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产学研园融资问题思考【摘 要】 当前,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产学研园融资过程中面临着财政性科研投入不足,学院自筹经费有限及民间资金引入困难等多重现实困境。文章指出政府、企业、学校作为园区运行的首要利益相关者应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在成本分担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融资体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园; 利益共同体; 融资体系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部分高职学院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为契机,实现从规模式外延扩张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为标志的内涵式发展战略转变。创建产学研园,成为后示范时期高职院
2、校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构建及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突破园区项目资金瓶颈,实现产学研园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高职产学研园涵义 产学研园是指依托高职院校人力、智力及技术等资源,在校内外一定区域,由院校为绝对主体,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联合实施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的园区。与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产学研园集成了大学科技园、孵化园、产业园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定位:它是以园区的形式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就业等多种诉求。产学研园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结合、协同创新的需要,是巩固示范成果、实施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要在
3、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脉搏,培养大批服务于行业及地方经济的适需人才。以产学研园为平台,构建多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能够有效地满足政校企三方利益诉求,通过彼此资源整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高职产学研园融资现状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高职产学研园既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而是兼具二者特点的准公共产品。园区所具有的“实训创业”与“孵化培育”的双重属性决定院校亟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融资体制,根据受益情况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成本分担。现阶段受市场外部性及自身融资能力影响,项目融资过程中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
4、面。 (一)财政性科研投入总量偏低 资金是园区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及基本保障。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创示范”率先获取国家财力的优先支持,但基于年度预算经费核拨及单位执行情况来看,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高职院校内部会计环境不成熟、生均培养成本不断上升、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教育资源利用的低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科研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竞争性科研资源配置缺乏公平与合理性。一方面,高职院校难以获取经常性科研经费拨款;另一方面,各类一次性课题经费申报也困难重重。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创建等大型科研专项拨款只能成为个别研究型高校的专利。 (二)现有筹资方式粗放单一,增量空间有限 现阶
5、段,高职院校融资结构基本是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的“二元”收入结构及巨额的银行债务为主要融资渠道。其中: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属于单位内源性资金,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特性,但增量空间有限。如国家对高职院校财力投入为有限增长,学费收入总量受院校招生规模、教育收费标准、学生欠费率、教育资助体系完善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另外,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市场化融资方式的运用,受融资偏好度影响,倾向于采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满足学校短期内的资金需求及资本投入。相对于学费收入等内源融资方式,银行借款存在融资成本高、财务风险大的特性,会对单位现金流量产生影响。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已出台相关政策,严
6、格控制高校新增贷款并采取多项措施帮助高校化解债务风险。可见,高职院校妄图通过新增贷款的方式筹集园区项目建设资金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三)民间资本难以引入 民间资本筹集是当前高职院校最具发展潜力的融资方式。积极而广泛地吸收民间资金,对于缓解公共财政压力、促进高职院校科技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民间资本难以引入高职院校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其一,高职院校自筹经费能力弱,对财政性经费拨款依赖度过高,自我筹资意识不强,不重视、不懂得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民间资金。其二,传统产学结合模式所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缺乏政府的高度介入而未能建立有效的成本分配及风险分担机制,企业难以在原有实训体系中
7、获得预期收益,也不愿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校企合作过程中“校热企冷”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观。其三,一些处于孵化期、具有成长潜力、投资风险高的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不高,银行不敢为这类企业提供更多的借贷资金。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入园创业的瓶颈。其四,社会对高职类院校捐赠总量相对较小,且存在地域差异。高职院校自身又缺乏完善的教育经费捐赠体制,导致捐赠收入总量偏少且缺乏稳定性及广泛性。 (四)政策性融资体系不健全,政府的作用有待加强 付晔(2009)认为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性质及其对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认识不到位,自我角色定位不准,支持不足。总体上看,我国政策
8、性融资体系不健全,其可持续运行的制度也未有效建立。高职产学研园聚集了大批反映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其运行机制是按照市场规律来推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在金融市场中不具备有利地位,与此同时,市场自发性及不完全市场中资金供需双方融投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难以流向需求程度更高的中小企业,资金供需市场失灵应运而生。另外,现阶段国家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不健全,提供信用贷款的机构主要还是银行,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少且缺乏必要的监管,企业也不愿随意向其借款。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狭窄始终制约其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政府从宏观上给予管理和支持。 三、产学研园区项
9、目融资对策分析 陈晓梅(2011)以利益相关者视角论述并指出政府、企业、学校是高校运行的首要利益相关者,三者形成了共同情愿、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相关利益体。高职产学研园中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有效地兼顾了社会公益、企业内在利益以及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使政校企三方成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利益相关体,最终实现政府层面的无偿资助、创业、担保等专项资金、社会层面的风险投资、捐赠与高校教育经费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园区融资体系中,政府、企业、学校应不断进行角色调整,明确各自功能定位,为项目建设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资金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高职产学研园区项
10、目建设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了自身办学实力,更重要的是它对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项目建设给予最大的政策及财力支持。付晔等(2009)指出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地方政府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负责任的积极舞台搭建者” ,努力发挥扶持、服务、引导、协调等政府功能,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从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举措。具体包括:一是各级财政要继续稳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使之尽快达到本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人均预算内拨款标准。各级财政在平衡单位预算资金结构时,应确保经常性财政专项比例向自主创新
11、、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科研项目倾斜。地方政府还应将产学研园区建设及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轨道并给予政策及专项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应对已获批准的产业园区给予优惠地价、优先安排用地等优惠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保障体系,通过法律保障及制度建设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构建民间金融创新服务体系与民间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不断优化民间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断拓宽企业外源融资渠道,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入园创业。四是有效配置区域院校师资及企业需求等多方资源,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创造一切必要条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入驻。 (二)企业积极参
12、与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 解决产学研园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激活民间资本,实现企业资本与教育资源的整合。传统校企合作中,院校往往过多强调自身主体性话语权,这种以社会责任和情感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往往忽视了企业理应获得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企合作关系的退化与终止。产学研园引入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机制使企业主动参与到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之中。采取诸如出资创办股份合作企业、联合共建“教学工厂” 、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校企一体化”公司工作室、冠名班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院校的深度合作。这种建立在追求双方利益基础上的动力合作机制为企业资本引入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资本与教育资源的融合。企业主动参与利益共同体构
13、建,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高职院校丰富的人力及技术资源能促使企业加强产品创新与技术革新,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将产学结合过程中获取的先进教研成果灌输于生产过程,还可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将其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园区内一些公共资源如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可对一些具有市场前景与技术含量的项目进行孵化培育,使其尽快成长并产业化,帮助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另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过程中,院校还能为行业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适需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枯竭、员工成长受限等瓶颈问题。 (三)充分发挥院校在园区融资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当前,以院校为主导成为高职产学研园的主要形式。作为园区
14、的创建者与组织者,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多项功能。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与所在地政府的联络与合作,力争获得各类引导性或奖励性资金支持。院校还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争取更多的纵横向课题经费。其次,创造一切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入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技研发,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或者直接将研发成果以技术股份形式进入企业。二是向入园企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等学校资源,为其实施科技孵化提供一切便利。三是主动送服务进园区、入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财务代理、项目评估、资产评估等服
15、务。学院可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利用综合学科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策略和方针,并为其引入投资与合作伙伴牵线搭桥。示范高职院校还可利用自身品牌效应,为部分信誉及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帮助其顺利融资入园创业。四是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园区企业建立融资项目信息库,构建多元化资源对接平台。五是以校友为纽带,汇聚多方力量,支持园区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友,很多都成为了所属行业的优秀企业家,他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感,也愿意支持园区建设及发展。院校在广泛吸收货币性捐赠资金的同时,还应鼓励校友入园创业或者参与园区项目风险投资。此外,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同时多形
16、式多渠道融资。如:融资实务中引入 BT、TT 思维,利用资产置换、存量资产货币化等手段,获取资产公允价值增值利益,将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实训基地及附属设备进行再评估与企业资本进行整合等。 高职产学研园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项目融资是一个持续、动态、具有前瞻性且需不断创新及完善的过程。政府、企业、学校作为园区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政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中,积极开拓思维,不断创新融资手段,科学规划并制定相关融资策略,为园区健康持续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付晔,马强.地方政府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角色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1). 2马强,付艳茹.浅谈大学科技园模式的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 3陈晓梅.浅析校企共同体模式下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J.会计之友,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