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696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审计问责的实现路径从 2005 年的“审计问责年”到 2008 年的“行政问责年” ,从 2009年的“刑事问责”再到 2012 年十八大之后强调的“反腐倡廉”及“官员问责” ,这标志着我国的政治生态日益走向成熟;责任政府正在形成,责任社会也正在形成,社会民主化和法制化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计问责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真正实现这一制度,则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探寻其有效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现有立法是审计问责制度有效实现的根本路径 国家审计问责应当有章可循。健全的审计问责规范,是实现有效问责的关键因素。解决国家审计问责的一系列问题中,立法应当先行。 针对我国的

2、现实情况,借鉴相关研究,提出建立国家问责法的政策建议。从纯粹的法理上看,设立国家问责法并不存在技术障碍。当代中国立法的“实事求是原则”被解释为:“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是否合乎国情应成为衡量我国法律优良与否的一个基本标准” 。设立国家问责法 ,符合现阶段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需要,这是立法的一个最可靠的保证。 二、改革审计制度是实现审计有效问责的必要路径 (一)审计体制目标模式的设计。结合中国的国情具体分析,审计署划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是最适当的领导体制。如果人大的功能足够制衡政府(实际表现的功能而不仅仅限于法定的功能) ,也可以不再划归财经委员会,直接由人大常务委员会管理。

3、由人大财经委员会领导的审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财经专家对审计工作的相对较深入的理解,搭建起人大与审计机关的桥梁,使审计信息的利用更加充分,审计工作更受重视。由人大常务委员会领导审计机关比财经委员会领导审计机关更有权威性。 (二)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改善。针对目前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状况,提出以下几个主要建议: 1.对审计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国家审计机关推行审计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是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2.强化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控制。我国虽然已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并在实务中发生了较好的作用。然而,一些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并不符合要求,但却因各种不

4、同的原因被隐藏下来。因此,要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提高方面,努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3.完善审计人员的退出机制。完善审计人员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审计人员的问责。对审计机关进行监督的呼声很高。笔者认为对审计失误的问责应常态化。 三、完善审计问责环境是实现审计有效问责的基本路径 特定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优秀的审计问责制度可能因环境的不适应而失去预定功能;由于社会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国家应当通过各方面创造条件,使国家审计问责制度健康发展。 (一)部门协调机制的建立。审计问责是一个由多元主体参与的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在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协调问题,需要审计、纪检监察、人事、组

5、织、司法部门的配合。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情况看,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即构建问责主体联动机制。这些措施如下: 1.强制式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 2.实行审计问责联席会议制度。 3.建立经济监督综合信息平台。 4.快速反应机制的设置。 (二)分权管理制度的重建。尽管我国 2003 年 12 月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向全世界做出了反腐败的庄严承诺,2004 年出台了确立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预防腐败的规章制度,但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表明我们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上仍然存在缺陷,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1.权力制衡应从“一把手”做起。对“一把

6、手”的监督,核心是分权的制度约束,这种分权体系的设计,要求一项决策中,应有一个明晰的工作流程,每一种职权只能解决某一个层面的问题,并且职权的边界十分清晰。 2.增加民意对官员的制约。政府官员的任命制,容易导致官员对“上级” 、对任命者个人负责,而忽略了对民众的负责。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不应当仅仅由上级做决定,而应当“还权于民” ,由民众做决定。 3.监督权的独立与强化。在监督权的设置上,一般要求与决策权等管理权分开,以发挥制衡作用。问题是,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组织制度中,行政首长通常拥有决策权,而监督权一般授予其他人员,而后者对前者的监督,必然构成了下级监督上级的扭曲格局。因而,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将某些重大事件监督权“外部化” ,改由外部的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派驻监察专员)介入,使外部监督事前化,以防患于未然。 (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如今,网络的发展,为揭露一些重大公共事件的真相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些基层政府的隐瞒责任事故以及暴力冲突事件的秘密被网络破解了,因此,民主、透明、公开的行政管理必须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近期发生的 8.26 延安特大交通事故事件、雷政富事件、儿慈会被指洗钱事件等,无不通过网络这个窗口快速曝光,网络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公众参与问责的有效体现。 (课题组成员:汤小莉 冯均科 逯颖 何英华 张爱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