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497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摘要:产业转移是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应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区域协同创新联盟为网络,以科技服务平台为桥梁,以政府支持为保障的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战略体系。 关键词:产业转移 自主创新 中原经济区 0 引言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来看,迄今为止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肇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此次产业转移为美国在 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产业转移

2、的路径是从美国向亚洲的日本和欧洲的原联邦德国转移。美国借助于此轮产业转移顺利地完成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次产业转移进行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德、日等国向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前者完成了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和转换,占据着世界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后者启动了现代经济增长,跃升为“亚洲四小龙” 。第四次产业转移发端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日、德和“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前者将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业方向发展,后者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其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值得注意的是,四次产2业转移的

3、成功经验无不是强调了技术转移中推进自主创新。 一方面,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规划出笼并在紧锣密鼓地贯彻实施。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自主创新的体系要素与内在机理,以更好地支撑中原经济区承接来自国外和国内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自主创新主体企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大多是由企业扮演,产业创新与竞争的主要研发活动是企业承担,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在中国,大约 6000 万个中小微企业完成了 65%发明专利以及 80%以上新产品开发。在江苏省,大约 130 万个小微企业

4、创造了全省 60%以上的经济总量,实现了 75%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因此,企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承担主体,是引导技术创新的最直接力量源泉。因此,应当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意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温床,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资金的源泉,科技成果的产出地和吸纳者,知识产权的创造者、管理者和应用者,以及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具体策略如下: 1.1 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建立与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社会规范和刚性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从体制上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从机制上调动企业家、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确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1.2 构建

5、科技人才体系 3首先,重视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骨干、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与年龄结构,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健全企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服务。其次,加强企业高管队伍建设。要建立与健全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的选拔、培养与成长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家队伍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同步发展,更好地带领中原经济区企业进行不间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品牌创新,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产品,并通过自主研发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1.3 搭建

6、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要针对中原经济区各省原有的重点产业以及目前所承接的重点产业,创建数个技术创新平台,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纺织产业技术中心等,使之成为技术、信息与人才的“蓄水池”和集散地。 1.4 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要联合中原经济区所辖的各级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实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彻底解决困扰所承接的重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难题。1.5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首先,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4和知识产权,激发民营科技企业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动力

7、。其次,政府要科学指导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合于本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部门,有序培养和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实力。第三,政府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产业化、构建民营科技企业专利融资的协同体系、持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信贷支持力度,以克服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并通过继续实施民营科技企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构筑供应链专利融资模式、推行大数据金融模式等,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2 自主创新载体产业集群 从管理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首先,集群具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8、组织创新和品牌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集群的协同和集成功能放大了知识技术溢出效应。第三,集群内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流动与融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但是,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层次较低,创新性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例如,囿于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菏泽纺织工业产品单一,大多是半成品,致使盈利空间狭小;菏泽特种玻璃产业无法消化过高的运输成本,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所以,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菏泽特种玻璃与安阳建筑陶瓷、邯郸铝型材、信阳保温材5料打造成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具体策略如下:

9、2.1 加强分类指导 在中原经济区的转入产业和原传统产业中,存在着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对于前者而言,政府应当着重完善和创新资金投入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后者而言,政府应当侧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2.2 培育有效载体 在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园区及其产业集群内部,进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发展物流等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园区及其产业集群激励和支持创新活动的功能。 2.3 突出创新重点 在中原经济区中,集群内大型企业少而中小微企业多。对于前者应当侧重于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模仿后再创新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活动,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专

10、利创造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应当侧重于专利创造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特别是要注重协同攻关,以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 2.4 面向高端演进 在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内部,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要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和产品升级、品牌创新和品牌升级等途径,实现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演进,站稳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2.5 融入外部网络 中原经济区要促使本地产业集群融入外部先进产业网络、技术网络6与营销网络,并与之建立纵向的贯穿上游、中游和下游全产业链的差异化分工与合作,进而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3 自主创新网络区域协同创新联盟 在区域协同创新联盟的背景

11、下,联盟企业成员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共享,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特定区域而言,加强产学研(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构建自主创新的合作联络网络,可以协同、集成和整合本区域的技术创新资源、组织创新资源,建立和巩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目前,中亚经济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各自为政,少有往来。河南等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相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绝大部分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被系之高阁,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例如,郑州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211 工程”大学,尽管其专利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其专

12、利转化率不到 20%。可见,绝大多数专利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国务院中原经济区规划 ,必须通过自主创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具体策略如下: 3.1 组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围绕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需求、重大产业技术和重大技术应用问题,发挥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不同特色高校的优势,力争在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以及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应用问题,切实为7中原经济区培养和输送工程技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3.2 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中原经济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结合区域产

13、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特征,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按照“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解决区域转入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应用性、战略性和技术性重大问题,借助于区域协同创新联盟实施深度联合研发和开放式创新,借助于各类联盟的开放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中部、东部沿海乃至海外科技人才;促进区域人才、资金和技术共享,提升联盟自主创新能力,尽力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产业、行业、企业与高校专业建设的对接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的对接。 3.3 延长创新链条 中原经济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将创新链向地方延伸,将创新资源向社会辐射,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所或者中

14、心) ,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实践,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双赢,形成多元互动的联合创新网络。 3.4 凸显正外部效应 中原经济区的产学研各单位应当协力破除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技术瓶颈与障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的名牌产品,从而实现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4 自主创新桥梁科技服务平台 8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而科技信息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前提条件。科技服务平台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科技信息,优化创新决策,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为企业创新全过程提供包括文献服务、

15、科技查新、专题咨询、竞争情报、政策辅导、产业分析及成果评价等综合信息服务,切实助推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4.1 完善科技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 中原经济区要围绕技术咨询与服务、知识产权管理与利用、金融创新、网络信息和战略咨询等领域,逐步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指南等,整合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源与力量,从而创造和优化自主创新的生态环境。 4.2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中原经济区要充分运用现代协同与集成技术,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最新的科技资源、实时的科学数据、不同学科的科技文献以及科普资源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分享,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4.3 搭建专利质押融资平台 在中原经济区,银行可以与本区域的科技园区合作,搭建“智权贷”平台。企业可以凭借合法有效的专利质押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资金用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正常资金需求。银行还可以与本区域的文化创意园区合作,搭建“创意贷”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为园区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