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252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简介:李莹(1979) ,女,汉族,山东莘县人,讲师,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职业面向及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训设计和师资配备等方面描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工学结合;企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而是一种教育类型,这种教育类型的作

2、用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是其它教育类型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重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需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原先按普通高校方法管理及教学的经验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2003 年国家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教师的双师型,提出了企校联合办学的理念。2005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培养模式” ,即职业教育要彻底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之路。 发达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案开发中习惯性的思

3、维定势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促使人们用新的视角、新的理念进行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基于这一形势,我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企校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1 职业面向及能力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的基层单位,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技术维护和运行,应用软件研发等技术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总结出该专业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如下: 专业能力:计算机维护维修、网络管理、网站建设、软件开发 社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能力 方法能力:项目构

4、思、设计、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力;结局世纪问题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1.2 教学过程 依托合作企业,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讲一练二考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2+2+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建立起与合作企业的长效培养机制: 第 1、2 学期:学习基本技能(校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第 3、4 学期:学习专业技能(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培养专业能力。第 5 学期:工作室项目实战/顶岗培训,培养面向职业技能(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第 6 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就业与岗位零距

5、离对接(职业素质培养) 。 1.3 实训设计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环境,需要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本专业实训环节安排如下: 第 1 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一周 第 2 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训一周 第 3 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开发实训两周 第 4 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两周 第 5 学期:校企合作进行实训,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发布、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各四周 第 6 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 1.4 师资配备 根据教学设计要

6、求,配备不同工种教师情况如下: 计算机组装维护教师 2 人,须熟悉主流计算机硬件,熟练 DIY 计算机,熟练运用各种维护工具 网络管理教师 3 人,须熟悉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使用 网站建设教师 4 人,须熟练掌握当前主流网站建设工具,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网站开发技术 软件开发教师 4 人,须熟练掌握当前主流软件开发工具,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技术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2.1 实施准备 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

7、人。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 企校合作实习实训管理细则等制度,完善企校共建专业模式,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聘请省内相关专业知名专家,成立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与监督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并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实施过程 (1)首先,专业教研室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本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2)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进程表所安排的 6 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实习与实训活动、考试考查时间与方式等进行具体化,如确定内容、确定老师、确定具体时间和具

8、体要求。 (3)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个学期的实训环节进行具体安排与落实。 (4)从第一学期开始,由专业委员会对每个学期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 (5)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分别在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工学交替等。 (6)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 (7)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所有环节获得学分,方可毕业。 (8)负责对学生所取得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学分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上报学校教务处。 2.3 实施效果 本方案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坚

9、定贯彻“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就业优势比较明显。 (2)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综合素质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能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培养锻炼,重视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项目实训等实践环节的锻炼,我系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 3.结语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网络信息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课外教学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我院资源为依托,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我系学生在全国 ITAT 教育

10、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竞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2)多年来我系学生就业效果显著,就业率连年达到 90%以上。 综上所述,本专业方案的成功实施,对于各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志春,孔凡菊,蒋卫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 2007.14(66) 2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249) 3丁孝鹏,林贵城,何灿大,翟小姬. 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安学刊,2010.3(1) 4束正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