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区域性效果评估及差异分析【摘要】本研究采用江苏、江西、甘肃三地实地采集的数据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东、中、西部三区域的相关数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并使用“农民满意度”作为标准,评价我国政策近年来鼓励推动的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效果。按照我们事先设定的五档评判标准来看,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农民满意度”为良,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的合格。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因此,我们针对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 效果 差异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学者王元成曾在惠农
2、政策的成效评价:农民视角中指出,目前农民热切关注惠农政策,理性参与政策评价,对惠农政策整体”比较满意” 。而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满意程度,我们小组分别奔赴东中西部,选择江苏、江西、甘肃作为调研对象对当地的农民和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了农民对于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数据,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 二、调研分析 (一)效果评估 我们认为,农民是对当地的农村金融服务效果最有发言权的人,因此,本研究中,我们将从农民满意度出发,按照优(10090) 、良(9080) 、中(8070) 、低(7060)以及差(60 以下)五档评价标准对农
3、民满意度进行划分,评估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效果。 从我们的调研数据得出,江苏、江西、甘肃三地的农民满意度分别为 87.5%、64.9%和 69%,按照五档评价标准划分,三地区的农民满意度分别良、低、低。这说明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调查对象对于当地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的确存在差异。并且,就整体来说,三地中有两地农民的满意度处于低水平,说明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差异分析 从江苏、江西、甘肃三地的农民满意度来看,三地的满意度等级分别为良、低、低,并且实际上江西的满意度低于甘肃,属于三者中最差的。通过对我们收集到的三地的其他相关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
4、,我们认为,这一差异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程度、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等。 1.家庭人均年收入 在我们获得的数据中,江苏、江西、甘肃三地的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分别为 11250 元、2549.57 元、13301 元,排序为,甘肃最高、江苏第二、江西最后,并且江西省的人均家庭收入为其他的 1/4 左右,相当低。并且,提出小微型企业的影响后,我们发现,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江苏第一、甘肃第二、江西第三,因此,我们认为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正相关。 2.受教育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江苏、江西、甘肃三地最高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或者本科的分别为 20%、36.06%、
5、13%,顺序为江西第一、江苏第二、甘肃第三,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剔除受到过相应教育,但是未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农户) ,我们发现江苏与甘肃的排序有所变化,江苏的比率仅为 8.3%,降至三者中最低。因此,我们认为,农民满意度和受教育程度存在相反的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满意度越低。 3.金融服务质量 金融服务质量对满意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贷款数额、机构网点数量、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态度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在贷款数额方面。2011 年底,江苏、江西、甘肃三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提供的涉农贷款分别为6470 亿元、1229.62 亿元、1742 亿元(从半年度数据中估算得出) ,江苏省的相关贷款高出
6、其他两地 3 倍以上。因此我们认为,金融服务质量与农民满意度是正相关。 三、引申分析 在东中西部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小组将结论由点及面推广至全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访问有关网站、向相关人员咨询等,我们发现,我们的假设在全国范围而言也是可行的,并分析出了其传导机制。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进行同样一项农业活动所需的外来资金则越少,因此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则越少,相对申请金额较大的农户,其更容易获得批准;同时,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家庭具有更高的还款能力,因此金融机构也就更愿意将资金贷给他们,减少自己所承担的违约风险,从而使得家
7、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村金融服务的效果呈正相关。 (二)受教育程度对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识水平相对而言则更高,对国家政策、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就越高,因此将更注重自身获得的金融服务国家政策之间的契合度,而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由于各种因素,往往无法完全达到国家的政策要求或者是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被附加了其他条件,导致其不满,从而其对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评判。 金融服务质量对农村金融服务效果的影响 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根植于其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的多少的,因此,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农民贷款需求得到满足,自然农民的
8、满意度也就提高了,效果也达到了。并且,在同样的贷款需求最终被满足的前提下,获得贷款的过程中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配合度,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等也对农民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策分析 (一)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区域性差异 农村金融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贷款的供给矛盾,因此,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金融机构可贷资金才能充足,增加了贷款的供给。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自己的收入提高,从而缩减贷款需求。两者结合则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另外,经济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金融服务的区域性差异的缓解。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农民在申请贷款的过程被强制要求购买某类保险或股票凭
9、证,变相提高了农民申请贷款的成本,加重农民的负担,阻碍了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因此,要提高金融服务效果,就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使每项政策都百分百落实到位。 (三)健全农村信贷的担保体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抵(质)押贷款为主,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除去依照国家规定不能进行抵押的土地外,其他财产的可抵押性不高,因此,农民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大多数只能采用担保等形式,所以,要提高农民贷款申请的成功率,真正做到支农惠农,提高金融服务效果,应建立健全农村信贷的担保体制。 (四)开放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制 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商业银行网点大批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使得
10、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性减弱,争抢客户的必要性不足,从而影响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自身服务和产品的积极性,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产品无法适应需求、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效率低下,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金融服务效果,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以促进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制的建立。 (五)重视对金融人才,金融服务人员的培养 我国金融产品创新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人才的缺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金融专业的教育,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为金融创新培养动力源泉,才能有效地解决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另外,为了提高金融服务
11、的质量,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效果。 (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是影响农村信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促进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投放量就必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减小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让其放心、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从而增加对农民资金需求的满足度,自然而然,农民的满意度也就增加了。 参考文献 1孔发龙.江西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07). 2杨琰.完善江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 3王亚林.甘肃陇南市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3-4-16. 4谢婷婷.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2) . 5王辉,朱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问题与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2010(02). 6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0(01). 7孔祥智.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05).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