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53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高职生创新教育的探究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的一大主题,在政府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转型的指导思想下,高职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实践应用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实践教学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创新,培养人才是关键。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通过加快确立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以及政策创新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如果不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启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激活高职

2、生的创新思维、发掘高职生的潜在能力、开拓高职生的个性发展、提高高职生的实践技能,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也无法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一、加强高职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自身要求 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高等学校要紧跟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教育已不单独是获取知识和信息,还应重视对各种知识及技能的运用与操作,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激

3、烈的国际竞争无论是综合国力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核心其实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主创新成为我们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全面培养也迫在眉睫。社会对学术研究型和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促使高职院校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格外重视培养,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高职生职业发展需要 高职生在学校除了需要学会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外,还应该得到在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的专门培养,为成为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实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成为决定高职生发展为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素质,并

4、使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具备了强大竞争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高职生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素质基础。 二、高职生创新教育影响因素 影响高职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涵盖社会文化、外周环境、教育水平、学生自身能力等多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阻碍创新教育开展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创新教育实施面临阻力。传统文化中“共性至上”的集体观念不利于培养高职生的独特个性与独立思考意识,功利思想也有碍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使学生缺乏强烈的创新欲望与进取精神;封闭保守的心理也不利于学生开放思想、拓展思维及竞争意识的培养;在传统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影响下,学生

5、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难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缺乏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条件提供不够,对教学规律与模式的研究不够等现象。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设施也相对匮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们缺少动手实践、交流见解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尚未形成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术创新观念不够 在传统教学重共性、轻个性模式的影响下,思想个性化逐步被思想标准化所取代。思维标准化的特征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和思维惰

6、性,导致学生不愿也不善于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奴化了学生人格,对学术民主和创新观念贯彻不够。重传授、轻探索,使学生轻视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而只看重学习结果。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必要的知识探索兴趣,逐渐缺失综合联想能力,造成学不致用,学而无用的结果。 三、高职生创新能力“CIQD”教育新模式 “CIQD”即 curious 好奇、interest 兴趣、question 质疑、discovery 探索,分别指高职生创新意识产生的四个阶段,好奇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源头,兴趣是开拓创新行动的动力,质疑是迸发创新思考的头绪,探索是强化创新意识的方法。由此引发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步骤,即学习

7、基础知识,充足创新动力,锻炼实践技能。 (一)训练思维方法,牢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学习研究的方法,着重研究实践的过程。学生应学会观察,以强烈的好奇心面对每一个研究,发现问题,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观察的能力,还应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发散、提炼、概括,总结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其次,要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拓展。思维定势是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定型了的思维模式,按照积累的思维经验和已有的思维程序。往往会使学生按照已有的习惯与方法去分析事物,影响其思维的拓展。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所呈现的多维发散状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测定创造力的标志之一。其思维形式是以某

8、一事物为核心,把思维无拘无束的放射发散,而产生巨大能量。再次,以设疑教学为契机,激励学生广泛独立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通过设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散,迸发思维的火花。设疑式教学,即利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起点即为“疑” ,从设疑到质疑再为释疑,最终唤起学生自觉思考学习,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只有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更多的思维方向。因此,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及时启发学生思考,热情解答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使其改造、重组已有的经验与知识,通过不断

9、地否定和完善自我,挑战权威,树立起不唯书、不唯上的独立思考精神。 (二)创设情境教育,充足创新思考的动力 教育情境指的是外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对高等院校中活动着的主体受教育者个体的影响,使其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里的、内在的、主题的”经验、氛围和人机互动。教育者在情境教育中要正确评价每种情境的特定要求,并由此确定适合这一教育情境下的教育行为,只有当这种行动和现行的教育情境相一致时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1情境教育有别于环境育人。孟母三迁则是环境育人的典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更深远的教育效果。创设情境教育,可帮助高职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

10、案例情境,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转变静态教学化为动态教学。在情境教学中,调动高职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融合理论知识,更深刻地领悟到课堂传授的信息,进而将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来。情景教学可以启发高职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对问题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拓展创新思维。 (三)注重实践教学,突出锻炼实践能力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属于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满足实践的条件与需求。如基地建设问题,没有足够的场地提供给高职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难以保证高职生的教学质量;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对

11、高职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理论教学严格;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轻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是高职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步骤,也是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区别点。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创新思维是以问题为踏足点,创新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务必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积极创造条件,将科技创作、工程创新等与高职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融会贯通。首先要克服传统教育中对理论知识的过度倾向,不断改革高职生实践教学的模式,认真研究如何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让高职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敏锐的创新思维。其次开辟第二课堂,使高职生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能力。再次,在高职生创新教育中,可通过竞赛的方式带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参加专业竞赛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学习空间与平台;可将岗位技能培训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以岗位技能为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教师摸索出更加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巧念.教育情境与情境教育.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 年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