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696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升格高职“中专痕迹”的再思考摘要:升格后高职院校的中专痕迹有利有弊,长期以来人们关注中专痕迹的弊而忽视其利。正确把握中专痕迹的利与弊,对促进升格后学校的转型和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关键词:升格高职;中专痕迹;利弊分析;中专跨越 高职教育始于 80 年代初,由于世纪之交一批优秀中专升格为高职,办学规模迅速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教育与中专教育因层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在观念、管理、师资、科研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中专痕迹” ,如何看待?是

2、一味批判和消除?还是扬弃和超越,以形成升格院校新的办学特色?值得人们深思。 “中专痕迹”的基本特点 中专教育是职业教育一种形式,以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将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联系在一起,并为继续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过程。 “中专痕迹”指原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升格后,在高职办学阶段依然存在的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等中专特点的观念和管理方式。 1.“中专痕迹”基础性 教育部中等专业学校振兴行动计划规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是初2中后的三年制学生,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 。这类学校以招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

3、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中专学生处于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发展的转折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中专教育为了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生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与特定教育对象和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较之高职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更加细致与严谨,具有基础职业素质培养的特点。 2.“中专痕迹”系统性 中专学校人才培养区别于普通中学在于“专” ,培养具有中级工岗位能力的要求生产一线的人才。中专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是企业的基础岗位,中专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系统设计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师资队伍,构建适应职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等,

4、中专“专”的痕迹表现在中专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3.“中专痕迹”多样性 我国规定职高和中专学校设置是由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决定的,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发展和管理直接受到主管行业或区域环境的影响。我国中专原来大部分是行业办学,烙有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痕迹,学校升格后,学校的“中专痕迹” ,通过与高等职业教育规格要求的结合,表现为学校发展的多样性,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亮点。 “中专痕迹”的利弊 3“中专痕迹”是历史的产物,实事求是地分析“中专痕迹”的利与弊,是实现升格后学校超越式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1.“中专

5、痕迹”有弊 中专与高职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中专属于高中阶段教育,是培养生产岗位的具有初级或中级技能的劳动者,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基础职业素质培养而设置的,偏重于职业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而高职教育属于高中后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需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课程设置较之中专基础面更宽、技术层次更高、训练要求更完整。除此,高职院校还必须要承担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需要学校在教师素质提升和设施设备投入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中专痕迹往往是抱着固有的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知识教学轻实践技能训练,重学生劳动技能训练轻学生智力技能培养,

6、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等,直接影响到学校升格后的内涵建设和整体品质的提升。 2.“中专痕迹”有利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它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终身性的特点。中专升格后学校层次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性质没有变,特点没有变,升格后院校“中专痕迹”的正能量主要表现为:一是行业企业资源的支撑。现在升格的中专学校大多都有很鲜明的行业企业特色,长期得到所在行业企业的支持,在行企校合作方面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和传统,升格后院校如利用原有行业背景,依靠行业办学,培4养行业紧缺人才,容易形成学校服务面向特色。二是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中专院校升格前一直强调实践教育,在学校技能训练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

7、经验,升格后如何弘扬传统,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可以强化学生能力,彰显职业院校的特色。三是社会培训与服务优势。升格前的中专基本是同层次办得较好的学校,他们有培训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优良业绩,有贴近社会需求开展社会技能培训的优势。升格后的高职院要适应终身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保持和发挥原有中专社会培训服务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学历教育之外,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为终身学习社会构建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中专痕迹”的跨越 “中专痕迹”扬长避短,可以为打造学校办学特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跨越中专办学理念,构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观念体系 一是服务终身的理念。构

8、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教育潮流。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终结教育,原有的中专教育培养目标主要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培养人才,称为以岗位定培养目标。升格院校要树立确立终身化、普及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观,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学校的办学行为,把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是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将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大到整个职业生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开放办学的理念。职业教育由封闭性走5向开放性,将在学习化社会中担当重任,原有中专教育多数服务面相对较窄,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要坚持大职业教育思想,走学校、企业和社区教育

9、一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培训一体的开放性办学道路,将高职院校建成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阵地。三是面向人人的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 ,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高中后学生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跨越中专教学模式,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改革中专教育教学模式是带有根本性的一项工作,是中专升格院校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跨越中专教学方法,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要克服教学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实现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教师从“单一型”转变为“行为引导型

10、” ,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转变为“课内外专业教室、教学工厂、实习车间”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 , 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变为“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 。 3.跨越中专办学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 中专学校建设要求与高职院校建设,在资源量和质都有不同的要求,一是根据市场供需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将专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6展规划,保证高职教育规模、

11、专业设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二是根据价格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主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密切合作,通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双赢。 4.跨越中专文化,提升学校创新文化的能力 中专文化强调专业跟着市场转,将学生视为客户,上帝。一方面他们被赋予了权力他们的要求可以随时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他们的权力又被剥夺了因为他们的长远需要可能被忽视了,他们很难参与到符

12、号性、精神性和充满魅力的教育过程中。学校文化传承的属性被边缘化,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必须在构建适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机遇要求的文化上下功夫。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大学原本是一条可行的社会分层途径,接受高职教育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反映现在的社会阶层,应该“制造”社会阶层,成为学生文化资本的标志。二是提升学生的工作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工作”的内涵正在消失,过去以职业阶层来定义个人的社会身份正转变为学术层次成为了身份的标志。权威知识传统下的“教学内容”和以专门化、高层次技能为特征的“专业知识”正在弱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社会参与”环境,高职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和生活技能,让学校成为一个共享思考过程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一种人生转型的体验学生的身份认同、持久的友谊和人7际关系的发展。 “中专痕迹”是升格学院建设过程中的一道坎,更是一种资源,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升格院校的“中专痕迹” ,注意扬长避短,消除“中专痕迹”的消极因素,保留和弘扬 “中专痕迹”的积极因素,将是升格学院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