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转型问题摘要:资源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日益表现出对资源部门技术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对资源部门发展的过度依赖日益成为其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的主要原因。形成有利于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双向互动的创新机制是经济结构调整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日益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运用区域经济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对此,应制定提高资源型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经济 结构调整 路径依赖
2、 一、资源型区域的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矿物能源和原材料,以占全国 24.7%的人口提供了 37.7%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模式,使资源型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枯竭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以竭泽而渔式的追求高产量的矿产开发为基础2的。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型区域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使资源问题成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全国约有12%的矿业城市可
3、供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已经不多,400 多座矿山即将关闭或面临关闭的威胁,将直接影响 300 多万矿工和 7000 多万职工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城市发展、就业、经济稳定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型区域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危机。 2.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型城市多数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属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长期以来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路子。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这一点在大庆石油城显得尤为突出。一、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全国平均水平是 17
4、.349.733;黑龙江省平均水平是1354.832.2;而大庆则是 1.889.29。第二产业占大庆经济的89.2%,基本是石油和石化产业“一柱擎天” 。第三产业规模小,发展滞后。 3.缺乏资金及技术 资金和技术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资源型区域缺乏有效的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因素。在过去国家制定的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的情况下,经济利润大量流失,导致资源型城市的财力极为不足。同时,由于资源型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一方面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与外界的经济技术往来的市场通道建立缓慢,从而造成了技术的相对落后。 34.生态环境恶化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高投入,尤其是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
5、长。这种粗放经营方式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下降,加剧了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山体崩滑、土壤沙化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造成大量的建筑物破坏、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以太原为例:全市塌陷有 107 处,面积 610km2,仅西铭、杜儿坪、官地、白家庄四大国统矿塌陷面积就达47km2,占到采区面积的 70%。另外,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煤炭系统每年由燃烧排入大气中的废气估计在 1700 亿 m3 左右,烟尘 30 万吨以上,二氧化硫 32 万吨左右,年排放甲烷 90m3-100 亿 m3。山西省每年
6、弃渣弃土量 1.3 亿吨,增加河道泥沙 0.6 亿吨,占废弃物总量的 46%。 5.社会稳定问题 以大庆为例:大庆石油、石化 6 户大企业现有职工 30 万人左右,改制后存续企业职工 23.5 万人。随着石油减产和企业减员增效,有 6.5 万名职工在大企业重组分立中有偿解除了劳动关系。今后每年也都有下岗分流和解除合同任务。同时,每年还有 4000 多名大学毕业生、2000 多名转业军人和 21000 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从现在情况看,资源型城市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安置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大迈步” 在黑龙江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
7、度优势很大的大机械农业在4家庭承包的制度下不得不“屈服”于农民的小型农机,每家每户的小小的耕地难以满足大型机械的发展,这样的情况束缚了我们大农机的脚步,使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难以推广。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土地集中起来,也就是分散经营的土地得到有效集中利用。使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 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实践的良好证明,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我们看到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大面积的土地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土地渐渐变得规模化、集约化。农民的大农机派上了用场,650 亩地插秧只用了一周时间。 从单干走上了集约的道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黑龙江农民
8、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过万,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组织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可以说是逐渐兴起并且前景广阔。 三、如何解决农业的“先天不足”问题 我们早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锄禾日当午”的艰辛,诚然耕田不易,然而靠天吃饭这种农业方式则使农业冠上了先天不足的“帽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上文提及到了,水利化就是使水利灌溉更加科学,细致,到位。让农民在不降水的天气里也能灌溉土地。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这样的措施已经实施,并且有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早在
9、 2009 年,全省落实水利建设资金 109.15 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建设水利重点项目5128 项,全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 525 万亩。今年力争完成水利投资 120亿元,又将新增旱涝保收田 500 万亩。照这样的建设速度, “十二五”末,全省的地表水调控能力将比现在翻一番,建成 4000 万亩旱涝保收田。总而言之,农业完全可以克服其先天不足的特点,归根结底我们有良好的科技加以配套资金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当然, “十二五”开局关键之年,我们更不能松懈这两点的投入。 四、如何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的农业食品需求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不单单满足于吃饱肚子而已,同时,我们也对粮食带来的
10、食品工业有了更大的需求。作为资源型区域,黑龙江也应该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提高各项产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将成为一种必然,从第一产业迈向第二产业,从初加工到深加工,从粮食产品到肉蛋林水奶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 、 “贸易+工业+农业”到“市场+企业+基地” 、 “名牌+优质+特色” 。这些便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将农民集中起来,开发这样类似的项目,这样每个农户增加了收入,可以将农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如果产业做大做强还会增加一部分就业何乐而不为呢?到那时,相信产业结构调整会深入人心,农民的生活提高意识也会提高,真真正正成为黑龙江省经济腾飞不竭的动力。 再
11、谈谈山西原煤资源转型,长期以来山西的原煤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能量,资源大省也因此而闻名,但是它却同样面临着资源转型的挑战。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原煤 120 亿吨,其中外调出省 90 多亿吨,分别占全国的 1/4 和 4/5。与此同时,它面临着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的6严峻危机。山西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85%。新兴产业比重小,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我们都了解厚此薄彼这个词语,山西的发展即为此,这样的情况就像个偏科严重的学生,难以得到高分一样,同样山西的经济难以达到真正的均衡发展平衡,自然打不了“高分” 。 外延扩张、粗放发展,过度开采,资源环
12、境代价巨大。山西长期粗放开采的是我国为数有限的矿产资源,由于煤炭是在地下的,造成的环境问题异常严重,环境损失近万亿元,地表塌陷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8,单位 GDP 能耗、单位面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负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居全国首位,这些环境问题发人深省的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山西的资源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煤矿业大力发展吸引了资金?人才。采煤规模逐渐扩大。这样的趋势让环境污染更加剧烈。当然,这种情况也形成了人们的一定的收入差距,垄断企业高层收入高与农民的收入形成对比,渐渐形成了“富饶的贫困”这一特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制度和技术内生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
13、制度和技术双向互动的结果。沿着既定路径,技术和制度变迁可能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也可能沿着错误的路径被锁定使经济落入低效状态。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初期发展得益于对丰裕的自然禀赋的开发和利用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框架设计,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可积累要素的持续投入而不是基本要素,而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形成的资源型经济体系一方面在7技术上表现出对制造业部门具有巨大溢出效应的技术挤出,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则表现出自我强化,以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除非受到外部冲击。因此,突破云南省经济发展对资源部门的过度依赖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打破资源部门内部业已形成的自我循环机制和利益分配格局,
14、形成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促进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向非资源部门的流动;通过增加对可积累的和专门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的制度供给,形成有利于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双向互动的创新机制以突破对传统发展模式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 1刘英姿.对中国部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OL.www.China M,2003.9.12 2马晓林.发展替代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OL.www.China M,2002.12.21 3刘建伟.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及对策建议J/OL.www.China M,2001.12.20 4方敏.试论我国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OL.www.China M.2001.12.20 5瞿剑.资源型城市出路何在?区域(辽宁)煤炭产业转型的理论和实践J/OL.www.China M,20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