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几点思考【摘 要】随着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考生的增多,跨专业研究生已是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龙头专业油气储运工程的研究生展开了调研工作,以研究生专业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加强其管理以进一步发挥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提出对策。 【关键词】跨专业研究生 培养管理 思考 1.引言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在教育规模上大幅度扩大,跨专业报考研究生早已不是个别现象1,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跨专业优势是各高
2、校研究生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跨专业研究生即录取考生的硕士学位专业与其已获得的本科学位专业不同,按照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跨度的大小,可以把跨专业研究生分为三类: 1.1 平行跨越: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属于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如:油气井工程专业跨为油气储运专业; 1.2 学科跨越:相同学科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的跨越;如:土木工程专业跨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21.3 门类跨越:不同学科门类下的跨越。如:数学或计算机专业跨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根据调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本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储运专业)的跨专业研究生均为(2)类和(3)类跨越,近三年来我校储运
3、专业跨专业研究生的比率均高于 50%以上,分为为 2009年的 58.3%、52.3%、53.3%,有一半以上是跨专业研究生。在如此大的跨专业比率下,跨专业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引起研究生学院、导师以及任课教师的高度关注,否则其培养质量将会大幅度下降,势必同时引起我校储运专业的就业率、招生率等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2。 2.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 2.2 专业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 储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这些课程是在本科阶段讲授的,第(2)类和第(3)类跨专业研究生由于未能系统的学习过(不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应试学习)以上课程,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高等工程热力学、高
4、等流体力学和高等传热学等课程学时又少、同时有需要具有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基础,这样导致在研究生第一、二学期的课程学习环节中处于弱势,这些课程都是储运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贯穿于实验、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始终,如何有效的学好这些课程决定研究生的进一步发展。 2.2 科研工作开展慢 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即使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但是考试前是应试学习,由于本身是跨专业考试下了很大的苦工,考试3成绩较高。但是,入学后除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还要完成研究生导师给定方向的论文科研工作,由于缺乏专业课程:如: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集输和油库设计等的了解,又存在着科研工作展开慢的特点。 2.3
5、发挥原有专业优势 跨专业研究生可以发挥其先前专业的优势,有机地与现有专业结合在一起,在学术方向上和研究方法为储运专业补充新鲜血液,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3.培养管理的对策 3.1 课程设置改革 我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跨专业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改革,这关系到能否切实加强基础理论 、学科知识的学习,涉及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为今后工作、研究打下基础。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管理方案制定中,需要突出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基础学科的授课时数应占 50%。 3.2 适当增加本硕贯通
6、课程 在构建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时,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优化,适当增加本硕贯通课程。可借鉴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统筹考虑、突出重点,以弥补跨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欠缺。 3.3 适当增加选修课 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可因不同培养方向设置,导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 23 门。任意选修课是为跨4专业研究生安排的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4 适当调整课程时间安排 对与跨专业研究生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可将第一学期部分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留出一定时间安排跨专业学生补进行集中补专业基础必修课,或采取分班授课的教学方式,分别照顾专业 “跨度大”(2)类和(3)类的
7、研究生跨专业研究生。 3.5 对跨专业研究生的要求 要求跨专业的研究生在思想上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学校给研究生开设足够多的选修课、必修课,将其领入专业的大门;在研究生阶段要多看书、多听课,广泛涉猎专业知识,珍惜学校资源,打好基础、弥补不足,补好理论这一课。 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是艰巨的任务,任重而又道远,需要研究生学院、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本人付出努力。在引起足够重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调整,各大高校的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会上一个大大的台阶,势必会形成校、师、生三方互应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何云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J.2010(1). 2孙淑平.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 3耿东.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必须保证培养质J.中国高等教育.52001(18). (作者单位: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工学院;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0;3.中石油沈阳东陵油库,辽宁 沈阳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