 21%排名第二,仅次于猫眼电影的33%。但在内容制作方面,营收 2152 万元,占比 8.56%,较 2015 年的 21%大幅缩水。今年 6 月,公司公布了包括激荡三十年 、 蛮荒记及征途在内的 17 个影视剧
10、项目的制作计划,这也意味着阿里影业的内容制5作板块收入最快要在 2017 年才有明显起色。 此外,阿里影业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阿里影业以 10 亿元购买了大地院线(院线公司)发行的可转股债券,年息 1.95%,转换期为 3 年。以约 8598 万美元(约人民币 5.7 亿)收购博纳影业(电影制作发行公司)8.29%的间接股权。再加上之前收购的排票出票系统粤科软件、在线电影票购买平台淘票票、电影众筹及增值平台娱乐宝,阿里的目标就是打通全产业链,做电影娱乐的平台公司,而非仅仅是内容公司。 而作为实体平台的万达院线,也同样是买买买。万达院线今年上半年营收以 57.22 亿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 6
11、4%。具体营收分布上,虽然传统票房收入仍是主流,占比达到 68%,同比增长 41%。 但今年上半年,万达院线营收增速超过同期大盘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频频并购大量拓展国内外终端院线。在国内,一方面连续收购了大连奥纳、广东厚品等影投公司,加大并购力度,加快自有影城建设,上半年末拥有影城 320家,银幕 2789 块,且与世贸等地产开发商合作,增加影城项目储备;在国外,公司 2015 年并购了澳洲第二大院线 Hoyts,Hoyts 并表为万达院线的业绩提升带来加速度。近期,韩资影投公司 CGV 旗下部分影院加盟万达院线,预计会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影院终端,以提高公司影院的市占率。 此外,2012 年,收
12、购美国第二大院线集团 AMC(约 26 亿美元) ;2015 年 6 月,收购澳洲第二大连锁影院 Hoyts(约 22.46 亿元) ;2015年 6 月,以约 10 亿元(发行股票)收购世茂影院旗下 18 家影院;2015年 6 月,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约 12 亿元的对价收购慕6威时尚 100%股权; 从这些购买清单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线下实体,不管是想做轻资产内容公司还是做平台,对于院线布局都是必须的。除了院线业务之外,按照国外发展趋势,放映收入的毛利、收入占比都将下滑,衍生产业链才是未来增加毛利和收入的关键,电影整合营销和影院广告市场愈加重要。 而华谊兄弟则对掌趣
13、科技、广州银汉、英雄互娱等公司进行投资和并购,欲打通互联网游戏布局。据公司自己解释, “华谊兄弟正在构建“大娱乐生态系统” ,以促进各种形态的娱乐内容在生态体系内外的共生、流转与增值,获取 IP 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红利” 。 ” 不仅是阿里、万达,腾讯、百度、华谊兄弟等实力玩家,都在买买买,不断“烧钱” ,力争打通产业链。因为娱乐是个大产业,在用户规模已经达到很大程度上的人口覆盖率后,如何提高单个用户的购买力,非常关键。 但目前,中国影视整个产业链还没有清晰稳定的产业格局,还处于群雄逐鹿、野蛮生长的状态,未来还是要看各大公司的产业布局,看谁能在 3 至 5 年之内实现对电影娱乐产业的最终把控。而对整个产业链有很好把控的上市电影公司,则会成为未来投资的“潜力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