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 IPO 现状谈企业内部控制一、IPO 发展现状 第一,IPO 相关法律规范现状。 根据之前的法律规定,我国并未明确要求企业上市必须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由于近些年来,一些 IPO 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给股市和股民带来不小的冲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提高执业质量,维护公众利益,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在整合审计框架下,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 ,该意见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并明确规定了 2012年起主板上市的 IPO 企业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第
2、二,IPO 在审企业状况。 面对史上最严格的 IPO 审查,将近 20%的企业在“闯关”中夭折,截至 2013 年 3 月 31 日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整理结果如表 1.2-1 显示。 第三,IPO 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 IPO 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IPO 堰塞湖” ,企业为了募集资金而选择上市,但就目前股市而言,由于市况不佳,新股发行速度缓慢,造成大量上市企业的堆积。为了做出漂亮的业绩图,IPO 企业往往会在上市前一年冲业绩。但从 2012 年底突然叫停的 IPO 和不尽人意的经济状况,令公司和中介机构都措手不及,打乱了发行节奏。不少 IPO 企业2因“造”出来的 2011 年“漂亮业绩
3、”的对比,反而放大了 2012 年的同比下滑幅度,不得不一再拖后上市时间。 但这种放缓并不无道理,许多不负责任的企业单纯为了筹资巨额资金,在上市前进行会计操控,疏于审计检查,侥幸上市后,又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业绩大变脸,给许多股民带去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二、内部控制 第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2006 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要素重新进行了定义。准则采用了 COSO 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
4、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并规定于 2009 年 7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3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企业
5、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10 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 18 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第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内部控制现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选择上市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与规模。而一个公司能否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与更大的社会价值与其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很理想,
6、造假、财务信息失真等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愈演愈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全球化、遏制贪污腐败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真正将它落到实处。 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从实证上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事实上,我国企业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部控制的应用程度远不如国外落实的彻底,特别是在 COSO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控制环境”和“监督”两方面做的做的最差。 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体现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部门之间4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协作;企业治理层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
7、不举措;企业内部缺乏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检查流于形式,稽核范围有限;企业内部人员道德素质不高,立场不够坚定,往往会由于利益与权力的驱使,顺应上级做事,形成集体一边倾的派势;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资金投入不足。 监督方面的问题则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不完善,有些内控制度虽然存在,但却形同虚设;外部监督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企业内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会计操纵过火。 第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弱化的原因。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看起来很笼统,但事实上却是内部控制要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人情味” ,凡事强调人的主观
8、能动性,所以不太容易形成系统的字面规则或者系统,这对内控环境的形成不是很有利。而外国人在这一方面就和中国人不同,外国人习惯于把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罗列出来,以便于真的出现情况能有所依据,所以国外如欧美等大国的法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能在法律条文中找到解决方法。但同样是一件事情,在中国,很多情况下就要依据人的判断来定夺,没有一个标准。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中国企业会将人的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使得即便有内控制度的企业也有如形同虚设,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制度的效果不能最大化。 对于监督,是控制执行有效性最好的检查方法。我国目前关于企业5内部控制正式的法律条文,如企
9、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开始实施的时间并不太长,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转变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都需要一个过程。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一套自己的控制制度,但是却由于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度不够,使企业员工不能理解制度的根本作用,人员素质与道德跟不上,监督无从进行,也就无法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另外,一些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和利益驱使,也使得外部监督无法顺利实施,起不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第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与建议。 国家的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条文,将法律细则化,使企业读懂法律,监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
10、查。 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会计师审查的中立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会计工作者同时受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双重监督。发动全社会参与企业监督,鼓励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种监督的广泛性,会增强所有企业对会计工作的严谨性。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使企业领导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使领导者自觉重视起企业发展,人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的措施。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则,安排既熟悉企业业务,又熟悉内控方法的6专业人才承担内控工作。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
11、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 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应以身作则做好内控,并定时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为企业人员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使他们及时掌握企业整体营运状况,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能够为企业顺利实现治理目标保驾护航,还能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外,良好的内控有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防止个人操纵对企业带去的负面影响,保护各方利益;再次,内控机制一旦形成,会减少企业后期工作量,使这些人力物
12、力能更好的专注于企业利润的创造和公司文化的建立,也给社会监管部门的检查带去方便,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实现名声与利润的双赢。 四、结论与建议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但企业却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攀升而不顾及内部的良性循环与控制。一个企业只有从自身的情况出发,真正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依据,重视“人”的发展与培养,培养与时俱进的战略发展模式,才不会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立稳脚步。 “企业发展要时刻杜绝风险,即使有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小,7可一旦发生就是 100%的严重后果。我们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对待风险要时刻心怀敬畏,提前预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目前社会上那些还在等待 IPO 的企业,那些雄心勃勃的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应该做社会责任引领的主力军。部内控制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进程,我们不能期望它能迅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但只要我们坚持,它强大的生命力和理念就会在落实的时候变得不可小视。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