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靳羽西我只是美的爱好者财富杂志说她是“当代的马可波罗” ; 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 ; 纽约时报叫她“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 。 这个女人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化妆品公司创始人,还是当下畅销书作家。 如今,传奇一般的她以“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裁”与“美基金”创始人兼主席的身份,开启了自己新的爱与美的人生。 马不停蹄的美丽天使 2013 年 9 月 28 日,2013 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刚刚落成的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落下帷幕,来自河北的 10 号选手靳烨摘得桂冠,她对着镜头,笑容自信而灿烂,站在靳烨旁边拍照的靳羽西也同样开心,作为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的总裁,她组织策划了
2、整场比赛兼慈善晚宴拍卖,并帮助增爱公益基金会筹得 400 万元善款,用于中国微笑行动为中国面部畸形儿童提供免费医疗修复手术,现在比赛告一段落,她可以准备飞去夏威夷参加电影节的工作了。 靳羽西的生活颇有种马不停蹄的感觉。她的微博上记录着她最近的行踪,戛纳、纽约、上海,她忙碌地开展着各地的工作,往往还没停留到倒过时差,又已经登上了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的班机。 就在不久前的 9 月 6 日,靳羽西担任主席的“中国美基金”才刚结束了它在纽约 Pierre 酒店举办的首届“中国时尚之夜”慈善晚宴活动,筹得善款将用于在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设立中国学生奖学金,助力有才华的中国设计学生。在这次晚宴上靳羽西还
3、推出了中国首席高级时装设计师郭培的个人展,展出服装来自历年来郭培高级时装展的精华,这次个人展让纽约时尚界认识到中国高级时装的存在,惊叹于郭培将中国传统工艺、西方裁剪和自身奇思妙想的完美结合。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中国艺术家,如蔡国强、张洹等都曾在纽约学习工作过,这一经历让他们受益很大,我愿意为艺术界有才华的中国人提供同样的机会,推动他们进步。 ”靳羽西说。 艺术与慈善事业作为她目前工作的重心,与她之前做化妆品时对“美”的追求一脉相承。不过,这并非她近年来才开始关注的领域。早在 2007 年,靳羽西就赞助了“中国新锐画家大奖” ,在大奖纪念册上靳羽西书写的序言里,可以窥见她对艺术的理解与态度。 “
4、艺术不应该仅仅是为精英阶层创造的,也不应该仅仅用于拍卖或收藏。它们应该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并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环境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在我们的起居室、卧室、藏书室,甚至是厨房和浴室中” “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画家的家庭,自幼在观察父亲创作每幅画作尽善尽美的追求中感受并学到了平衡,协调,风格,灵感和优雅的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里总是放满了美妙绝伦的绘画和艺术作品,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对色彩和所有美的事物的敏锐感觉” 靳羽西的父亲是岭南派画家靳永年,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长大。这也影响了羽西的艺术观, “对我而言,艺术是很日常的,长大之后我甚至很长时间都不懂,为什么会需要专门地
5、谈它。它应该就是融于生活中的” 。 “我只是美的爱好者” 走进羽西在上海的家,迎接访客的是旅法艺术家陈江宏的油画和捷克艺术家 Sipek 的作品金灯笼,进门转个头,视线却瞬间被东西合璧的混合艺术风格所占满。 窗边悠然自得的卧佛像,墙上攀爬的女人体,竹子编制的故宫建筑类模型,以及用照片、绘画和实物等综合材料创作而成的羽西人像作品,大大小小的艺术品让整个空间灵动了起来,透露出一种奇特的魅力。 “我希望在我家,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漂亮的,别人喜欢与否并不重要,体现的是我的品位,我的风格。 ”羽西笑着说。 在羽西那里, “艺术”是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包含的不只是雕塑或者绘画,还包括美的、能打动人情绪的种种创
6、作,比如也可以是一只饰满彩色亮钻的大海星。 “我收藏艺术品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一定都是去画廊或者拍卖行上购买,我也会选择一个角度去引导艺术家,让他们帮我做出我需要的东西。 ”正因为此,房间的很多艺术品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 “你们看到的门口的金灯笼,就是 Sipek 专门为我制作的。起初他只做了一个,我就想到,如果有两个的话,刚好可以挂在我家的进门处,中国古人不是就讲大红灯笼高高挂么,我这是大金灯笼高高挂。 ”靳羽西说着笑了起来,她的愉悦颇有感染力。 “我一看到叶红杏的这幅画,就被深深吸引了,毫无疑问这是女人的画,而且我相信画家一定是很有女人味的女人。你可以看到柔软的线条,平和的色彩,整个画面特别
7、平静,你好像能感觉到她在呼吸,然后有花的味道。而且你看到这画里面有古典的花纹,人像却比较现代,整个算是用现代的画法表现了出来一种融合。 ”她同样喜欢的还有一幅庆庆的作品:“庆庆用干的草和小野花很仔细地做成了一件衣服,真是非常特别,来我家的客人非常喜欢这一件作品,有人看到了鹰,有人看到了风筝,有人看到了女人的衣服。 ” 由于时常来往于世界各地,羽西的收藏也源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柬埔寨的银器,丹麦、捷克的现代艺术品,还有泰国、罗马尼亚等地的作品。其中保加利亚艺术家 Dimitar Lukanov 的作品和委内瑞拉艺术家Eleonora Tugues 的作品,羽西非常喜欢。 “Dimitar Luka
8、nov 的作品Light to Sky原本有 5 米高,我只收藏了这个小一些的,Dimitar 会用蜡做成一个模子,然后把铜水浇在里面,做成这样的作品。每一个作品都不一样。这个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非常勤奋。 ”而这个墙上攀爬的女人体就是 Eleonora Tugues 的作品, “她的作品把人的身体拼命拉长,但不会抽象到不能理解,同时,她用铜的材料,让人联想到自然、户外、丛林、远古之类很有意思的词汇,给人很多的空间,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 “我家里的艺术品有些还出自我的创意哦” ,她指着一个颇具中国古典风的艺术品说, “这个原本的设计想法是方方正正的,后来我想,也许能把边上的线
9、条做成斜形,这一点元素的变化,让整个作品都更有现代的气息。 ”虽然拥有不少艺术品收藏,羽西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收藏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我买一个艺术品是因为 It speaks to me(它跟我产生共鸣) ,我非常喜欢它。拿艺术品做投资从来不是我的目的,这些年我买了很多,但从来没有卖过一件。我只是喜欢把心爱的艺术品放进我的生活里,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喜欢的美的东西,它们点缀着我的生活。 ” 羽西的收藏有自己的原则:“我收藏东西是有价格限制的,如果太贵的话我不会买。它的价格一定要让我感觉物有所值。而且中国有些画家,作品总是抄来抄去,自己重复自己,根本不值高价。这就像有些高档车要卖 6
10、00 万 800 万,虽然我足够有钱买得起,但根本不会去购买它,因为觉得不划算有这么多钱不如去多做几个奖学金!” 谈及最喜欢的艺术家,羽西想了想回答说“张洹” ,原因是“他对自己永远不满足” 。羽西的家中收藏着张洹的作品“记忆门” ,上面刻着一个抗美援朝的故事。 “今年 9 月 28 日的慈善晚宴上,张洹的两个大熊猫我准备去拍下来,对了,就是之前世博会时展出过的作品和和 谐谐 ,我打算把它放在我纽约的房子里。 ”说到这里,羽西很高兴, “我纽约的家有七层楼,要比这里大很多,它有个天台花园,我专门用来存放我收藏的艺术品。 ” “我都是正能量” 18 岁那年当上了水仙花公主,31 岁主持看东方进入
11、美国人视野,后来因世界各地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90 年代初成为中国的化妆品王国皇后,1998 年,羽西的名字登上了纽约 12 位著名女性排行榜。如果要写回忆录,这会是靳羽西走过的每一步。虽然她很淡定地说, “我这辈子都不会写自传。 ” 从钢琴专业毕业到从事进出口贸易,从进入媒体工作到开始自己的化妆品事业,羽西懂得每一步都是跟着心走,顺时势而动。 祖籍广东的靳羽西,因出生在广西而得名,她的青少年时代都在香港度过。十五六岁时她去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艺术系专修钢琴,并在大学期间在美国大学生选美中夺得“中国水仙花公主”的桂冠。这也许是她独立人生与“美”结缘的第一步。 大学毕业后,她拿到音乐和政治两个学
12、位,却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重大决定:放弃音乐。那一年,她和妹妹靳羽屏一道移民纽约,并开始了中美进出口贸易,同时开始尝试做媒体。 “当时我一个朋友在曼哈顿开了第一家中文电视台,需要懂中文的人过去做节目,当时他甚至没有报酬给我,我也就从志愿者开始做起。 ” 练兵两年后,羽西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而经商期间遭遇的一系列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她萌生了制作一档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电视栏目的想法,这就是后来让她名扬千里的看东方 。 一个全新的想法付诸实践的时候往往困难重重,由于开始时制作方对节目市场的不确定,羽西既拿不到广告,也得不到赞助,她用自己的积蓄来保证了最初几期节目的播出。 “我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就要
13、用我的生命去干!”当时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硬是这样挺了过来。羽西回忆道, “我当时在全球到处跑,采访了各界的许多名人,最迅速地积累了能力。 ” 这档投入了巨大心血和汗水的节目不负众望,在美国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等主要电视网连续播出了五年之久。 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很少有人能够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融为一体,而靳羽西小姐却凭着她的智慧和风度做到了。而著名评论员迈克华莱士则评价说看东方系列节目“给有线电视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荣誉” 。 羽西的才华和诚意也打动了国人她受到 CCTV 的邀请,开始制作世界各地的栏目,为了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她跑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制作了改革
14、的中国特辑,1984 年,她在美国成功地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5 周年国庆阅兵游行的实况转播,让所有人都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这也让她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电视名人。 “我做的很多的东西都是没有人做过的,把电视主持人做成公众人物是如此,做羽西化妆品也是如此。 ”羽西自信地说, “我做化妆品的时候,当时中国街道上的人都素面朝天,没有人知道化妆品这回事,那是80 年代末,是我让所有的女人开始画口红,用腮红,刷眼影,我把这个不存在的中国化妆品行业打开了。 ” 那时期的中国,满街道都是蓝灰调,女人们拿口红时的手都是颤抖的。羽西通过电视节目做示范,去大学和公司开讲座,还写了第一本关于化妆的书亚洲
15、妇女美容指南 ,她亲自站柜为女性化妆,在自己脸上和手上做试验,她要告诉大家塌鼻子怎么办,肿眼睛怎么画眼影,黯淡肤色应避免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她将 200 种不同颜色、质地的材料,逐一与亚洲人肤色进行试样对比后,推出了世上第一张适合亚洲女性服装与肤色相对应的“配色表” 。就是靠这些, “羽西”的专柜从最初的 3 间变成了 50 间再变成了 600 间。90 年代初,羽西“火”了。 “我喜欢看周围的女人们都美美的样子” ,羽西说, “就像我跟爸爸说过,你的艺术是挂在墙上,我的艺术是在街上行走。你的艺术是点缀家庭,我的艺术是点缀城市。羽西化妆品就是我的艺术。 ” 与外在的美丽相比,羽西更看重由内而外的
16、自信。 “我希望女人们都能明白,美丽是自己的,与他人何关呢?从懂事开始,我打扮穿衣服就从来不是为了别人,也许每个女孩都会经过这个阶段,从模仿盲目追寻到狂热,付出巨额代价后摸索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 ” 另一方面,她也很感叹, “在美国,妈妈永远是 Fashion 的典范,这是很普遍的情况,孩子的第一支口红,永远是属于妈妈的口红。但在中国可能很特殊,妈妈们可能自己就不太会打扮,所以我觉得中国女人,特别是独生的 80 后们好了不起,小时候没有人教她们打扮的,是她们靠各方面的信息去拓展了自己的美丽道路。 ” 多年过去了,羽西还执著地走在为美丽事业奋斗的道路上。离婚后单身多年的她,从来没有传过一点绯闻,她靠自己的智慧与奋斗,开拓着艺术与慈善的新天地。 “从 80 年代至今,我从未淡出过公众的视野,也从来也没有骗过人一毛钱,我的成功真的是自己很努力做出来的。我一点也不假。我很真实,满满都是正能量 。 ” 羽西如此来诠释自己做慈善的初衷:“从个体一点的角度说,为陌生人做慈善的快乐,其实要比为爱人做些什么感觉更好。我想如果说做慈善有什么目的的话,那也只是为了追逐内心的快乐。 ”正如她的新书名人生就是一场海选一样,她在每一次新领域和新尝试里,一步一进,历练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