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摘要】影子银行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中外的影子银行又各有其特点,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影子银行的本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风险特性出发,分析了其对中国金融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 风险 20 世纪中后期,金融业在原有经营手段上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监管条件,并开发出了一些新的信贷关系和交易模式;同时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机构也逐步加入了这个行列,于是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就诞生了。 一、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游离在银行监管体系
2、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影子银行造出来的高收益可以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相匹敌。但是,在影子银行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比如,起初影子银行的盛行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在 2006 年,由于管理不善,影子银行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 在影子银行的参与下,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资金融通更加方便了,风险也被分散了,组织更加灵活,收益大大增加,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对市场反馈的信
3、息、资金的流动性和商品的价格浮动比过去的金融体系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当市场信息发生变化,短期资金流动变差的时候,影子银行体系会首先受到冲击。 (二)期限错配风险 期限错配是指影子银行通过在短期市场上融资,而在长期市场投资。因此,影子银行对市场稳定性的要求就比较高,一旦流动出现问题,形成类“挤兑”现象,就可能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三)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配置全球化。但是一旦遭受资产价格变动类的外部冲击,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不但会造成资本所有者的损失,还会影响资本投资的目的市场。 (四)监管困难 影子银行体系挑战了监管会的权威。在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中
4、,可以通过监管会管控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而影子银行不需要存款准备金,监管就比较困难。 三、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影子银行为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它的系统非常脆弱,很容易滋生经济泡沫,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比如最近的金融危机就重重地敲响了人们的警钟。因此,刚接触影子银行的中国金融业应该学会在追逐影子银行高额利润的同时趋利避害。 (一)循序渐进开展金融创新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规避。当今中国金融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投资者的行为仍以投机为主,因此,循序渐进开展金融创新可以减小市场压力,以培养理性投资者。 (二)建立完善的信贷体系 信贷体系是影子银行体系最基本的保障,对促进经济又快又稳发展
5、有积极意义,而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完善。 (三)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 监管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比较弱,健全监管机构是减少风险的一条路径。全方面进行调整,并根据其各自的规模大小以及风险水平,及时有效地对症下药,尽快将影子银行监管纳入监管协调机制。 四、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结构、监管导向的不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在规避管制并满足客观需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对传统的商业银行有很强的依赖性,更有“银行的影子”的特质,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二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1)参与主体多,普遍规模较小
6、,集中度较低;(2)证券化程度低,产品链条短,品种较为单一,整体的杠杆率不高。但是我国对影子银行信贷需求非常庞大,比如,2012 年 1 月到 8 月信托贷款总计增加了 4934 亿元,是2011 年同期的 4.65 倍;2011 年银行新增的委托贷款已经超过万亿元,达 12963 亿元,是 2002 年的 73 倍。在影子银行快速扩张之下,不受监管会管制的影子银行贷款已达到数万亿的存款数量,撑起了社会融资总量的“半边天” 。到 2012 年 6 月末,信托总贷款量已达到 5.5 万亿元。由此可见,银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所得的收益非常可观。 但是在享受衍生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高额
7、风险是不容小觑的,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 7 月份,全社会融资规模下降到 8089 亿元,创下 20 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影子银行的融资仅为 1000 多亿元,所占比重从 54%历史高点,滑落到现在的13%, “退烧”现象十分明显。若信贷继续增长过快,短期内中国将面临更多的通货膨胀,长期内或许会造成产能过剩,以致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能否成功控制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动变得尤为重要。 五、结束语 作为舶来品的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它的风险性还需要疏导,通过监管空白地带,警惕系统风险,相信在未来影子银行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09). 2林琳.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业务对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研究J.金融纵横, 2012(08). 3张仁枫.房地产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的监管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1(06).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