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十二五”节能减排形势与任务分析近年来,东莞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还基本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中,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十一五”期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分别实现了节能和污染减排目标。 “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突出。分析形势与任务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东莞“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形势 (一)节能减排在中国 节能减排,顾名思义指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前者是能源资源问题,后者是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节能减排是与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2、的重要概念。节能减排的实质是突破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冲击波正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席卷。上至国家主席、总理,下至平民百姓,人们对于节能减排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毫不夸张地说,节能减排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5 年 10 月 11 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
3、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2011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披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总体来讲,节能目标没有实现,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同时又提出“十二五”期间继续执行节能减排政策,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
4、保护。 “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6%和 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8%-10%等。可见,节能减排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节能减排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必须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途径。如果不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并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势必会使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甚至明天要为今天的增长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二)东莞“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截至 2010 年,万元 GDP 能耗由 200
5、5 年的 0.856 下降到2010 年的 0.691,下降 20%。全市 SO2 排放总量由 2005 年的 20 万吨下降到 9.12 万吨,削减率达 54.4%;COD 排放总量由 2005 年的 13.5 万吨下降到 10.47 万吨,削减率达 22.4%,呈现出经济总量上升、排污总量下降的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减排考核任务。 “十二五”期间,东莞市仍将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突出。根据省里下达的节能和减排目标,到 2015 年,单位 GDP 能源消耗指标下降 19.5%;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 、
6、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3-N)和氨氧化物(NOx)排放总量比 2010 年减少 25%。这些都是约束性指标。仅就单位 GDP 能源消耗指标而言,已远远超过 2011 年 4 月 25 日东莞市政府在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预计的 16%目标。节能减排就像爬山,越往后越难。可以说,空间较小,难度很大。为此,东莞市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能源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可行性分析的科学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政
7、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努力把东莞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东莞“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意义 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 30 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事件接连不断。至今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基本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空气质量飞速下降,居民可饮用水匮乏,白色污染越发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群众
8、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幸福东莞的难点。 “十一五”期间东莞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污染减排目标,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总体环境形势仍然面临挑战,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彻底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 PM2.5 等形成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已刻不容缓。 东莞能源匮乏,所需能源基本依靠外省市或国外进口,约 85%电力依赖省电网供应,95%成品油依靠外省和国外进口,煤炭绝大部分来自内地省市,部分由国外进口。实施节能减排可以减弱东莞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9、对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实践证明,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同时,节能减排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东莞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突破口,是使东莞的 GDP 更为绿色、更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契机,已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既影响当前又影响长远的任务。节能与减排要同时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必须开创一种新的绿色发展
10、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力争到 2025 年,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面建成生态城区。那时的东莞,高山常青,碧水长流,天空湛蓝不再仅仅是居民的一个美好愿望。 2 促成经济社会双转型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于 2007 年 1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做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报告,其中讲到:“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是指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具体来讲,在经济转型方面,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
11、转变,经济结构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举转变,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资源利用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在社会转型方面,要从城市二元冲突型社会向城乡协调社会转变,从本地与外地户籍人口分割社会向本地与外来人口融合型社会转变,从矛盾多发的不稳定社会向阶层和谐的稳定社会转变,从不协调、不全面发展的社会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转变。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经济转型为社会转型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转型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并驾齐驱,共同促
12、进东莞的和谐发展和人们的幸福安康。 ” 过去三十年粗放型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资”产业的泛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把工业增长真正建立在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促进经济转型,进而带动社会转型。实践证明,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13、已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既影响当前又影响长远的任务。二、东莞“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任务 (一)节能任务分析 根据单位 GDP 能耗增长(降低)率公式: 根据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按此计算,2015 年与 2010年相比,GDP 增长指数为(1+8%)5=1.47。根据广东省给东莞下达的单位GDP 能耗降低 19.5%的要求,2015 年与 2010 年相比,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指数为: 由此可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指数=1.1834,即 2015 年与 2010 年相比,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18.34%。年均增长率=3.42%
14、。 单位 GDP 能耗年均降低率=103.42/108-i=-4.24%。 “十一五”东莞节能情况如表 1 所示。 从 2007 年以后降幅逐年收窄的趋势以及 2010 年同比下降只有 1.97%来看,完成该任务困难很大。 (二)减排任务分析 如果“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并且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9.5%的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按照上述分析,能源消费总量仍将增长 18.34%,由于污染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占 70%以上) ,相应地污染物产生量大体上也将增长 18.34%。 具体分析如下: 1 二氧化硫 “十一五”期间东莞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如表 2 所示。 如果按照
15、18.34%增长,2015 年二氧化硫产生量是 26.3 万吨。根据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2015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至多是 6.8 万吨,也就是说,去除量要达到 19.5 万吨,去除率要达到 74.1%。根据历史数据,按现有去污能力,要达到这个水平有很大的难度。 2 氮氧化物(NOX) “十一五”期间东莞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如表 3 所示。 如果按照 18.34%增长,2015 年氮氧化物产生量是 13.92 万吨。根据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2015 年氮氧化物排放量至多是 8.34 万吨,也就是说,去除量要达到 5.58 万吨,去除率要达到 40.09%。根据历史数据,按现有去除能力,要达到这个水平
16、是根本不可能的。 3 化学需氧量(COD) “十一五”期间东莞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如表 4 所示。 如果按照 18.34%增长,2015 年 COD 产生量是 19.19 万吨。根据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2015 年 COD 排放量至多是 1.80 万吨,也就是说,去除量要达到 17.39 万吨,去除率要达到 90.6%。根据历史数据,按现有去除能力,要达到这个水平也比较难。 4 氨氮(NH3-N) “十一五”期间东莞氨氮排放情况如表 5 所示。 如果按照 18.34%增长,2015 年氨氮产生量是 2897.8 万吨。根据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2015 年氨氮排放量至多是 930.4 万吨,也就是说,去除量要达到 1967.4 万吨,去除率要达到 67.9%。根据历史数据,按现有去除能力,要达到这个水平简直是不可能的。 经过对“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完成减排任务绝非易事,特别是氮氧化物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动员全民参与,采取非常手段,通过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按市场经济规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