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939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转型期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2005 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步骤了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 200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提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于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逢勃开展,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 2005 年到现在,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小洋房、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农民住进了与现代城市一样的新居;文化休闲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各种文体活动团队应运而生,基本满足了群众娱乐和健身的需求;农村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城市化。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濒临消失,这不得

2、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下面我以桐庐为例,就新农村建设形势下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保护和弘扬谈点个人看法。 一、目前状况 民间传统表演艺术门类很多,范围很广。2008 年,桐庐县文化部门上级要求,组织人员对境内 13 个乡镇(街道)183 个行政村和 12 个社区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其结果发现,传统表演艺术形式非常丰富:江南镇有“樟坞狮毛龙” 、 “陈庄竹马” 、 “小潘十二生肖” 、 “深澳高空狮子” 、 “环溪抬阁” 、 “石合双狮” ;新合乡有“里松山故事龙” 、 “引坑腾龙”、 “仁村板龙” 、 “雅坊板龙” 、 “湖田大马” ;富春江镇有“茆坪女子板龙” ;2桐君街道有

3、“阆里棕龙” 、 “高山石灰龙” 、 “天井坞露台” 、 “洋州高跷” 、“父子山竹马” 、 “桥林布龙” 、 “春江渔歌” 、 “春江越剧” ;横村镇有“桥龙” 、 “船帮青狮” ;旧县街道有“耍流星” ;瑶琳镇有“项氏武术” ;凤川镇有“绿毛狮子” ;百江镇有“稻草龙” 、 “布龙” 、 “山歌” ;莪山畲族乡有“民歌” 、 “棍櫈舞” 、 “中门大灯” ;分水镇有“十番锣鼓” 、 “梧桐布龙”、 “后岩马灯” ;合村乡有“三脚戏” 、 “山歌” 、 “岭源竹马” ;钟山有“骆家龙灯” ;等等。这些表演艺术历史悠久,时间最短的也在百年以上,并且每一类别的表演艺术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些传

4、统表演艺术中活动最正常、最具生命力的要算戏曲表演,到目前止,已注册的民间越剧团就有 9 个,公办越剧团 1 个,他们分别活跃在农村每个角落。其次要算龙灯、狮子、竹马、露台等群众性的表演形式,县人民政府曾在 1989 年、1991 年、1998 年、2005 年、2012 年、2013 的元宵活动中分别进行了展示。由于此类表演热闹、喜庆、可看性强,深受百姓喜爱。期间,樟坞狮毛龙、阆里棕龙还多次应邀参加市里的展示活动,并得了不少奖。但非常遗憾的是,洋州高跷、 “环溪抬阁” 、“凤川绿毛狮子” 、 “旧县耍流星” 、 “高山石灰龙” 、 “百江山歌” 、 “小潘十二生肖” 、 “春江渔歌” 、 “合

5、村三脚戏”等表演项目等表演形式,看到过的人都年事已高,更不用说会制作、会表演,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不久的将来,这些表演艺术都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那么多的传统表演艺术没能得到发扬光大,而且生存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31.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从“非遗”普查情况看,很多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如“莪山畲族民歌” 、 “百江山歌” 、 “合村山歌” ,就是因为过去的畲民或山民散居在各半山腰间,单门独户,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当恶劣,没条件接受文化教育,也没条件享受文化生活,唱山歌成了他们抒发情感、对外交流的一种手段。然而到了新社会,尤其是近些年实施“新农村”建设

6、后,一户户畲民、山民从山上迁居到了山下,并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再加上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流行音乐、现代歌曲的影响,使得唱民歌、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 再就是龙灯、狮子、竹马等许多民间表演艺术,在过去,都因为民俗活动的需要而表演,所以每一种表演形式都有民俗讲究,或寓意着百姓对神灵的寄托、或对长辈与英灵的慰藉、或对大自然的期盼,因此,无论是表演道具的制作过程、表演时间、表演者服饰、表演人员的选择都有严格规定,而且表演队伍都非常宠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这些表演艺术逐渐失去了生存

7、和繁荣的土壤。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转移 由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减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而那些龙灯、狮子、竹马的表演偏偏需要大量劳动力。 3.一些传统表演艺术的制作和表演成本过高 在传统表演艺术中,就戏曲而言,需要服装、音响、灯光、道具,4如果排一本大戏,按现行物价,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支龙灯,制作费也要几万,加上服装、表演人员的排练费、演出费,就是十几万。戏曲可以一年到头不分季节表演,可以收回成本,甚至产生利润,而龙灯、狮子、竹马、高跷、露台按传统习俗,只能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表演。以前农村进行传统节目

8、表演农民不会计较劳动报酬,现如今,农民多数在外赚钱,如果将他们叫回来,影响了打工单位的工作不算,劳动力价格已涨到每天一百多元。如此推算,像樟坞狮毛龙一出山,就需要近十万元费用,阆里棕龙也需五、六万。而这些费用无法保障,全由村里支付不现实,上及部门也没有明确规定,即便地方政府要给,也只是以奖代拨形式,给予适当补助。这样一来,有很多传统表演艺术生存就成了问题。 4.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力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家各自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闲散劳动力不多,留守在家的往往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在校读书的小孩,村里要开展一些活动,大多也是由村老龄委在发动并组织,老人们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开展活动即便

9、有想法,也已力不从心,而年轻人觉得这是政府行为,再加上一些老艺人的先后离去,也导致了许多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得不到保护和发展。 三、保护对策 传统表演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与文明发展的结晶,是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并发扬光大传统表演艺术是赋予当今社会的历史责任。如何保护?我认为: 51.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农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情况,收集、整理、编印、制作相关资料,对那些濒临消失的表演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要树立品牌意识,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鼓励创新;要想法拓展演出市场,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要创造条件,让表演团队参加一些地区性文化交流

10、活动,增长见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提高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要制定长远保护和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2.作为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对文化主管部门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最主要的是制定相应扶持和奖励政策,其中包括了对民间老艺人的申报、生活补助;对传统表演艺术的资料收集、整理、编印、制作费用;对传统表演艺术调演活动的开展费用;对外宣传、交流费用。 3.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民众保护意识,提高民众的艺术修养。 4.拓展思路,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化运作。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富裕人家目之所及比比皆是,爱心人士、热衷于文化活动的人为数不少,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来举办传统表演艺术活动,宣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对那些投资参与传统表演艺术活动的企业主,可以采取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总之,传统表演艺术作为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并为之光大,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去推动整个文化事6业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文化馆;浙江 桐庐 31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