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 R&D 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摘 要】R&D 投入是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 R&D 投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保证了全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但经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安徽省 R&D 资源投入还存在总量偏小,投入结构不合理与产出绩效不尽理想等问题。 “十二五”时期,为保证 R&D 投入和绩效的稳步提升,安徽省应在政策机制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继续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积极推进区域间的 R&D 合作,并努力提升 R&D 投入的绩效产出。 【关键词】R&D 投入 问题 政策建议 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投入切实保障了科技发展各
2、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其强度是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 R&D 投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保证了全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由 R&D 投入带动的科技创新在科教兴皖、加速崛起战略中日益发挥着引擎作用,安徽省在 R&D 投入方面应更加注重保持科技投入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研究安徽省 R&D 的投入特征以及现存问题,对于安徽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安徽省 R&D 投入特征分析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把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
3、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全省 R&D 投入不断增加,投入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 R&D 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到 2010 年 R&D 经费支出已达 163.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76%,为引导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徽省科技投入的主要特征包括: 1.1 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持续增长 2010 年安徽省全社会 R&D 经费为 163.72 亿元,比上年增加 25.86 亿元,年增长率为 18.76%。与十一五初期年的 58.86 亿元相比,增加了104.86 亿元,增长了近 2 倍(见表 1) 。 1.2 企业的科技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20
4、10 年安徽省大中型企业 R&D 经费投入 104.02 亿元,占全省 R&D 经费比重 63.53%,十一五期间 R&D 经费投入年均增速 34.4%,高于全省 R&D经费年均 29.34%的增速水平(见表 1) 。 表 1:安徽省“十一五”R&D 投入统计 数据来源:2006-2011 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1.3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组织实施了 200 多项科技重大项目,累计安排财政科技经费 40 多亿元,引导和聚集各方面资金投入 1000 多亿元,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了企业科技创新潜能,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了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
5、业的快速发展。2.安徽省 R&D 经费投入存在问题 分析过去五年,安徽 R&D 投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同期在全国范围内与兄弟省市相比,安徽省 R&D 投入的总量、结构和产出绩效等方面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 2.1 全社会 R&D 投入总量偏小 2010 年安徽省 R&D 投入总量为 163.7 亿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低于全国平均值 1.76%,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安徽 R&D 投入总量仅高于江西,落后于其他省市(见表 2) 。为实现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20%,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科技总体实力处于中部前列”的目标,安徽省还需要做出较大的努力
6、。 2.2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有待提升 2010 年安徽全省 R&D 投入总量中,政府财政科技拨款 57.98 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2.24%,略高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平均值 2.15%,但在华东六省一市的同一指标对比中,安徽省 R&D 投入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高于福建和江西,落后于其他省市(见表 2) 。 表 2:2010 年华东地区 R&D 经费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 数据来源: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1) 2.3R&D 活动成果产出绩效不尽理想 R&D 活动成果产出的主要形式是科研论文、著作和创新专利。据统计,2006 年以来,安徽的创新三项专
7、利授权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长比例波动较大(见表 3) 。此外,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省科研人员投入产出比较低,2011 年安徽省国际国内科研论文发表量在全国排名第 14 位,连续 3 年排名都在全国第 10 位之后。2012 年安徽省人社厅在一项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抽样调查中,高达 59%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在 SCI、ISTP、EI三种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作为拥有众多高校和央属科研院所的科教大省,安徽省 R&D 产出水平不尽理想对整体科技实力的发挥有所影响,需要引起科技决策部门的重视。 表 3 2006-2012 年安徽省三项专利授权量及增长比例 数据来源:2006-2012 年安徽省科技统计
8、公报 3.安徽省加大 R&D 投入的建议 根据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同时在政策机制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此,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3.1 继续稳定增加 R&D 经费投入 一方面,应当继续增加政府对 R&D 活动的经费投入,完善 R&D 活动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对 R&D 活动稳定持续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增加政府 R&D 直接投入的同时,继续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尤其注意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活动,引导建立各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孵化中心,并注重科技金融的结合
9、,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导包括风险投资和信贷资金等其它渠道的资金投入强化 R&D 研究。最后,在资源投入计划上提高对高校基础领域科学研究的投入,着力优化 R&D 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方面的投入比例,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投入结构。 3.2 积极推进区域间的 R&D 合作 当前在华东地区中,安徽省科技实力排名尚显落后,因此进一步扩大同兄弟省市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逐步建立与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提高 R&D 资源利用效率和 R&D 产出绩效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当强化安徽省与华东六省一市,特别是长三角的 R&D 合作机制,通过积极参与重大 R&D 项目的联合攻关,加强科技研发
10、的沟通与交流。其次,可考虑充分发挥安徽科教大省的既有优势,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通过聚集和吸引国内其他区域企业的科研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及领域的发展。第三,大力支持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向外拓展合作,扩大高新技术及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产业化基地。 3.3 努力提升 R&D 投入的绩效产出 为提高 R&D 投入的绩效产出,需要积极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以实现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弥补 R&D 活动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断层问题。首先,要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在广泛联系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具有市场前
11、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合作项目的形式与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其次,把从企业中征集到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等反馈给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寻求合作解决,达到在充分利用科研资源的同时.缩短企业产品的研发周期的效用。此外,加强产学研跟踪服务,由科技、教育部门及重点产业行业协会牵头,不定期组织研究机构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考察,举办研究机构和院校科技成果发布会,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等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信息沟通。 参考文献: 1佘春树,姚群,李愈,安徽省科技创
12、新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督查调研报告,安徽科技,2012(3):9-11: 2左杰,张明山,薛德泳,邓莹,湖北省 R&D 资源投入产出比较分析,科技创业月刊 2012(9):8-9 3周慧芳,安徽省科技投入与产出初步分析,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5(1):100-103 4陈霖,张明火,吴华刚,庄花,福建省 R&D 投入现状与预测研究,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02-103 5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2006) (2007) (2008)(2009) (2010) (2011) 6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1) 7张犁朦,孙靓,提高安徽省 R&D 投入产出绩效的对策,安徽科技,2012,11:32-33 (作者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