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485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快速城市化视角下滁州市城区地名研究摘 要:滁州市历史悠久,近几十年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区面积快速扩大。滁州市地名古老,文化深厚,老城区的部分街巷地名消失,路、大道地名通名增多,地名名称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存在着地名规划滞后管理不严、道路临时用名“先入为主” 、名不副实追大求洋,通名缺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规划,提前介入;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加强保护,保持稳定。 关键词:城区 地名 道路 住宅区 滁州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93-02 一、引言 地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

2、,是现代社会进行各种联系、交流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纽带。地名作为各类地理实体的名称,常常受到当地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甚至行政人为等特定因素的影响,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名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城市文明、文化发达的表现形式。 滁州,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处在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中的桥头堡。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 1.33 万 km2,全市户籍人口 450 万。现辖天长、明光 2 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 4 县和琅琊、南谯 2 区。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五年来,滁

3、州市城市化速度非常快。2012年初,城镇化率已达 43.4%,主城建成区面积已由 2007 年底的 30km2 扩大到 70km2,新建道路 657km,新增人口 20 多万,城区面积的增加已经超过滁城建成 1400 年来的面积;住宅小区数量由 35 个增加到 100 个以上。 二、滁州城区地名的发展特点 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名的地物和地域的名称。地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地名蕴涵着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和地理环境的发展轨迹,现今滁州市城区范围是滁州市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的中心。 1.地名古老,文化深厚。在滁州市至今保留着不少沿用已久的地名,尤其老城

4、区境内地名很多是以前老地名、古地名,年代久远,它们是滁州市地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层面的重要体现。老地名的地域分布,以老城中心片区最为集中,同时还有大量老地名散布在周边城乡。从地名的类别统计,老地名主要是街、巷、桥等名称占较大比例。 滁州市老城区的地名由于是在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下形成,所以几乎每一条地名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仅从街巷地名形成的渊源分析,有事项地名、水文地名、桥梁地名、姓氏地名等等。如遵阳街、柴禾巷、半条巷、张家巷、码头巷、上水关、下水关、通惠桥。 行政区域名称“滁州”是隋开皇 9 年(公元 589 年)正式设置滁州,已有 1413 年历史,是沿用至今的最古地名。

5、2.地名指位跨度增大,路、大道通名增多。地名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形成、消亡的过程。历史上很长时期滁州市城区的范围较小、城市建设步伐慢,路街巷短小狭窄,地名指位跨度小,导致地名数量多、密度大。 近 20 年来,特别是近五年,在建设现代化的“大滁城”背景下,滁州市建设速度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大量的小街、小巷随之消失,众多地名也随之消失。滁州市城区内拓建、新建道路跨度增大,主要以“路”作为道路通名,以“大道”作道路通名也日渐增多,如丰乐大道、洪武大道、世纪大道、龙蟠大道等等。2008 年城区地名重新更名、命名,其中新增、更名 139 条,河流 1 条,水库 1 座;至 2012 年又新增道路 35

6、条。 3.聚落地名由单一到丰富多彩。滁州市以前的居民住宅多散布在街、路、巷两侧,往往以街、路标识。而今新建的住宅楼多采取封闭式组团形式,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住宅小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特别是 2007 年以来“大滁城”建设的推进,大拆迁和大建设同时进行,更多的新地名来源于新的住宅小区。1995 年前,滁州的住宅小区不过 30 个,至 2012 年 6 月,滁州市城区的住宅小区增长到 106 个。此类地名的来源也使得地名的总量越来越多。 滁州市城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住宅区,数量较少,通名一般为“村、新村、小区” 。由单位所承建的称为“某某职工宿舍” 。90 年代后建

7、的住宅不仅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专名与通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名通名主要有苑、园、花苑、花园、公寓、家园、山庄、城、府、庭、景等等。专名也丰富多彩,更加注重名称的美化。 此外,滁州市商用楼宇在 80 年代时因为稀少,未列入地名规划及管理,近些年来,各类商用楼宇林立,目前已建成、在建和规划的高层建筑达 1368 栋,对楼宇的名称也将纳入地名管理,楼宇的通名也有较大变化,使地名数量上有较快增加。 4.地名挖掘与传承历史文化。滁州市近年产生的街路名称,在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历史地名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在近年命名的新地名中,高品位的文化意蕴己成为共同的追求目标,从而产生了一批具有滁州历史文

8、化内涵的地名,为城市地方文化增色。许多居民住宅的命名充溢着诗情画意,如丰乐山庄、山水人家、天逸华府、盛世华庭、龙蟠汇景、水岸帝景、百合花园。又如新城区的新建道路,起名龙蟠大道、龙兴路、恒兴路、恒丰路、永康路、醉翁路、敬梓路、洪武路、龙兴路、二贤路、三友路、南屏路、添景路等等,寓意着经济繁荣兴盛和滁州历史悠久,也体现了现代意识与典雅文化的融合。 三、滁州市地名存在的问题 滁州市地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道路、住宅区的名称命名上。 1.道路临时用名“先入为主” 。当前,迅猛的城市扩展速度带来大量规划区块的地名命名工作。滁州市的地名工作尽管已开展了几十年,但地名命名都是在城市规划及建设工程正式竣工之后进行

9、,处于被动地位,地名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的衔接不及时,直接由规划部门临时用名,然后上报批复而来,使得地名命名严重滞后。由于临时用名是相关设计、规划人员临时拼凑而成,随意性大,不是专业地名规划人员命名而来,常常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序列性,文化底蕴不高,易带来异地重名、跟风趋同、过度自由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和市民产生较多不好的影响,并且以后纠正起来非常困难。 2.住宅区名称追大求洋,通名缺失。住宅区名称不仅要与住区属性相符,还要名实相符。一些住宅区选用“御” 、 “国际” 、 “世界”等字眼来彰显地位、身份和财富,名称上过分追大求洋,只在表面显示了一定的居住档次。近几年来,滁州市使用“国际”

10、、 “世界”及类似地名的有 12 个,如“发能国际” 、 “浩然国际”名称上很有国际范,但是其住宅区内既没有几个国际友人居住,其建筑也没有多少国际人文特色,是典型的追大求洋。 另外,通名缺失是目前滁州市住宅区地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例如“维也纳春天” 、 “左岸香颂” 、 “君安地中海” 、 “凯迪塞纳河畔” 、“御天下”等,此类住宅区的名称创意独特,令人产生许多遐思,但是从地名命名规范化的角度,以上所列地名只可以作为销售名词,而不能成为住宅区的标准名称。 3.地名规划滞后,管理不严。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规划编制的频繁变动以及部门间的协调不够,导致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现象日益突出。滁州市

11、 2004、2008、2012 分别做了城市总体规划,而地名规划几十年只在 2011 年做过一次规划。 此外,滁州市地名管理中还存在地名命名滞后,认识不到位,管理不严,未能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地名管理法规和滁州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等问题。如部分住宅区从商业销售的方面考虑,先自行起个好听的名称对外宣传,签订销售合同,等到需要办理有关证件时再到行政管理部门报批,造成不规范地名既成事实,变更处理十分困难,更改之后给社会、居民都造成很多麻烦和问题。 四、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滁州市地名主管部门应加快地名管理法制化建设步伐,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行政手段,在现有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滁州市城区的地名标准化

12、、规范化工作。 1.加强规划,提前介入。进行城市地名规划与管理如同城市的市政、交通、通讯等事业的建设与管理一样,地名规划应成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专项规划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改掉工程暂用名的“先入为主” 、住宅区乱用地名的被动地位,杜绝防止地名产生新的混乱,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地名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有序的地名结构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地名的社会效应,以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地名管理部门滁州市民政局应与市规划局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使地名规划及时、高效服务于城市建设,服务于民众生活。 2.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城市地名是涉及社会面极广的公共、公益事物,地名管理事务必须依靠多

13、部门协调。地名管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引导城市管理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深化地名法制管理,全面实现地名的标准化、社会化、现代化,充分发挥地名的行政服务职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稳定。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部分开发商擅自取名、不及时申报,命名过程中有违规范和原则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和纠正。 3.加强保护,保持稳定加强规划,提前介入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地名文化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地名的语词文化,属语言文化范畴,是地名文化中的基本内涵;二是地名实体文化,属地域文化范畴,是地名文化的外延,二者构成了地名文化的全貌,其深

14、厚的文化底蕴还为许多领域的研究与开拓提供了钥匙,亟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地名作为一定区域内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工具,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特定产物,常常受到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等特定因素的影响,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在对地名进行改动或命名时不仅要考虑对历史的尊重,更要考虑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稳定性。 总之,地名管理部门在地名规划、管理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广泛征询市民意见,要充分考虑布局规划、当地历史文化等特色,正确把握留用、再生(派生、移植) 、自然消失的尺度,构建完整、有序、富有内涵的地名系统,使滁州市城区地名全面优化,提升整个城市的地名品位,使

15、地名成为社会进步、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2A088) 参考文献: 1.张晓宇,王彦颖.地名规划探析J.中国地名,2009(12) 2.滁州市政府.走进滁州DB/OL.(2008-06-28)2012-07-26.http:/ 3.杨卫丽,杨洪福.编制地名规划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1) 4.陈海旺.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地名规划编制探究与实践以惠东县为例J.广东科技,2009(12) 5.温洪清.地名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地名,2009(2) 6.刘忠刚,李晓宇,于圣军.城市发展与地名演变沈阳市地名演变规律探析C.规划创新(201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作者单位:潘立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 10087;潘立新,丁帮恒,曹玮,仲明明,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责编:贾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