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风险防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全球经济的深刻调整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契机。但多年来,从众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海外投资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如何做好风险防范,真正做强做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规避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 1979 年第一家境外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至今,中国内地企业在世
2、界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合作,境外中资企业已超过 1.7 万家。 “十一五”时期,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规模和速度快速增长,业务遍布全球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均超过 30%(见表 1) 。 截至 2011 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 3220 亿美元。去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首次超过 1000 亿美元,达到 1034亿美元,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2012 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 35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 48%。商务部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规模将进一步
3、扩大,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多元化,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全球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增强,一批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初具规模,对外直接投资 2015 年达到 1500 亿美元。 (二)投资领域聚集度高、投资区域广泛 从投资额来看,截止到2010 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第三产业投资占到 76.5%,第二产业投资额仅为 22.7%,第一产业投资不足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而且可以看出这样的行业投资结构几年来变化不大。 注:数据来源于 2010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注:根据 2010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
4、理得来 从国家看,香港依旧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流量达385.05 亿美元,占 2010 年流量的 56%,行业则涵盖上述主要海外投资行业。其次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卢森堡、澳大利亚、瑞典、美国、加拿大、新加坡。 从地区看,对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投资增长速度依旧很快,2010 年对非洲的投资增长幅度较大,较 2009 年增长 40%。而亚洲、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大洋洲和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而从国内看,地方对外投资活跃,浙江、辽宁、山东省名列前茅。西部地区增幅较大。 数据来源:商务部经济合作司。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对外投资者很大程度上是具
5、有雄厚实力的名企,这其中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在内担当了海外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见表 4) 。而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多。在江苏、辽宁等一些地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据半壁江山;在一些重要领域,民营企业也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与不断高涨的海外投资热情相对应的是,许多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信息不透明等难题。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增加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受到的约束过多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政治、政策及法律风险 由于中国的社会体制的特殊性,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在政治上防范我国,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容易带有色眼镜,
6、经常以安全为由干预我国企业的正常商业投资行为。当前在非洲、拉美、亚洲等我国企业已进行境外投资的地区均存在政治动乱风险,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颠覆、政变、罢工、内乱、破坏和恐怖活动以及地方武装的冲击等事件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东道国政策、法律不连续也会限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最近几年,在拉美地区,从委内瑞拉到玻利维亚,再到厄瓜多尔,拉丁美洲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国有化运动不断涌现,这些对我国境外投资企业都形成了巨大的政策与法律风险。 (二)缺乏健全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我国海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财务预算制度尚未建立,投资决策不科学,财务报告制度、分析制度及
7、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决策易粗糙草率;国有企业主要是决策程序、考核激励、监督是否健全适当、到位的情形。如 2004 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亏损 5.5 亿美元的案例以及 2008 年中信泰富亏损 146.32亿港元的案例,充分说明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尚无有效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第三,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立法层次低,形式散乱,工作上缺乏系统性。 (三)文化差异风险 文化差异风险是一不可忽视的风险,因为各国总是要存在着语言上的差异、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民俗习惯上的差异等文化差异,而文化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
8、价值观,它是历史的沉淀,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海外投资企业不注重文化差异,一意孤行,就会“水土不服”陷入文化差异的泥潭中,很难实施经营策略,此方面的案例各国都有,教训非常深刻。 其实文化风险也包括企业道德风险,某些企业采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社会责任意识差,其后果是引起东道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满,最终引发风险造成损失。而这种损失是整个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形象都受损,无形损失不可估量。 除了以上几点差异外,还存在许多的企业经营风险,比如市场变动、财务风险、营运风险、人事风险、技术风险、法律诉讼等,还有企业国际化人才矛盾日渐突出,缺少有效的中介力量支持,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各方面风险。其中任何一种风
9、险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与调控 具体有: (1)完善政策促进体系。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引导和监管。健全对外投资合作领域法律法规,研究管理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利用各类政策杠杆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外汇管理和服务,拓宽企业和项目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的保障作用。提高相关部门办事效率,注重服务引导,便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2)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信
10、息服务系统,更新发布各类国别产业指导性文件,发展与对外投资合作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商(协)会组织建设,有序发展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行业自律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境外经营秩序。 (3)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应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安全权益保护体系,健全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设有国家风险与研究分析机构,由具有显著社会背景的部门负责组织并提供“国家风险报告” 。要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外交支持力度。加强安全信息收集评估,强化对外投资合作金融风险管理。 (二)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与国
11、际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很多问题。投资速度虽然快,覆盖面广,但缺乏拔尖企业较少,在高端技术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2004 年至 2010 年的 7 年时间里,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有 5 年为负。截止 2011 年底,中国海外净资产高达到 1.77 万亿美元,但 2011 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负 268 亿美元。所以中国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跨国发展中要保持理性,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能认为买到了技术品牌就买到了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能力必须靠中国企业自身克服困难,加大研发力度,改善经营,修炼好“内功” 。 (2)强化风险防控管理。首先,企业应三思而后行,投资前要进
12、行完备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分析评估,不可盲目跟风。其次,要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海外投资的重要信息进行监测,及时对各种风险的变化做出反映;确定恰当的预警指标体系从而形成预警机制中的识别系统,并对各种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去伪存真。借助财务指标的变化,判断是否出现警兆,参照事先设立的警度评价指标,分析并寻找警源,从而进行预控。 同时,应建立海外投资企业的绩效监测体系,对海外投资的安全进行监控,审计并评价其绩效,测度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还应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深化与国家部门、驻外使领馆和地方主管机构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外交资源。 (3)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
1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从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治理水平。只有加强公司治理,才能更巧妙、稳健地处理各方关系和利益,在共赢的前提条件下走得更长远更健康。因此,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正确区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职责界面,使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要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尤其是央企,要严格实施问责制,以防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受损。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采用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及时发现、分析并化解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三)重视文化交流与沟通 从某种角度讲,文化风险是企业最不好解决的风险,它带来
14、的损失最不好估量。因为文化是一种思想的、意识领域的沉淀,代表着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最不好更改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国外政府、机构、其他群体和企业内部中的外国员工之间的文化上的交流与沟通。 在对外直接投资前要对东道国的文化进行调研,识别文化差异,企业管理尽量做到“本土化” ,将生产、管理、营销、人事等经营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异国的经济中去,尤其要尊重东道国的民俗礼仪。不要妄想把本国的精英文化理念强加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要做到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兼容,然后再不断摸索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独特的带有异国风情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前进的步伐。 (四)加强国际化经营人
15、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我国目前缺少的正是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人才,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要企业要结合实际做好“人才储备”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通道,完善人才引进、选拔、用人机制。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涉外性,要不断推进“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土化” 。要建立薪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使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样才能改善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状况和局面。 总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企业的积极、科学的努力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许惠、胡曲应、许家林:论中国
16、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与监管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 年第 6 期。 2李新锋:中国公司海外投资经营风险及应对探讨 , 河北企业2009 年第 11 期。 3李洪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 商业研究2004 年第 5 期。 4孙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1 期。 5颜晓晖、聂名华:企业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应对策略 , 国际经济合作2007 年第 7 期。 6聂名华:试论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 财贸经济2001 年第 1 期。 7白天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年硕士论文。 8王闪: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对策研究 , 中国证券期货2011 年第 10 期。 9林芝:中石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南昌大学 2010 年硕士论文。 (编辑 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