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801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孙悟空形象来源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孙悟空形象来源考摘 要:孙悟空形象来源问题从胡适和鲁迅先生开始,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虽然学者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令人信服的结论,但很多研究者依然不能将孙悟空的外在形象来源和围绕他形成的故事情节区分开来,所以举例往往不能使人信服,争论也总咸鱼陷于胶着。本文将立足前人的研究,划分层次进行孙悟空形象来源的考证 关键词:孙悟空;形象;情节模式 一、研究回顾 关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斗争,最早在胡适和鲁迅之间。一位则力举“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一位主张孙悟空来自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孙悟空形象考最初的两种主张的形成,即“本土说”和“外来说” 。 在“本土说”与“外来说”相持不下的时候,混血说应运而生。主

2、张在考察孙悟空形象时除正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学的影响以外,也要意识到作为本土的文学形象,其与母体文化密不可分。 佛典说来源于日本学者的来源,最早是太田辰夫。随后矶部彰在关于元本中孙行者的形成中将大唐取经诗话猴行者的最初原型落实为西方申位安底罗(来自密宗典籍) 。集大成者是赵国华。他在论孙悟空身后形象的来历得出了孙悟空形象源于佛典的结论。赵国华极为可贵地进行了分层:使得“本土说” “混合说”争论不休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得到的结论也相对客观、可信。 二、几个问题: 1.胡适鲁迅之争 上文已经提到胡适和鲁迅文章中的观点,基本为孙悟空形象来源定下了基调。所谓“本土说”与“外来说”的主张从根源来讲并不如后

3、来看到的那样针锋相对,反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架势。因此,在我们考察孙悟空形象来运这个问题时,要避免执其一端的研究方式,必须要多线索、多角度的综合考察。 2.关于赵国华结论的思考 赵国华的文章将孙悟空哈奴曼的研究结构扩展为孙悟空猴行者哈奴曼的结构。并指出:探讨孙悟空与印度神猴的渊源关系,实际上应是探讨猴行者与印度神猴的渊源关系。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也是关键之锁在。 首先,吴承恩的西游记对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继承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根据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的考证, 取经诗话的成书时间应该在南宋。 其次,这两只猴子在两个作品当中,相似程度确实极高,这一点学者已有许多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事实上

4、,关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争论一直存在这个问题,一方指责另一方考证的形象与孙悟空相去甚远,或者一方总在证明自己对比出的情节比对方更为相似和贴近。同时,简单的情节相似的比较也很难让人信服的。 总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考察应从两方面进行:孙悟空作为原型的由来;取经故事的前后承袭。 1、 孙悟空原型考: 孙悟空的原型四可以依据佛典说,在佛典中找寻其前后传承脉络的。(1)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玄奘取经故事中没有猴(猿)的形象出现。 西游记故事最早的起点是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为其立的传慈恩三藏法师传 。这两本书内详尽地记录了玄奘西行求法的过程。如果按照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玄奘也一定会成

5、为一个佛法高深,身负越来越多异能之人。但取经诗话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叙事发展趋势,以至后世再看到的唐僧又回到了肉眼凡胎,甚至有点窝囊的形象,再不似玄奘法师以一己之力,十七年孤独求索的伟大形象。只因在这部书中,有了猴行者的加入:“僧行六人,当日起行,法师语曰:今往西天,程途百万,个人谨慎。 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正从东边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 从取经诗话开始 ,猴子的形象才首次出现。 (2) 仅就上文引述的这一段来看,猴行者和孙悟空就有 4 处相像:都是猕猴外形;都是猴王;住在花果山;都有神通。基本已

6、经将孙悟空的形象限定。孙悟空和无支祁除形若猿猴,疾奔轻利之外,几乎没有共同点,反而一个是水怪,一个最不擅长水性。 (3) 在本土文学传统中, 诗话出现之前,并无类似猴形象出现,哪怕有猿猴听经的故事也源于佛经,这点赵国华做了详细论述,不再赘言。 因此,这一人物形象框架应该是承袭自佛典。 2、 围绕孙悟空展开的情节 关于孙悟空所历情节的设置,笔者认为是混合衍生的,并且更多的是扎根在中国几千年的文脉当中形成的。 (1)吴承恩西游记故事的形成 吴承恩的西游记故事是以西游记平话和吴昌龄创作的元杂剧西游记 、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为基础的。从吴承恩博览群书推测他一定度过佛经或者诗话 ,也许有人质疑有些勉强,但

7、作为一个擅长谐剧创作的人,看过前人所写的杂剧作品并受其影响,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更多地得益于元明杂剧创作者为其注入的“神” ,即情节构想。胡适先生说到:“我在上文已略考过这个猴王故事的来历。这个神猴的故事,虽是从印度来的,但我们还可以说这七回的大部分是著者创造出来的。” (2)孙悟空情节来源 围绕孙悟空形成的故事情节的来源就相当庞杂了。首先,肯定有佛经,陈寅恪先生曾作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证明大闹天宫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从佛经抄来的。其次,也有民间故事的嫁接,比如东方朔应西王母之邀赴蟠桃会;蔡铁鹰就在其论文中提到羌族有猿猴崇拜,

8、西夏也有类似的童话故事,人们甚至注意到夏启就是从石头中出生的,也擅变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故事就论证说孙悟空来源于东方朔、猿猴、图腾崇拜或者是夏启,这是不科学的。 所以,孙悟空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可以哈奴曼并立的文学形象,它的“神”是植根于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学传统当中的,而且这也并非吴承恩一人之功,它是很多作者不断吸纳和创造的结果。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并不如人们设想的那样条分缕析、事事分明。更多的时候这种交流往往盘根错节、回环往复的。具体到孙悟空形象的来源来说,一些情节比如历险啊、神仙斗法啊、魔怪抢妻的情节更是极容易出现在民间的文学的叙事当中,而且不仅仅在一个民族地区发生,几乎个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当中都会保留类似的情节。倒是以一直充满宗教色彩的猴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这种叙事方式在我们的文学传统中难觅根源。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本身是外来的。而这个外来文学形象对于本土文学形象的影响过程,我基本认同佛典说的考证结论,即孙悟空猴行者小猕猴哈奴曼。 参考文献: 1蔡铁鹰著.西游记资料汇编上M.中华书局 2010.6 2胡适著.胡适作品集 10西游记考证M.远流出版公司 1986 3梅新林 崔小敬著.20 世纪西游记研究上、下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注解 胡适著.胡适作品集 10西游记考证M.远流出版公司 1986:67 萧兵著.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