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本管理之父的哲思组织与管理 作 者:美 切斯特?巴纳德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 价:39.80 元 【 智囊推荐 】 本书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强化了组织理论的普遍性。巴纳德借助于客户关系指出,即便在纯粹的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也必须相互信任、达成共识,才能完成交易。经济交易关系本身基于社会合作关系,只不过交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是短暂的。从而,明确了组织的本质是合作关系,是持久的合作关系。一旦合作关系瓦解、蜕变成交易关系,组织也就随之瓦解。 如果说管理学界有人能够直接影响德鲁克、钱德勒、西蒙、马奇等如雷贯耳的大师,其开创的管理理论让后续社会交换理论、组织支持理论、心理契约理论以及决策论、
2、组织生态理论等望其项背只有巴纳德和他的组织理论。 或许是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多重社会身份,让巴纳德有机会和理由成为现代组织理论创始人。 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巴纳德(Chester Ivring,Barnard,1886 年 11 月 7 日1961 年 62月 7 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有知识的人,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巴纳德幼年时代,新英格兰的独立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想、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等都深深植入他幼小的心灵。巴纳德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工,在他 5 岁的时候母亲就抛开他和哥哥查尔斯撒手人寰,兄弟俩只能由他们的父亲照管。 幸运的是,外祖父母给了他
3、第二个家。外公普特拉姆是一个铁匠,“他经常蹲下看外公打造马蹄铁” 。全家七八口人经常围绕一些有关赫伯特?斯宾塞以及其他哲学问题而无休止的争吵几个小时。所以在巴纳德很小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些哲学问题很有价值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把它们当做有意义的东西而经常思考。巴纳德后来的作品中折射出的那些哲学思维方式与他的这些经历不无关系。此外,外公家还激发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外公家的所有人都爱唱歌或玩弄一些乐器,这对巴纳德也产生着强烈的影响。巴纳德对钢琴很有研究,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巴纳德天生有一些遗传性身体缺陷身体缺乏平衡感、天生高度近视,这些身体障碍以及那些非凡的思想和有着知识分子气氛的家庭
4、,使得巴纳德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他认为自己总是一个难以满足的读者。 他的求学经历也是一波三折。巴纳德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从事钢琴调音师的工作。自学了预科的课程和希腊语,最终以 98 分的高分通过了蒙特赫蒙学校的入学考试,但后来因为患了“神经热”的疾病而放弃入学机会,谋得学校农场的工作。1906 年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3哈佛读书期间依靠在舞蹈乐团当指挥以及为其他同学打印论文来挣取生活费。他在哈佛掌握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还分别师从 F?W?唐斯格和 A?L?洛威尔学习经济学和政治学。最终因为物理和化学考试意外没能得到学士学位。 多重社会身份 巴纳德有多重社会身份:他
5、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高级经理人(长期担任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裁) ;他是活跃的公共事务者(新泽西州革新委员会经理之一、美国国家少年俱乐部发起的“百人委员会”成员、 “美国空中青年”的发起者、用美国劳工部任命的专门研究儿童问题的特殊委员会成员之一、创立新泽西拔河音乐协会并担任主席、新泽西州减灾委员会总监、创建联合服务公司并出任总裁、曾担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帮助制定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会长、财政部长助理、科学促进会委员会委员和科学院院士等) ;他还是没有拿到哈佛本科毕业证却得到诸多大学博士头衔的学者;后期他活跃在管理论坛和学术会议中。 正是
6、这些丰富的社会身份和工作经历,促使他以哲学视角深入思考社会、组织、管理这些概念的动态特征。 主动规避个人主义的建构主义者 中国传统书籍类目划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同时代表四个不同的层次。如果说“经”是最高层次的话,巴纳德一生仅有的的两本著作是管理学界当之无愧的经典。人大教授包政老师甚至评价“组织理论始于巴纳德,也许会终于巴纳德” , “巴纳德是写经书的,类似中国的亚圣4老子别人只能算是组织理论的布道者” 。巴纳德的思想和学术贡献对后世影响更多体现在对德鲁克、马奇、钱德勒、西蒙等管理大师的影响。 有人说组织与管理是经理人的职能的补充不敢苟同这个说法。两本书中巴纳德都在努力“建构”社会学动态组织
7、理论,从建构的深度和对社会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关注上, 组织与管理超过前者的贡献。 作者对著作“建构”层面的定位有清晰认识,明确提到建构的意义,并在书中多处体现。例如第 20 页码“一些想法或概念因为可以从观察和理论中直接推理出来他们凭空而来,却有助于对事物做出解释,并形成某种理论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概念或者建构的含义” 。“使用这些概念或者想法是为了建构起一个理论的框架,即对大量事实说得通的一个解释” 。 再如第 59 页“对身份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还从没有人充分研究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再如 381 页“我将使用一些技术性的术语和概念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只是为了阐释某
8、个特定事物而创造的。 ”明显在阐述作者基于建构意图的思考过程。 “建构主义”通常难免会陷入“个人主义” 。巴纳德似乎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在建构过程中有意规避个人主义对组织理论建构的影响。例如“领导在民主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中提到“我必须抱着一种批评和冷静的态度来审视民主机构的局限性和不足但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所持有的感情和信仰,使得这项任务变得非常困难” , “我生在对民主精神深信不疑的家庭,而此后成长的华景也是基于民主信仰而建立5的。这些环境具有民主精神的特点比如高度的言论和行为自由,人民享有一些绝对的公民权,还享有一定的社会平等,这一切在我看来是人们的基本需要” 。如此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哲学
9、自觉性实属罕见。 经典撷英 关于顾客 组织与管理关于组织概念中,用大量篇幅解释和强调顾客与组织的关系,甚至颠覆性的将顾客视为组织合作系统的一部分。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也会让很多人感到愕然。德鲁克反复强调:企业目标始于外部的客户,正是客户决定了企业的业务、生产的产品以及能否取得成功。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在德鲁克最后的忠告中也强调, “不管企业喜欢与否,客户就是老板” 。 关于人事管理 关于人事关系章节中,巴纳德将员工招聘看做一种营销的方式。在德鲁克理论中则更为明确的表述为“企业招聘活动其实是将职位相关要素销售给应聘者的过程” 。宝洁等雇主长期关注雇主品牌和雇主品牌价值主张(EVP Employe
10、r Value Proposition) ,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构建了不可替代的雇主品牌形象,为宝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优秀人才。 关于福利和工会的讨论中,巴纳德强调福利应该基于组织效率(维持和强化合作意愿)来考虑,企业与工会关系应在合作的前提下来处理。让我想起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日子中关于通用汽车发展历程中员工福利、劳工关系等类似小说形式记忆。斯隆坚持合作的假设化解了企业与工会矛盾,同时表达对福利成本成为通用公司包袱的担忧。 6关于领导力 第 6 和第 7 章讨论的是领导力和管理者培养问题,巴纳德对领导力概念的讨论简练而精妙。一个定义:领导力就是领导者行为的能力。两个特征领先性和引领别人。三个方面
11、领导者个人、服从者、诸多条件。领导行为四个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方法、控制行为的手段、激励协作行为。五种品质:活力与忍耐力、决断力、说服力、责任、高智商。后世诸多领导力著作似乎都是在以上理论框架下的注解。 巴纳德强调领导者应该具有现实行动和理想主义的两面性,而马奇坚持用堂吉诃德作为领导力教材似乎一脉相承。 仅供参考的阅读建议 无论如何提炼书中内容作摘要,或者寻章摘句来对照德鲁克、马奇、沙因等大师的观点,都会有画蛇添足和断章取义的嫌疑,可能误导了别人。对于经典阅读仁智互现本就是正常的情况。索性,针对本书如何来读提出以下愚见,仅供读者参考: 1、 经理人员的职能与本书是巴纳德一生仅有的两本著作,理论
12、体系上一脉相承。且本书是在前者问世 20 年后的著作,更能体现巴纳德后期管理思想和思考的深刻。建议在阅读经理人员的职能的基础上再阅读本书,对相关概念理解起来会更为系统和方便些。 2、第五章(评巴巴拉?伍顿计划下的自由 )与第八章(领导在民主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内容内在相关,建议连续起来阅读。尽管内容更多是基于社会、国家、政治等更为广义的组织形态展开的,而且有些生涩,但对于组织管理实践不乏现实意义。 73、日本管理学界对巴纳德的重视超过国内,有巴纳德研究协会及论坛等,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其中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由日本著名学者饭野春树编著,并由人大教授王利平老师等翻译,围绕巴纳德组织理论展开讨论和研
13、究,对于理解巴纳德理论学术脉络、认识学术与实践价值很有裨益。 4、由于抽象与哲学的思维方式,基于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的概念建构,巴纳德的理论本就晦涩。国内对于巴纳德理论的评价和解读难免有仁者见仁的嫌疑。在安德鲁斯看来, “巴纳德的伟大来自于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来自于他把理论应用于职业经验的本领,来自于他对实践的敏感性和实战经验” 。阅读和理解巴纳德理论过程中,同样建议读者基于自己的管理实践和理解,尽量抛开前人评述或仅作参考,更多独立思考和反复体会。 5、对于巴纳德的著作和理论,从来没有人说过容易理解,更没有人进行过阅读次数的限制。可以确信的是,作为是人本管理大师的巅峰之作, 组织与管理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