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校区高校管理模式的国际借鉴【摘要】 国外的高校多校区形成的状态与中国的情况不同,不同的校区承担不同的功能,多校区管理分为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其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自主性、文化特质性,其中的有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 多校区 校园文化 国际借鉴 欧美高校因传统基础等原因的不同导致多校区形成的状态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国外的高校并没有建设在城市中心的传统,而是具有“小镇情结” 。英国牛津大学位于伦敦西北约 78 公里处,牛津大学创校之初,牛津还是一小城镇。剑桥亦建于牛津附近的瑞定镇;美国哈佛大学至今还只有一个校区位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城,普林斯顿是一个坐落在美国新
2、泽西州的小镇,位于费城和纽约之间。正是因为这样的小镇情结,使得他们中很少有大学缺少土地资源,因此在多校区形成的路径上也与中国完全不同。斯坦福大学始建于 1885 年,当时的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为纪念他在意大利游历时染病而死的儿子,决定捐钱在帕洛阿尔托成立斯坦福大学,并把自己 8180 英亩位于(3,310 公顷)用来培训优种赛马的农场拿出来作为学校的校园。达特茅斯学院拥有大片的捐赠土地,超过 50,000 英亩(20,234 公顷) 。直到 2007 年 1 月,哈佛大学公布扩建计划,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波士顿奥尔斯顿地区查尔斯河畔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约 100 公顷,与
3、哈佛大学剑桥主校区隔河相望。而这一新校区也是和主校区毗邻。 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Times Higher Education)与IDP 教育集团 2011 年 10 月 6 日发布的 2011-2012 年世界大学排名。排在前 20 名的大学中,只有少数几所大学是多校区办学。 国外高校多校区管理一般分为三种模式,典型的案例有:“事业部型管理的加州大学,一校多制的康乃尔大学,校区定位明确的东京大学” 。加州大学的十个校区是独立运作的,实际是分校的大学联合体。各分校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在康乃尔大学的 13 所学院中,有 4 所是由州政府资助建立的,其风格和运转方式就像一般的州立大学
4、,学费也比一般私立学校低廉。因为受纽约州政府管辖,在录取学生方面还得照顾纽约州的居民和学生康乃尔大学的另外 9 所学脘则是私人捐助建立的。东京大学不同校区承担不同功能。虽然管理模式不同,但总的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学术氛围开放性 以加州大学为例,他们具有统一的校训,来自圣经扉页的第一句话:“Let there be light!”意思是“让那里光芒四射!” 。同时,他们都注重彰显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大学精神,加州大学的最大特色是大师如林,注重学术的原创性, “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是指其课堂和教学组织方式是自由的、开放的,而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机密实验室是不会随便开放的。在伯克利加州
5、大学的大小课堂,教师往往就某一主题进行教学(教学计划事先在网上公布) ,一般没有教材,也不发放讲义,学生就这一主题听教师讲解、自己查资料、与教师和同学讨论。对某一主题有兴趣的学生或其他人士均可以自由出入教室,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课堂和校园,没有不可以表达的意见。” 2、校园建设自主性 不论是加州大学、多伦多大学、墨尔本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同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有学者以美国为例指出,“中国的多校区大学是对已经存在的多所大学在政府行为下进行合并形成的,而美国多校区大学是在主校自身发展达到一定程度需要分散发展时,在合适的环境下衍生出分支。 ”“前者由于是在政府
6、行为下进行的合并,绝对集权的分校管理模式也使得分校办学失去特色,而且重复办学等增加办学成本的问题频繁出现。后者则会避免这些问题,各分校不但彰显自身的特点而且对主校品牌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 3、功能分类文化性 东京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本乡、驹场、柏。位于东京都文京区本乡的校区是东京大学的本部,占地面积 40 万平方米,全校绝大部分机构均在这里。本科各专业的后期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都设在本部,通常以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开展学校教育及研究活动。驹场地区的校舍为教养学系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柏地区的校舍新颖独特,是为响应新时代的需求而设立的,拥有一流的教育研究设备,采取智能化、形式多样且综合性的管理模式,
7、为教育研究者求新、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它是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附属学校、共同研究部门、实验实习基地(如农场、林场、地震、火山、天文等观察站) 、师生员工宿舍等分布于全国各地。校内共有 3 所科类齐全的附属医院:医学系的附属医院、附属分院、医学科学研究所的附属医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整个校园被不正式地分为南北两个校园。北校园是原校园的中心,其中的建筑风格比较老,所有的建筑都覆盖着进口的意大利的砖头。这里是艺术、人文、社会科学、法律和经济等学科的中心。南校园的建筑物比较新,它的风格与北校园截然不同。这里是自然科学的中心:物理、生物科学、数学和工程技术。医学和它的附属建筑
8、即不算南校园也不算北校园。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区主要分布在巴黎的 4 个地方,位于圣热那维埃夫山上的校区:于勒姆街 29 号是学校的财务和人事部门。这条街上的 45 号是文学系科、数学系科及图书馆所在地。46 号是生物学系。与于勒姆街毗邻的洛蒙街、埃拉斯蒙街上是物理系、化学系及土壤大气海洋系所在地。位于儒尔当大街 48 号的建筑物里分布着经济系科、音乐学研究室和各种培训中心。蒙图日大街上高师校区有一些文理科的研究机构。最后是位于城南著名风景名胜地枫丹白露的校区。它占地 50公顷,是生物研究中心所在地。 这样的划分有其文化圈优势,但弊端是不利于文化交融和交叉。国外多校区形成的原因、现状、管理方式
9、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但是其中的有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借鉴。 (1)以精神文化统领高校发展。高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历史发展中,由历届师生共同创造、传承、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理念。它决定着大学的行为方式、指导着大学的前进方向,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精神品格。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大学特质和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 是大学群体的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学高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对它的考察可以包括:学校精神、最高目标、办学理念、风气、道德、宗旨。 (2)注重形成校园文化的个性色彩。这种个性是对高校历史的传承
10、,高校历史不仅指构成学校往事的事件和行动,也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3)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术自由反映了高校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它造就了高校学术人员的学者风范与气质。如何让高校的学者能够满怀激情的去探究各自学术领域中的未知世界,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高校都应积极探索的问题。应适当分散权力,营造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4)优美的景观文化和强大的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系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对它的考察可以包括:学校容貌,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教室、办公室的设计和布置方式,学校的
11、绿化、美化、净化等。学校设施,主要指行政装备、教学设施。如,办公设备、后勤装备、器具配备、图书馆、实验室、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等。 (5)高于社会一般标准的行为文化。国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高于社会的行为文化,具体指学校成员在共同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俊芳,大学郊区化及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0 年第 8 期第 65 页 2 美国哈佛大学将扩建校区http:/ 3 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 年第 2 期,第 61-62 页 4 陈金芳,漫步伯克利加州大学校园J,大学(学术版) ,2010年第 4 期,第 78 页 5 孟祥林,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的国外实践与我国的发展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四期,第 126-127 页 作者简介:陈屈亮(1978-) ,男,安徽潜山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清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