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尽管它们也遇到过繁荣和衰落的时期,但是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一向有着难以置信的稳固。 ”在资本之都中,经济历史学家尤瑟夫赛西斯(Youssef Cassis)这样描绘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极难动摇。 确如尤瑟夫赛西斯所言,尽管经历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金融危机,欧美国际金融中心的霸主地位依旧。英国伦敦智库 Z/Yen 集团在业已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中,老牌金融中心伦敦依旧占据榜首。 但是亚洲市场显然不甘一直屈居人下,对国际头号金融中心的宝座一直虎视眈眈。风光了近几个世纪的伦敦,还能继续保持着全球头号金融中心的位置么? 受欢迎
2、的亚洲市场 “在争夺伦敦全球金融中心宝座问题上,法兰克福和巴黎都不是伦敦的对手,亚洲才是。 ”渣打银行副主席哈里斯日前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转移不可避免,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受到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极大挑战。 关于头号金融中心会被亚洲取代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08 年次贷危机给美欧市场金融业造成灾难性影响,一时之间各种“亚洲中心论”甚嚣尘上。汇丰控股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预期金融市场中心将由华尔街和伦敦移向亚洲。罗杰斯(Jim.Rogers)也曾宣称“伦敦气数已尽” 。紧接而来的欧债危机又使得这种言论继续发酵。 之所以投资者把眼光一次次投向亚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经
3、济增长重心逐步转移到亚洲,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尼为代表。亚洲经济增长快,预示着这一地区机会更多,国际银行把更多的目光和业务重心放到亚洲。在各大银行缩减在欧美业务之后,它们加快在亚太主要金融中心的排兵布阵,以搭上亚洲金融业务发展的快车。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亦在今年七月宣布在新加坡设立的分行正式开业。 “火箭”式的经济增长速度,再辅以超高的市场储蓄率,其中东南亚储蓄率为全球最高,资金拥有着充裕的流动性,跟着资金走的全球银行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投资回报率高的“天然大金矿” 。更多在亚洲投资的利好消息传来,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家族控股企业急需资金进行业务扩张;东南亚经济
4、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而在此次欧美受到沉重打击的金融风暴,对于亚洲金融市场的打击却是微乎其微。此次的欧债危机,亚太地区银行被认为没有持有大量欧洲主权债务产品,它们不会受到欧债危机的太大影响。金融行业向来都是此消彼长,欧美普遍不景气,亚洲自然受到了追捧。 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当下,欧美民众蒙受了损失,普遍认为银行专业人士为“骗子”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亚洲国家,它们纷纷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专业人士面对的社会环境也较友好,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也欢迎着专业金融机构的到来。 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这场灾难,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中心在吸纳资金流入与对冲金融风险的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5、。亚洲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新加坡,下一个中心? 相比较纽约、香港、苏黎世,新加坡成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头羊为众多业内人士所看好。在英国伦敦智库 Z/Yen 集团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中,受访的国际金融界人士认为,今后将变得更加重要的金融中心,新加坡、上海和香港名列前三位。 即使新加坡被普遍看好,成为全球头号金融中心的道路也并不好走。在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包括“五个核心要素”: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化程度和基础设施,以及在上述四个领域领先的总体竞争力。伦敦在这五个方面都牢牢把握着头把交椅的位置。一个真正顶级的
6、金融中心,是在全方面都保持着领先的位置。 成为亚洲头号金融中心,才能够有资格去叫板欧美金融中心。而在亚洲,东京受累于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影响,早已经跌出了头号金融中心的争夺战。而首尔则由于其强烈的本土保护倾向,对外部投资家采取限制的态度,在研究机构科尔尼发布的2012 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中名列倒数第二。只有香港,才是新加坡迈向头号金融中心的真正对手。从已公布的数据分析,新加坡超越香港似乎是迟早的事情。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数据中,新加坡的增长幅度在前四大金融中心中稳居首位。新加坡在这份榜单中得分为 759,香港则是 761,得分数值之差仅仅为 2,这是香港超过新加坡之后两者得分靠得最
7、近的一次。而增长的数值,新加坡是 34,香港则为 28。 香港的最大优势是大陆资源。庞大的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一直是香港股票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2009 年至 2011 年间,香港市场的新股发行融资规模(IPO)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而随着中国政府规划在 2020 年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不禁让很多业内人士担心,中国政府还会持续投入那么多资源到香港去么? 香港受累于与上海的金融中心之争,而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则是没有对手。新加坡把自己定位成“东方瑞士” ,重点发展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在业已公布的2013 年全球私人银行/财富管理调查中,普华永道预测新加坡将在两年时间内取代瑞士成
8、为世界财富管理中心。此外,新加坡的大宗商品交易,包括现货、期货交易,也很活跃。托克(Trafigura) 、嘉能可(Glencore) 、维多(Vitol)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商正在通过新加坡不遗余力地开展业务。 新加坡在衍生品市场上具有领先优势。新加坡是亚洲地区第一个设立金融期货市场的金融中心,拥有先进的金融期货市场,对新加坡的国际风险管理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新加坡交易所 2012 年财报显示,衍生品业务方面,新交所衍生品交易量在该财年增长到了 7600 万份合约。日均成交量(DAV)提高 16%,合约数达到 308312 份,月末持仓量增长了53%,达到 1432145 份合约。 罗生根据新华网、金融时报、FT 中文网等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