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超对接中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 “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的实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 “农超对接”也对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人才、资金和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农超对接”中合作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超对接;合作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02 2007 年 7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后,到 2007 年底注册的合作社只有 2 万家。2008 年底是 11 万家,到 2009 年底增长至 21.16
2、万家。合作社在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合作社规模一般都偏小,大概在 80-90 人左右,其规范化程度和市场竞争的能力都很弱。截止到 2010 年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数目增至 36 万家。自 2009 年“农超对接”试点开展以来,已有 28 个省,2000 多家超市,1.1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涉及蔬菜、粮油、畜禽产品、干鲜果品、茶叶、水产、食用菌、特色养殖等 10 多类农产品,支持农产品质量认证近 1000 个,培育了 800 多个农产品品牌,签订协议金额 50 多亿元,参加对接的农户年均增收 4000 多元。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 15%左右
3、,既让利于民,降低了零售价格,也让利于农,提高了收购价格。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 2010 年 12月对快速消费品百强企业的“农超对接”实施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农超对接”已被广大连锁零售企业认可并实施,其中“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零售企业采用最普遍、规模最大的模式, “超市+合同农户”次之。调查显示:农超对接模式下“农超对接”采购成本比普通渠道采购成本平均降 8.18%, “农超对接”产品销售价格比其它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平均降 11.57%;截至 2010 年 11 月底,平均每个零售企业对接的合作社为 74.5 家,比 2009 年增加了 57%;企业通过“农超对接”采购的农产品品种
4、平均为 145 种,比 2009 年增长了 49%;“农超对接”产品销售额占比从 2009 年的 34.88%增加到了 2010 年的 40.64%;虽然我国农超对接试点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如:农超对接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普遍偏低;农超对接面不够广泛;零售企业还需要加强生鲜经营能力;项目的开展仍受到合作社经营规模、资金、营销和税收等方面的限制的问题。 一、 “农超对接”在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作用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流形式,与超市这一现代化
5、的流通组织合作,必然会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农超对接”在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超对接”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市场上较大的交易主体,超市有严格的农产品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这就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能力。 (二) “农超对接”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收入 据统计从地头到超市的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价格提高 15%-25%。 “农超对接”使合作社有了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合作社可以依据供货协议,组织农户按照订单规划种植,有效避免了产品滞销风险。 (
6、三) “农超对接”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 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能可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利润明显增加,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和依赖感增强,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有利于合作社增加凝聚力。 (四) “农超对接”有利于促进合作社品牌建设 随着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降低推广宣传成本,增强谈判能力,不断扩大忠诚的消费群体,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指导农民按照消费需求进行生产,不仅品种丰富,而且质量也有保证,为品牌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二、 “农超对接”中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主
7、要有以下几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平台,尽管近两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合作社仍存在很多制约或影响农超对接的方面。 (一)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 我国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处于组织化的初级阶段,大都按现有行政区域组建。合作社存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章程不够规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与成员之间联系松散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合作社只是进行了人员的单纯联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且大部分合作社产品具有单一性、季节性、产量大等特点,而超市需要的则是多品种、连续性、跨季节的产品。很难满足超市对农产品稳定的
8、需求。 (二)产业化水平较低,技术相对薄弱 我国目前专业合作社按其经营方式,主要存在生产、流通、加工三类。大部分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偏弱、大多数只停留在技术咨询、来料加工、农产品的初级包装的水平上,深加工滞后,导致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农产品卖难或价格不稳定,加上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保鲜冷冻、脱水加工等工艺、厂房无法跟上实际需要,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经营水平不高,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数据表明,农业组织负责人,主要是乡村干部(含技术人员) 、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者大都是高中以下学历,其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偏低。管理、种植、加工、保鲜等技术人
9、才严重缺乏,使得合作组织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生产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很难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物流配送能力有待提高 “农超对接”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专业合作社还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处于规模小,设施简陋,现代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很难支持农产品的及时有效配送,不能对农产品进行流通加工,损耗居高不下。“农超对接”中,超市能够让利 20%左右给合作社和消费者,其中合作社占约占 10%。但若考虑到合作社自身物流配送成本和产品的损耗,超市让出的利润基本被抵消,农民的利益没有真正得到提高,其生产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三、促进农超对接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直接对接的矛盾归根结底就是合作社落
10、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超市的现代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快合作社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而合作社的发展显然不能只靠合作社自身在市场竞争下的压力发展,而应该是合作社在超市、其他农业企业和政府多方支持下的多方共赢发展。 (一)提高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 专业合作社可通过引进人才和参与培训等形式逐步提升管理能力,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扩大农产品经营规模,提高自身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可以通过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形成比较完整和稳定的组织体系。另外,可采取重点扶持,建立合作联社的方式,提升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重点扶持有地区特色的,经营规范实力雄厚的合作社
11、,并支持其通过建立合作联社带动周边地区的其他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 在“农超对接”中,农户除了要认真贯彻执行已出台的农产品标准和规范外,还应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以规范农产品的分级、包装、贮运和购销等活动,树立和创建品牌,开展营销活动,逐步规范和扩大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了解并适应超市商品的特性和消费需求,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对接程度和效率,增强自我发展活力。提高“农超对接”的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 (三)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包装、配送和品牌赋予的价值甚至要高于农产品生产价值(地头收购价) ,因此,合作社应抓住机遇,
12、逐步发展完善分级、预冷、加工、包装和配送服务,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狠抓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更新设备,提高质量,争创品牌。推广和扩大品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建设产地配送中心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搞活配送是开展“农超对接”的关键环节。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类型各层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农民成立农产品专业物流配送组织。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向农产品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做到采购、检验、加工和冷链配送一体化,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体现价格、质量和服务优势。 总之, “农超对接”对合作社提升规模经济、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品牌营销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合作组织只有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定寰.迎接农超对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合作经济,2010(6). 2周树华.连锁集团“农超对接”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商贸,2010(18). 3张爽,徐正.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4徐刚.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10(4). 作者简介:卜庆国(1979-) ,男,河北人,郑州科技学院、硕士、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