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774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探析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党工作的重点,推动了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创新。以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为切入点,论述十六大以来党处理民生问题的基本特点,总结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启示,为全面认识和解决当前民生问题做出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问题 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搞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维护政权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民生思想的形成 (一) 民生思想的历史继承 中国的民生思想丰富而深刻。

2、儒家文化主张施行仁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该确立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民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 ”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集体在吸收优秀传统民生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方法,领导人民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学习借鉴中国传统民生思想,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生观。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将处理好民生问题

3、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民生思想的时代创新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据国内国际形势,提出科学发展观,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指出社会建设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越要重视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如果这都无法让人民群众满意,发展市场经济就会失去方向。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解决保障人民生活的社会问题,才能符合党的宗旨。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改善民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包括:优

4、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民生建设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蕴含着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理念,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008 年9 月 19 日,胡锦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要:“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人民不断幸福的过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

5、量,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 ” (二) 将“五有”作为民生建设的战略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五有”的民生目标。 “学有所教”就是要充分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 “劳有所得”就是劳动者具有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以及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病有所医”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使人民群众看得起病,买得起药,享受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有所养”就是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保障。 “住有所居”就是政府依据各阶层的实际收入情况,保障人人能有房居住。 (三) 把“为民”思想作为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2002

6、年 12 月,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提出全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时对各级领导提出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民生建设做好思想准备。 三、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启示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代表国家来管理社会的机构。政府要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只有这样,我国的民生建设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促进

7、经济发展是搞好民生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离开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科技进步,也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将无从谈起。当前一切民生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经济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增加物质财富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毛泽东也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8、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共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建立健全民生的法制保障 民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其中法制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以宪法的最高权威来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不仅让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也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走向文明的标志。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9、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可续发展观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可续发展观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