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庆华,经络理论与自我保健,一、谜一样的经络,(一)、神秘在何处?经络肉眼看不见,仪器也检查不出来。治病方式特别,治病效果神奇。(中医的针灸、按摩、导引、放血、刮痧等治病手段)与中国武术文化、道家文化等联系一起李时珍就在奇经八脉考中认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一、谜一样的经络,(一)、神秘在何处?经络摸不着,看不见。治病方式特别,治病效果神奇(中医的针灸、按摩、导引、放血、刮痧等治病手段。)与中国武术文化、道家文化等联系一起。李时珍就在奇经八脉考中认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二)、古代文献对经络的论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
2、通也”。 黄帝内经“能别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灵枢 海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口、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一部医书。,(三)经络被证明存在了吗?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主任教授,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第一次证明了经络的存在。著有专著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北京出版社,1989)。 武当山的祝华英道长发现了经络,写成了一本书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二、学习经络知识的意义,(一)、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需要。(二)、经络疗法是最自然、最环保的、也是最方便的绿色
3、疗法。(三)、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使生活更有质量。,三、经络的简单介绍,(一)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则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学说就是阐明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组成。,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
4、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浮络是循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它们主要是加强各部联系和网络经脉不及的部分。,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所以称“十二经筋”。经筋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二)十二经脉,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心包络,所对应的经脉为阴经,走四肢内侧。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对应
5、的经脉为阳经,走四肢外侧。人体穴位主要分布是十四经脉上。,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走头面。,督脉穴位图,重点穴位1、百会: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保健方法:按摩、温灸,2、大椎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可刮痧后拔罐。也可针灸
6、。,任脉穴位图,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重点穴位:膻中 心包的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嗝,胸闷,气短,咳唾脓血,心痛。 关元 小肠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少腹痛,吐泻,痛经,尿频,中风脱症。气海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少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
7、,阳痿,崩漏,中风脱症,气喘。,手太阴肺经穴位图,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太渊(手太阴肺经穴;俞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喉痹,腹胀,噫气,呕吐,妒乳,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桡腕关节病。,鱼际(手太阴肺经穴;荥穴)位置: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上方凹陷处,约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8、:咳嗽,咯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热,乳痈,肘挛,掌心热。少商(手太阴肺经穴;井穴)位置:手拇指未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主治:喉痹,咳嗽,气喘,重舌,鼻衄,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惊风,指、腕挛急,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足阳明胃经穴位图,足太阴脾经穴位图,手少阴心经穴位图,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图,足少阴肾经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图,手太阳三焦经经络图,足少阳胆经经络图,足厥阴肝经穴位图,四、子午流注理论,子午流注理论被中国古代医学的生物钟理论。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
9、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10、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四、日常生活中的经络保健,1、按摩,2、刮痧,3、拔罐,4、艾灸,诗经中就记载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习俗。,艾草作用:灸百病、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止痛、安胎、温胃、止痢,外用除湿止痒的功能。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湿寒,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
11、”,这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它被古人称为百草之王。,灸法是古人利用自然的能量来调节自然的方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在医药方面的使用就已经很普遍了,这一点可以从公元前的一些经典中得到证实。如孟子一书中记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春秋外传中有“国君之艾,大夫知艾”等记载。由此可见,艾在当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而且是常用的治病药物。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写过两本书蕲艾传和人参传,他在蕲艾传中称赞艾草写到:“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这是在中国几千年的草药史上,为一味地道药村而著书的只有“艾”,而且把艾的价值和人参相媲美。,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更可快速祛除寒湿。春夏之交艾灸关元、神阙穴,可排除寒湿,使身体强壮。妇科妙药。,仅供参考,欢迎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