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网络参与对社会管理的影响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帮助与支持,而公民网络参与,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参与的特点,来阐述网络参与以及网络参与对社会管理的影响,以图对网络参与的实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民网络参与;社会管理;影响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技术越来越贴近大众生活,同时也大众也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科技产品,而在日常工作办公中,新兴的科技也同样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理念产生着影响。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对于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关注
2、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社会管理要是没有公众的的参与,就谈不上完善,但公众的参与往往是有一些附带的条件的,使得民众参加社会管理中的途径不同,而使得参与程度与参与效果的不同。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交流,往往就是比较困难的了,而网络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现象,任何公民大众,均可在网络上,通过论坛,博客以及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提出自身的观点,使政府了解到公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从而促进社会管理的发展。相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对于完善社会管理与治理将有更高的实践意义。 二、网络公众参与的特点 信息化浪潮中,公民通过在网络这一公共领域进行对话来表达自身的愿望,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网
3、络改变了人们之前收受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信息自身的一些特点,如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产生方式和传递方式,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使得人类的空间概念,时间概念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一些事物而不受条件的制约。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公共网络既可以整合表达公众的意愿与要求,又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实现公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约束。随着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即各大论坛,各种网络空间表达方式的开通,明显的提高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网络参与不但唤醒了公众的民主意识,而且很快的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思想与制度的变革。 公民网络
4、参与的其首要特点就是直接性,现实社会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新闻媒体均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被动的接受形式,如电视,报纸,杂志等,公民的选择面狭窄,想要了解到自身所想要了解的信息,则需要翻越大量的资料,而网络与之相比,则便捷直接了许多,公众可以通过上网来直接了解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登录政府网站,论坛以及其他相关资讯网站来了解时政,选择自身偏好的网页,并在这些平台中自由发表见解,对于自身利益相关问题讨论协商,政府则可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及时的做出对策。而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公民一般均需要接种相关中介团体来实现自身政治诉求,即少数人代表了大部分人,而通过网络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需要代表,网络主体的
5、参与者即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身政治见解,对政府的议案进行投票,这演过的道德政治意见更为的准确和真实。 平等性是网络民主参与的另一个特点,即在网络平台上,任何人均不会受到现实社会中地位,财富,权势,声望等的影响,在网络平台上这些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影响政治活动效能的因素,在网络上进行公民参与时,由于身份的隐匿性,从而确保了公众在使用网络时均可以平等的对话,平等的发表见解,普通民众可以跨过官僚等级,直接与政府官员沟通,但是,由于拘束与技巧的差异,我们也承认会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能够更为高效的使用网络。 网络的第三个特点是便捷性,由于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可以很容易的通过电脑,手
6、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上网活动,而网络上的信息,如社会热点事务,公众对此的态度,政府的策划,以及相关决策,这一系列事件均可在网络上以光速传播,而公众也能通过博客,论坛,BBS 等对此传播,从而造成大范围面积传播,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上万字不会比几百字所花费的时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开放的,人们在网络上发邮件也无需走很长的路。网络的灵活性也有所体现,基于便捷性的基础上网络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的方式,人们可以在他们发言的同时也将自身见解发表于网络上,同时发言,这种表达模式的转变使得各个地区人与人的关系变的更为紧密,哈尔滨的普通民众可以与新疆的民众一起讨论刚刚发生于
7、南国南海的事件。这也充分的展示了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 网络相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管理的参与,具有极强的隐匿性,解决大部分公民网络参与者的年龄、身份、职业、社会角色均不为人所知,被虚拟化为网名和 IP 地址,网络上充满了隐形人,从而使得参与网络政治的民众安全性有了保障。匿名性保护了网络参与者的安全,使得在网络上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众敢于直击深处,痛陈利害,同时也增加了网民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勇气,网络中传播的黑煤矿,PX 事件,均是由网友积极参与,形成了舆论环境,使得这些事件高效快速的解决。 三、公民网络参与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影响 公民网络参与对与社会管理发展影响首先在于增加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方式,
8、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公民网络参与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模式,人们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大部分的社会实践都会通过网络得到曝光,这也使得政府的宣传工作思维与方式有了新的转变,政府开始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发布信息。开始主动处理网络上公布的社会事件。之前,政府对于一些公共事件,在舆论引导上迟缓,引导不力,惧怕舆论,不接受采访,回避公众,近年来政府在网络事件中吸收教训,开始与民众交流,化被动,化危机,多次沟通,并及时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发布,了解信息的反馈情况。 第二,我国在建国以后就设立了许多倾听民意的机构,也建立了许多途径,使得民意能够及时的上达。使得人民群众有说话
9、的地方,如人民信访制度,听证制度,以及人大代表等方式方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及现行体制的一些因素,这些传统的反映途径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反映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来源于民众,而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与发展则为此找到了一条更为直接,广泛的征求民意的渠道,使得民众的声音能够快速,有效的直达。又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则可以保证民众在发布信息时不会受到如上访时受到的不法待遇,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了与政府的交流沟通中去,使得政府的决策与决议更具有民众的认同感。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过程则更加透明化,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直接性与广泛性使得各级别,各职能的部门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信息,减少了人为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10、,使公众的意见达到决策层成为可能,并保证了公众意见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在此同时,公民网络参与也为政府进行政治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使得政府的决策能够贴近民意,网民也随时发表自身的意见对于政府决策进行微调,降低了决策的盲目性。第三,公民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决策与政府行为起了监督的作用。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民意,是否存在欺瞒现象,有了公民网络参与,使得其过程变得更为透明。同时,公民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的解决,监督,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房产局天价烟局长到陕西表叔,从公费出游到公车私用,从房姐到雷政富,每一次的网络曝光监督均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使得地方当局立即问责,效率之高,速度之快,
11、力度之深,大大超越了传统监督 2008 年曝光的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一千五百元一包的南京九五之尊,戴江诗丹顿,市值约 10 万元人民币,其亲戚家属均从事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行业,前后两周时间,即被免职,其强大的监督力度令人侧目以至于网络上流传出“网络官员十大戒律”等等。网络监督的实效性等到了充分的印证。 然而,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公民网络参与对于社会管理的发展同样如此,其对社会管理的发展发挥正面性的同时,也使得公民网络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性,不理性,以及随意性暴露了出来。 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提出了知识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
12、,大众传媒传送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鸿沟就越大。 ”从此理论上来说,则存在一个数字鸿沟的问题,使得信息富有者比信息贫困者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条件更多。对于贫困群体,老龄群体,以及贫困地区,这样的鸿沟则体现在获得信息的能力上,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他们的劣势进一步的体现了出来。而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比较富有的人群以及受过教育的人群中,他们所获取信息的能力则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变得更强,更方便的参与政治,参与政府决策。 由于网络上信息万千,信息的来源不一,真假难辨,谣言四起。因而,公民网络参与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人们茫然四顾,不知对错,更有甚者,偏听偏信才,从而对民主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当今中国的民主化制度
13、尚不成熟,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产生的公民网络参与或许会导致不理性政治的到来。因此,尚需建立一些必要的控制制度。 四、结语 互联网不但能在瞬间生成信息,也可瞬间传播,实时共享,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通过以分散的计算机与网络相连,使得各地区的民众可以在不同时间谈论同一个话题,实现了跨越时空间的概念,而这一种新兴的科技必然会对传统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生活的环境。政治生活又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核心地带,新兴产业对此的冲击也愈来愈烈,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绝非本文所能说清,网络所产生的平台对于社会管理的发展,对于政府工作的参与与监督均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的有限性以及民众参与的消极
14、性,随意性,网络政治参与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网络作为一个新的参与方式,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模式的冲击,必然会改变公民参与政治的现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6. 2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100. 3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2-100. 4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塞缪尔亨廷顿,刘军宁译.第三波20 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0. 6杨代贵.论互联网对未来政府管理的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01, (5) 7郑曙村.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政治学研究,2001, (2) 8杜洁.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