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分析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变,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熟起到深刻的影响,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是一个热门的课题。文章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21-02 一、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环境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2、发展完善,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所面对的环境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要改革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视,把握他们在现阶段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方法和模式,得到了更好的思政教育成果。 全球化。全球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引入到我国社会中来,给主流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其中那些过于追求视听感受、重视经济价值的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集体观念的坚定性,会逐渐的使得他们2的思想政治偏离原有的轨道。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是渴望的,但他们基本上缺乏明确的信仰,就很可能受到不良的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我国经济体制中是多种经济成分所并存的,由于市场经济的特性,比较容易导致大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滋长,党内的腐败现象扩张以及西方的敌对势力趁机的采用各种措施来促进我国的西化。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这个转型期,心理状况十分的不稳定,接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时,可能存在有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祛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网络环境。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从本国逐渐延伸到全球各个地区,他们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得多元化的信息,这种现象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权威性受到了损害。在高校内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
4、解世界的窗口,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核心途径。但是网络上的低俗信息、色情信息、封建暴力等不良的言论都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思想道德品质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这是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的强烈挑战。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要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切实的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思想的矛盾性。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于成年人,而且随着他们大脑神经结构的发展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思3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是高校思政教育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还是属于孩子,生理方面虽然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心理思想水平
5、还没有跟上来,处于持续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知识有所渴望,但是没有丰富的储备。他们渴望变成人才,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成才。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水平还不够完善,思想还没有绝对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需要思政人员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容易使得他们的思想脱离了实践层面,他们的心理具有比较强的主观片面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实际上是落后于他们的生理发展水平的,而且他们的认识能力也远远超过他们的实践能力,没有足够强大的自制力。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呈现有很强烈的矛盾性,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比如在选择独立自我和集体意识方面,和他人相互尊
6、重的方面,求知欲强和懒惰懈怠的矛盾,自我的独立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变的阶段中涌现了多元化的思想浪潮,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以及所能够选择发展的空间非常丰富,逐渐表现出多样化发汗的趋势。即使是同等年龄、同一班级的学生,都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社会发展的速度是十分快的,变化改革的速度也需要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作为茁壮成长的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都还没有完全巩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容易出现变化,这一点尤其的突出,他们的思想往往都位于某种浮动的状态,比较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冲动因子比较活跃。 4
7、大学生思想的批判性。当代的大学生比较注重自身的独立性,作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能够快速的吸收新鲜事物,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运转迅速,比较注重于自我的抒发和发展,对于目前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观念。他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理性判断和选择能力,批判性思维逐渐增强。但是虽然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所缺乏的是对于现实和真伪的辨别能力,他们中的大部分自小生活比较优越,对于自身的各种情况较为敏感,比较难以接受长辈的教诲和指导,甚至有的情况下会显得比较偏激,不能够健康的发展批判性思维,需要高效思政人员进行帮助。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
8、略分析 了解大学生需求,满足合理需求。人的行为总是具有某种目的和方向的。大学生的需求表现了他们行为的愿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充分的利用动力机制来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高校需要对于学生培养机制进行持续性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地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他们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平等的看待大学生,尽量的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群体,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条件满足的需求,要跟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其次
9、,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通过大学生的需求看清本质,分析他们的深层需求。这对于思政工作来说是5非常必要的,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熟悉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再次,对于需求落空的情况思政人员要及时的进行疏导,需求和现实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重叠,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是独身子女,自尊心普遍较强,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有着一定的竞争意识,不是十分懂得放弃和取舍的分量。思政人员就需要及时地跟进,化解他们由于需求落空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和温暖他们。 注重个体差异,选择因材施教。生长环境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和思想的差异。高校思政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针
10、对于大学生个体进行深入的个体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体教育是必须的,但是个别教育也不容忽视。思政人员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集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之外,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别对待,从而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实现了统一的目标。注重个体差异,选择因材施教是完全符合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客观规律的。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不仅要重视所有学生共性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全面且细致的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开发出他们独特的潜能和闪光处,逐渐的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展他们独特的个人优势,提供发展进步的平台,形成健康高尚的人生观和世
11、界观。 更新思政教育理念,扩展思政教育范畴。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理念层面上,都是采用的问题管理的方式,教育所带有的行政色彩是比较强的,比较关注与思政教育的外部管理,同时也就忽视了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启发以及个性化教育。从本6质上看,思政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学生,应该实现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该更新教育理念,确定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他们服务,对他们关怀,帮助他们实现更好地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态度。 思政教育的范畴也需要得到扩展,在现代高校中,单纯的思想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思政教育的工作要求的。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具体
12、实际出发,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作为核心,从此出发,将其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去。高校还应该加强思政教育活动的特色,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教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应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涉及到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构建思想政治激励机制,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高校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学校能够设置丰富的活动,比如对于学习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奖励。在激励机制中,一定要保证结果的公平公
13、正,才能够通过该目标来鼓励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长, 不然学生会失去的竞争动力。高校还能够建设论坛,思政人员能够在校园论坛上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存在的困惑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懂得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合理的生活、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他们健康合理的思想政治品德。人们思政品德的培养和巩固7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政教育人员需要将教育工作渗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果,将正确的积极地思想理念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摸索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引导,养成自身的思想意识习惯。 参考文献: 1.郑洁,李文成.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
14、教育中的运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2.金明.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5) 3.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 4.张坚强,李恒川.全球化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J.江苏高教,2002(6) 5.初文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4) 6.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 7.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