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研究摘要:中国有这样一种少年群体,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而被“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却无人监管,这些本应在父母手中捧着的儿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缺少正确的引导及教育,使得他们在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发现留守儿童现状呈现出很多问题,除了国家政策,社会关注以外,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又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留守儿童呢?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涌入城市,许多农村年轻夫妇为了生计,离开年幼的孩子纷纷离家外出打工养
2、家糊口,但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 2000 万。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3.83%;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的比例高达 56.17%。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缺乏沟通,这使得留守儿童成为在一定程度上上成为所谓的孤儿、单亲孩子,他们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2谐社会,实施科教兴
3、国战略,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日前笔者对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目前据调查,留守儿童占我市未成年人数的 70%,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 57.14%。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自己身边,亲子互动少,他们便与父母产生了隔阂。他们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这些孩子与父母交流较少,内心敏感,情绪波动大,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例如焦虑不安、
4、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2、行为偏差,道德缺失。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或亲戚一起生活,对孩子一般比较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但是对留守儿童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少有关注。由于缺少管教,加上自律能力很弱,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教导,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打架;有的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之中,整天在街上游荡不归家;有的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欺负同学?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 3、留守儿童成绩欠佳。由于隔代教育的原因,小孩根本不听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劝告,而且这些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较差,文化程度低,不能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帮助和辅导,而且老人和孩子之间存在明显的代
5、沟,并且他们仍要承担家务和农活,基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3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使得留守儿童学习观念薄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 4、人生价值观扭曲。父母无法直接照顾孩子,便想用物质弥补方式,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部分留守孩子由此更加深了厌学情绪,开始早恋,拉帮结派,穿奇装异服,染头发;学攀比,比名牌,比谁最有钱,但从不比谁的成绩较好。他们习惯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稍有困难就容易退缩,缺乏农村孩子必有的上进心和刻苦耐劳精神。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好。 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国家
6、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校家长的责任,更是教育者工作的重点。作为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处于困难中的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他们呢?也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关爱,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中快乐健康成长呢? 一、对待留守儿童要有慈母般的关怀,教会他们爱人 我们教育学老师曾说教育就是爱。热爱学生是每一位位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留守儿童在他们的童年就缺乏必有的父母之爱爱,当然更渴望渴望得到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特别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从细节去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沟通,用老师应对学生的教学之爱,去弥补留守儿童
7、在这一时期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家长。教育孩子学会体谅,学会爱人,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不是不爱他们、不要他们了,而是为了4让他们生活的更好,能够让他们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生活质量。 二、引导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兴趣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因家庭环境特殊,缺乏父爱、母爱,感情脆弱,再加上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会去尝试许多不同的东西。这时,正确引导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爱好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和培养感情,经常召开一些关于节俭的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播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视频,让他们体会
8、父母的不易,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 三、树立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农民工父母极易忽视的严重问题,孩子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沟通,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老师们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小组、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填补留守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组织者可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另外,开展心理疏导课程,及时解答他们在生活和是学习上的困惑,每周制作心里晴雨表,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和学生交
9、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分留守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直接导致他们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产生。在家里要求吃的好,在学校要5求比得起,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应该约束监管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应正确引导、学习上应积极辅导,心理上应及时疏导,行为上应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摒弃不良思想,做一个有为的四有青年。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三位一体的网
10、络体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而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更应该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钟水映:“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 人口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3范先佐:“流动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当代教育论坛 ,2005 年第 4 期。 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