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新 苏 教版 国标 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 片断赏析 新课改的目标是围绕全新的教育观,全面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从而促成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我认为落实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是“以读为本”。因此,多读些好文章,多接触些经过斟酌、锤炼的书面语言,对发展思维能力大有裨益。阅读教学中应抓好学生的读。学生不懂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对于如何增强课堂阅读的实效性,我结合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的教学来谈谈体会。 阅读总是从一种主观愿望或客观需要开始 ,首先从印刷的书写符号上感知文字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读些知识,对信息进行编
2、码。一般来说,阅读先是粗浅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解课文的梗概,唤醒师生的先见,这是阅读的浅层次。 片断一:粗读感知,唤醒师生的先见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引出:重阳佳节就要到了,唐朝有位诗人王维,他却闷闷不乐。此时此刻,他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兄弟。(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这句话你在哪儿见过?(指名回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片段二:细读感悟,引导诗文的融合 1、引入新课,讲授课文 ( 1) .指名读诗,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 2) .提出要求,明确目的。读文 1 2 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会这样的思念自己的亲人呢? ( 3) .指名说一说:
3、“ 15 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 你读到了什么? ( 4) .王维离开了家乡,那他的家乡在哪儿呢? 介绍王维的家乡,“山东”的意思。 板书:长安(西)华山家乡(东) ( 5) .离开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 6) .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用笔划出文中表现风俗习惯相应的句子。 指名回答:人们会干什么? CDI 显示: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图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此情此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过年、过节) 片断三、精读深悟,推动意境的升华 多媒体显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登高游玩。(指名朗读,指导读文) 1、人们是如此的热闹,王维却独自一人远在异乡,他看到此
4、情此景,心里会怎样想?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指导朗读) 3、此时的王维触景生情,他想到了想到了(自由读文,思考:王维会想到什么?) 4、回忆以前的快乐时光,王维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指导朗读) 5、而现在呢?他在华山的西头,他的兄弟在华山的东头,王维和他的兄弟真是“天各一方”(解释“天各一方”)此时此刻,王维又会想到什么?(指名回答“如今思念着我呢”)文中的省略号表示省略,你能用“不能不能不能”说一说吗? 6、王维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文) 7、如果你就是诗人,你愿意对着
5、山的那一头的兄弟,表达你的思 念之情吗?(配乐读文) 8、于是诗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表思念之情。(板书:思念之情) 9、指导读诗,理解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倍”是什么意思?正是这一个“倍”字道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片段四:拓展阅读,期待文本的创生 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提高,指导运用,使学生形成比较熟练的读写或说的技能。教学活动一般是:表情阅读、背诵、复述、综合练习,还可以联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小练笔”。 1、同学们,古今中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 有很多。思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一种情怀;思乡呀,又是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谣。有如此感叹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齐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指名背诵),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出示诗歌,读一读) 2、介绍“文包诗”:就是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就根据我们这学期学的枫桥夜泊写出了不朽的失眠。 练习:请你仿照本文的形式,将张继的枫桥夜泊改成一个小故事,说给你身边的人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