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846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巧设问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境一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首先说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景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生活情景

2、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如我在教学“20 以内进位加法”时,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位加法的规律,进一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学“9 加几”时,我用小棒游戏“凑十法”教学。首先让学生们拿出 9 根小棒放在桌子的左边,然后拿出 2 根小棒摆在桌子的右边,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学生们说的各不相同。我加以引导说“从右边拿一根放在左边,这样左边就是 10 根,右边有 1 根,一共 11 根” ,并告诉学生这种分法叫“凑十法”

3、。看到 9 就想到 9 和几凑成 10,最后把剩下的数加起来就是得数。我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摆的方法,自己用小棒摆“9+39+5”这时学生很快掌握用“凑十法”计算“20 以内数的加法” ,学生通过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掌握了“9 加几” “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顺势总结出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学生一旦掌握这句顺口溜,再学习“8 加几”“7 加几” “6 加几”等知识时,就能水到渠成,化难为易了。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再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

4、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 伴随着教师的这些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思考与理解,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他们之所以能稳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更形象,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再说强调过程式情境。要想彻

5、底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他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他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这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把他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向学生展示证明过程,这个证明过程也要采取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证明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底地掌握知识。 有效地巧设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有效地提出问题不仅是

6、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改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提出高明的问题呢? 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观察特殊数学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设想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吗?正方形呢? 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例如:两点之间,线

7、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 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他的逆命题 “具有稳定性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 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改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 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 文中提供的这些策略只供参考,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希望这些策略能拓展一下思路。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