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5028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劳资冲突事件,这使得研究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迫切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从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探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期望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劳动关系;员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F24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90-03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是雇主,劳动

2、者是雇员,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雇主与雇员(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交换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用工制度的改革,我国企业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因此,研究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劳资冲突事件,如今年元月发生在上海神明电机有限公司的大规模劳资纠纷,此次事件中千名员工为了抗议厂房的“霸王条款”将十八名管理人员“软禁”于厂房,直到警方介入才将聚集的员工散去 1,类似这样的劳资纠纷事件给员工、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转型经济下学术界和实

3、践界共同关注的敏感而迫切的话题。 由于劳动关系是组织和员工之间双向的交换关系,因此,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这两个主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员工和组织这两个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期望能够对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在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员工的终身雇佣模式被打破,改变了国有企业原有的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由劳动者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使我国企业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新型用工机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企业的

4、发展、员工个人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从企业管理实践中可看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与企业经营的成败息息相关。在那些成功的企业中,会发现其拥有着和谐的劳动雇佣关系,如海底捞、胖东来等企业,他们的成功与组织和员工之间具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密切相关,而去考察那些失败的企业,也往往能发现他们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具有某些缺陷。托马斯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指出, “公司普通员工不同寻常的努力,是研究公司优秀问题的主要线索。 ”而员工是否愿意做出努力,与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情感显然有着直接的关联。 由于员工是组织战略优势的重要

5、源泉,因此,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员工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企业与员工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很多员工因工作强度过高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常常深感身心疲惫。具体表现为:生理上感到精疲力竭、缺乏活力;心理上表现为抑郁、焦虑、情绪烦躁;行为上表现为工作绩效低、高离职率和高缺席率等,学者们称这种现象为职业倦怠。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中,如果员工所在的组织和员工之间再出现紧张的劳动关系,会极大地加重员工的职业倦怠,当员工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不仅影响身心

6、健康,更为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员工的精神崩溃或猝死,对员工构成极端的伤害。反之,如果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员工的负面情绪,给予员工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组织拥有身心健康的员工,对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都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3.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2004 年 9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 “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由于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社会和谐离不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员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二、劳动关系的研究视角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涌现出大量有关员工和雇主之间的交换关系的研究,其研究基本是从组织、员工或组织与员工双向的角度来进行。 1.员工的视角 当企业录用员工时,为了明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双方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际的劳动交换关系中,除了这些明确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在员工心目中往往

8、还存在一些隐含的期望,学者称其为“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由 Argyris 在 1960 年提出,他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下属与主管之间的一种关系。但是随着劳动关系研究的不断发展,Rousseau(1989)认为作为员工与组织关系的主体组织是抽象的,不能“认知” ,因此 Rousseau(1990)提出了心理契约是员工个人以雇佣关系为背景,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认知。 “心理契约”从员工个体角度描述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或主观认知,从而为研究者从员工的视角探讨雇佣关系提供了解释框架(吴继红,2006) 。Robinson 等(1990)指出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包括两种主

9、要成分:交易型(Transactional)成分和关系型(Relational)成分。交易型成分更多关注具体的、短期的和经济型的交换关系(如组织根据员工的绩效提供经济报酬) 。关系型成分更多关注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型换关系(如组织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信任的关系) ,研究表明,关系型心理契约使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更高。Thompson 和 Bunderson 认为心理契约除了交易型和关系型的成分外,还存在着理念型的成分,即员工对组织的内在要求不仅包含经济和社会情感成分,还包含职业理念或者是社会理念成分(王明辉,彭翠,方俐洛,2009) 。 2.组织的视角 从组织角度研究劳动关系,即把组织作为一

10、个拟人化的整体,在组织运营的过程中,大多数学者将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作为组织的代理者。Tsui 等(1997)也认为可把组织和其代理人看作一个整体。这一整体作为与员工签订契约的一方,与组织中的员工发生着各种交换关系。在这个交换关系中,组织期望员工为组织做出贡献同时组织给员工相应的投入。组织的投入即员工得到的回报,既包括如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的物质性报酬又包括给予员工培训、为员工的持续发展所提供的发展性报酬。组织期望员工做出的贡献首先包括完成工作角色内的职责,其次包括承担工作角色外的职责如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等。根据投入和贡献的高低水平不同我国学者张一驰将劳动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如表 1 所示) ,即

11、低投入低期望贡献、低投入高期望贡献、高投入高期望贡献和高投入低期望贡献的劳动关系。 三、员工和组织双向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 1.组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企业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主体,其对劳动关系的形成、维持和解除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劳动关系的运行中,企业也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劳资双方雇佣关系是否和谐更多取决于企业对员工利益的关注程度。因此,企业对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企业的角度来探究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组织应该首先在观念上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其次,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给予员工合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

12、励,让员工承担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够获得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满足员工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等高层次的需要。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马斯洛需求的最高层次,这种需求的满足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员工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公民行为、较高的组织承诺和组织信任等积极的状态。 2.员工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 劳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然而,企业与员工在相互交换中究竟期望交换到什么,是否又真正得到了其所期望的内容,员工心理契约的满足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特别是当员工的心理契约遭到破坏时,其对于员工会造成严重的打击,使其对工作、组织甚至社会产生消极的态度,

13、这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极其不利的。但是,企业不可能无条件地满足员工的一切期望,因此,员工自身要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建立合理的期望。同时,员工要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当自己的心理契约遭到违背时,能够换位思考,体谅组织的处境和难处。此外,员工还需要培养奉献精神,培养大局意识。3.组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路径 组织是由个体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分工协作的统一体,在组织和员工的交换关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等不和谐的现象。而通过双方的有效沟通,组织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的心理契约是什么,了解员工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以及出现的不和谐问题;员工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

14、,了解组织运营过程中的机会和挑战,这样,员工也能够体谅和理解组织面临的危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有效沟通,加强员工与组织、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可以及时传达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使不能及时解决,也可以做出说明,做出承诺,有利于组织和员工的相互了解,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信任,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和维持。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N.新华日报,2009-12-22. 2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M.胡玮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王利华.心理契约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0(6):204-206. 4Rousseau,D.M

15、.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1:389-400. 5王明辉,彭翠,方俐洛.心理契约研究的新视角理念型心理契约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53-59. 6Tsui,A.S.,Pearce,J.L.,Porter,L.W.,& Tripoli,A.M.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Employee O

16、rganization Relationship:Does Investment in Employees Pay Off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1089-1121. 7吴继红.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双向视角员工组织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6. 8张一驰.从扩展的激励贡献模型看我国企业所有制对雇佣关系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4(12):90-98,120. 9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2007(3):6-12. 10丁志凯.加强员工心理疏导促进劳动关系和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4):48-50. 11卢福财.构建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J.经济管理,2006(10):28-32. (责任编辑:刘润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