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摘要: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的一项特色资源,是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9 市 3 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基于点轴理论阶段性成果 一、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 (一)草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之一。自战国到秦汉,匈奴族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起南越河套与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至大兴安岭、西逾帕米尔高原和伊犁
2、河域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创造了草原游牧文明的雏形;魏晋以来,鲜卑族逐渐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最强大的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大范围的碰撞与融合;隋唐一统之际,突厥与回纥相继崛起先后建立强大汗国;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连续勃兴,与宋鼎足而立长达一个多世纪;13世纪开始,成吉思汗集北方文明之大成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其后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所有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民族空前融合的时代。蒙古民族至今仍是传承、发展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在与不2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地域特
3、征显著,形式丰富多样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及其草原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点,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在草原上世代生活的蒙古民族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创造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绘画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成为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 热情奔放的蒙古族歌舞成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大品牌;由迎接礼仪、敬客礼仪、送客礼仪三大部分组成隆重热烈的蒙古族接待礼仪,成为草原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集聚民族智慧的蒙古包是草原文化的结晶,既能展现蒙古族风俗民情,又可作为服务设施,成为草原文化的基本建筑载体;博大精深的蒙餐文化古老且自成体系,至今仍保留着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中浓厚的贵
4、族化特点,成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独具匠心的蒙古族服饰适应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游牧经济需要,反映着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思维特点,成为草原民俗文化展示窗口;盛大隆重的那达慕大会汇集了蒙古族民间竞技和游戏等多种民俗事项,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木牌等项目既能让游客充分了解蒙古族传统竞技和游艺民俗,又能增强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三)政府重视度高,投资力度大 随着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原文化旅游的展开和升温,政府不仅围绕草原文化积极开展各项保护活动、出台相关政策,还大力引导旅游投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很多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投出巨3资开发旅游资源,参与旅游景区(点)和旅游
5、饭店的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内蒙古草原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切实有效地完善了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 二、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化水平落后 大多数草原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差、管理水平低,加之深层次开发的成本较高,景区内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造成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化水平低、内容单调、结构单一。表现为内蒙古草原旅游区数量多而分散,以小型产品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简单的蒙古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居多,未能与市场进行很好地融合,且缺乏层次感,地域之间的差异也较小;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造成游客
6、逗留时间短。 (二)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地方特色不突出,仅停留篝火晚会、民族婚礼、男儿“三艺”等传统项目开发上,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下降。有待拓展内容、延伸形式、加强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等。 (三)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难度大 内蒙古有形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召庙、成吉思汗陵、蒙古族服饰等,由于在历史变迁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资源严重匮乏,有待进一步修缮和传承。无形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蒙古族传统民俗风情,由于各民族杂居和自然融合,不同程度的汉化现象严重,了解真4实的蒙古民族优
7、秀的传统草原文化、恢复蒙古族传统的草原民俗文化,以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难度非常大。 (四)缺乏专业旅游人才,影响草原文化旅游事业长远发展 我区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多数是非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导致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不利于我区草原文化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应由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经济、艺术、建筑、环保等多学科专家协同工作,也需要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支撑,当前比较匮乏。 (五)草原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探险等草原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增加,但公众认识程度不高,我区在进
8、行旅游宣传时涉及到草原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和促销也相对薄弱,宣传及促销的投入不足、形式限于电视、报纸、宣传单、宣传册等媒介,效果不理想。 三、推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一)培育专项草原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地区特色旅游 为避免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和雷同,应结合地域空间分布规律,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划为四个各具特色的片区来打造。 东部草甸草原和森林草原旅游区主要拥有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口岸、达来湖和贝尔湖两大淡水湖、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鄂温克族的牧猎文化以及达斡尔族的鱼猎文化等,可以将蒙古族独特的婚礼、剃发、骑马仪式及渗透在人们行为心理中的各种文化要素,体现在景区建设中5突出
9、其个性;陈巴尔旗呼和诺尔草原、鄂温克旗巴彦呼硕草原等已开发景区,可扩大规模、改善设施,提升为高档次旅游度假区;还要发挥口岸优势,拓展跨国旅游市场,以草原观光游、漂流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口岸边境游等多元化旅游活动来增加草原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中东部典型草原旅游区主要拥有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辽代契丹文化遗址、元上都遗址、乌珠穆沁及科尔沁民俗文化。可大力开展辽代契丹文化及赤峰红山文化科考旅游,以成熟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开发多元休闲旅游项目,增强草原文化旅游吸引力。 中部都市周边草原旅游区主要包括昭君墓、五当召、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格根塔拉草原、赛汗塔拉草原、哈素海
10、敕勒川等呼包两地的旅游景区。开发中应将匈奴文化、明清文化及近代历史文化有机组合,依托现存的地面文化遗存佛塔、召庙等宗教景观开展宗教旅游,将宗教建筑、宗教器物、宗教仪式等开发成旅游专项产品,借助临近城市的有利条件,全面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文化形态。 西部荒漠草原和沙漠旅游区主要包括鄂尔多斯草原、乌拉特草原、阿拉善草原;鄂尔多斯及土尔扈特蒙古族民俗文化;成吉思汗陵和阿拉善寺庙为代表的蒙元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黑城子和居延遗址的西夏文化等。可依托响沙湾、恩格贝、腾格里月亮湖等老旅游景区,积极拓展其他沙漠、湖泊、绿洲旅游资源,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依托成吉思汗陵等,开展草原祭祀游,创造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
11、旅游新品牌。 (二)建立大众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 满足大众游客的需求,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文化内涵,开发民族音6乐舞蹈艺术游、游艺竞技民俗旅游和民俗博物馆观光游。 内蒙古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民族音乐文化绚丽多彩。高扬优美的蒙古民歌、轻快刚健的蒙古舞蹈、悠扬深情的马头琴及火不思、头管、三弦、四胡、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艺术形式都可得到开发,让游客感受草原歌舞音乐,学习体验当地文化精品,以此来打造民族文化产品特色品牌。 竞技文化中赛骆驼、马术、蒙古象棋、掷布鲁、踢乌兰红、布木格、鹿棋、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等都极具参与性和娱乐性,合理开发可增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
12、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 草原上的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石刻、石像、建筑、岩画等都可开发成旅游产品供游客参观,让游客欣赏五畜及其他动物造型的雕塑、标本及刺绣、帐毡艺术、手工制蒙古袍、蒙古刀等民族工艺美术品,适时开发作为珍贵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收益。 (三)完善草原文化旅游所需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生产过程相当复杂,涉及众多性质、功能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因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系统规划,全面协调发展,优化各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才能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例如,建立与草原文化主题相适应的场馆、娱乐设
13、施,丰富各种娱乐活动所需配套的活动设施,保障参与性旅游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具有蒙古特色的一些草原文化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既要丰富又要有7特色和创新性,突出我区的地方特色。同时要加强交通、食宿、购物、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草原文化旅游市场 草原文化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运用影视、广告、互联网、文博会以及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提高草原文化旅游宣传促销的影响力,加强人们对了解本土文化的重视、提高大众对草原文化旅游的兴趣;充分利用内蒙古发展文艺演出的条件和优势,扩大影响力。如在蒙古婚
14、礼表演中融合蒙古族八大部落的婚礼习俗,充分展示蒙古族婚礼、服饰、饮食、宫廷、宗教礼仪、那达慕等六大文化,并呈现呼麦、马头琴、四胡、口弦琴等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轮美奂,能够吸引游客,开拓草原文化旅游市场。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参加国际旅游会议、活动等,提高知名度。 (五)规范完善草原文化市场,大力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发育的土壤,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我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快草原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就必须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渠道合作,规划、经营、服务等环节人才齐发展的供需接轨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为草原文化旅游的明天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81胡匡敬,王学俭,董汉忠.论草原文化第二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 2林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娇,女,汉族,鄂尔多斯市人,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