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婴幼儿隔代抚养问题探析摘 要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阶段的隔代抚养现象越来越普遍。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婴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习惯、社会交往和依恋情感的建立方面的问题。本文指出,为了提高抚养质量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父母应重视子女的抚养问题,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祖辈应更新自身知识和观念,注重对婴幼儿的抚育;父辈和祖辈应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国家应增设育儿假,营造父辈抚养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隔代抚养 婴幼儿 社会化 作者简介:李世凤,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服务与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2、9-0592(2015)08-178-02 一、婴幼儿隔代抚养概述 婴幼儿指的是 0-3 岁的孩子,对婴幼儿的抚养形式包括父母抚养、隔代抚养与共同抚养三类。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教授在第一届“两岸三地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指出隔代抚养是子女的教养责任大部分由(外)祖父母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较少(如周末或偶尔回家照看) ,甚至是完全不顾的情形。 0-3 岁的婴幼儿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突出特征是将种种简单反应整2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式。婴幼儿接触的社会环境与其抚养方式密切相关,可见,婴幼儿期的抚养方式将对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婴幼儿隔代抚养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一)父母角
3、色丧失型隔代抚养 主要是因为父母离世,或离异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为了重组家庭,或父母因接受刑罚不能再尽抚养义务等家庭变故,完全不承担抚养责任,而将孩子交由(外)祖父母抚养。 (二)父母角色缺位型隔代抚养 主要是因为父母为了给婴幼儿创造更好的经济基础而将其交由(外)祖父母抚养,隔代教养大多属于此类情况。 1.年轻父母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赚钱,只能把孩子留给(外)祖父母抚养。现代化使得社会竞争趋于激烈,城市居民的工作压力增加,年轻的父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无法顾及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产后继续从事社会工作,需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不可能把全部精力花在婴幼儿身上,以至于许多双职
4、工家庭不得不让(外)祖父母帮忙照看孩子。随着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环境,纷纷进城打工,不得不将婴幼儿交由(外)祖父母抚养。 2.有些年轻父母从小娇生惯养,初为人父母时根本不会抚养婴幼儿,只好求助(外)祖父母;加上我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含饴弄孙” ,不仅是祖辈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他们自觉的责任和义务,助长了隔代3抚养的现象。 三、 隔代抚养对婴幼儿的不良影响 (一) 隔代抚养对婴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通过学习社群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婴幼儿期生物需要的满足,是婴幼儿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部分。婴幼
5、儿社会化主要包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学习走路、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的基础上,婴幼儿逐渐积累生活经验;学习行为规范,包括接人待物的礼仪、规则、方式和程序等的学习,形成一套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形成依恋关系,培养自我观念,自我是人格的核心部分,是个体处理自己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基本原则,起着指导和规范个体社会行为的作用。 与他人的早期接触是婴幼儿的基本生理需要,父母与婴幼儿的互动,对婴幼儿的智力和情感,乃至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婴幼儿与照顾者所建立的信任关系将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婴幼儿必须依赖别人的照顾才能生存,在入园前,家庭环境几乎是婴幼儿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婴幼
6、儿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容易在日常行为习惯、社会交往和依恋关系的建立等方面产生问题。 1.隔代抚养影响婴幼儿行为习惯。由于受到自身行为习惯、教育水平的影响, (外)祖父母的抚养一般只停留在照顾孙子女的衣食起居方面,很少关注孩子合理情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模仿、学习的关键期,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 (外)祖父母不正确的抚养方式会导致幼儿养成不按时吃饭、睡觉等不良生活习惯。 4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存在着“隔代亲”现象, (外)祖父母往往包办一切,婴幼儿对外界各种试探性的尝试行为往往因此被制止,比如婴幼儿在刚开始学习吃饭时,往往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勺子端起碗, (外)祖父
7、母往往会等到婴幼儿有能力吃好饭的时候再让其自行吃饭,殊不知这一行为是婴幼儿做事情没有恒心,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的根源。 (外)祖父母对孙辈过份宠爱,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如婴幼儿喜欢吃零食,(外)祖父母往往一味地满足其需求,当不给其吃零食的时候婴幼儿往往大哭大闹,直到自己重新得到零食时方为罢休,让婴幼儿变得任性,不知道忍让。也有比较“专制”的(外)祖父母,他们凡事都是自己决定,要求婴幼儿完全服从自己,不考虑婴幼儿的感受,限制了婴幼儿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婴幼儿自主能力的形成,从而出现选择判断能力低下的情形。 2.隔代抚养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婴幼儿在社会性交往中可以了解社
8、会规范,可以尝试扮演多种角色,从而获取社会规范、社会角色方面的知识。然而, (外)祖父母往往因为体力原因以及安全考虑,带婴幼儿外出活动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婴幼儿与同伴交往机会较少,接触社会和他人的机会较少,缺少通过同伴行为对其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强化来增强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隔代抚养影响婴幼儿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依恋是孩子与特定个体之间(最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绪连结。安全依恋是婴幼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在隔代抚养家庭中,父母与婴幼儿互动时间少,很少与婴幼儿一起做相同的事情,5对婴幼儿的需求不敏感,态度不积极,不能为宝宝的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很少激励
9、婴幼儿,难以建立和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如果婴幼儿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和人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形成健康人格,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二)隔代抚养影响婴幼儿家庭环境的和谐 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其初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婴幼儿在成人创造的和谐健康的家庭气氛中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认识父母是否真正爱他、自己是否聪明、讨人喜欢,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够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祖辈的抚养观念比较老化,常常与年轻的父母亲的观念不一致,当无法沟通一致时,容易因此造成家庭矛盾,影响家庭的和谐气氛,家庭作为婴儿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也是影响
10、婴幼儿的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四、婴幼儿隔代抚养的应对策略 (一)父母应重视婴幼儿的抚养问题,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婴幼儿期是建立和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父母是婴幼儿建立和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应尽量履行自身在抚育子女中的责任和义务,让婴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缺乏父爱或母爱,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婴幼儿性格的健康发展。当父母不能完全承担抚养责任时,应向婴幼儿解释原因,告诉他们是因为为了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必须去工作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同时应可能地与孩子保持沟通与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发6展。 (二) 祖辈应主动更新自身观念和知识,注重对婴
11、幼儿的抚育 在对婴幼儿的抚养中,抚养人的观念、行为举止,以及对婴幼儿的管理方式都会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外)祖父母应通过参加早教班、与邻居交流经验,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婴幼儿不同阶段,根据其能力发展的特征进行着重教育,在婴幼儿不听话和哭闹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外)祖父母应该认识到,对婴幼儿的抚养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让孙子女“吃饱穿暖”的需求上,还应教他们学习简单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给予鼓励、指导、帮助和表扬,促进婴幼儿成长。 (三)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年轻的父母应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一方面,年轻的父母应经常把无
12、论是看书得到或者是从早教机构获得的理念说给祖辈听;或者带祖辈到早教中心,耳濡目染的理念和眼见为实的效果最具说服力,在抚养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意见;当有抚养方式方法上有冲突时,应选对时机,给祖辈留足面子,在其他合适的时机跟祖辈沟通。另一方面,的确无法沟通一致的情况下,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年轻的父母们要慎重权衡利弊,当祖辈不仅不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方式还横加阻拦,甚至严重影响夫妻和睦的时候,应该考虑由妈妈全职至孩子上幼儿园。 (四)增设育儿假,营造父辈抚养的社会环境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母亲每生一个孩子都能分别享受到三年的育儿7假,这个假期也可以让给父亲来休。在社会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国可参照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做法,政策应保障休假后的父亲或母亲可回原单位工作,至于在休假期间,母亲得到政府的补助的计算可再行探讨。在这样的政策下父母亲可以将孩子抚养至 3 岁,此时可以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学习,自己也可以重新返回工作岗位,从而解决工作压力之忧和隔代抚养的问题。 注释: 宋卫芳.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人民论坛.2014(8).166-167. 康秀珍.幼儿隔代抚养问题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6).96. 宋卫芳.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人民论坛.2014(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