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推进闽北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多种选项之一。闽北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本文就闽北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内、外因展开分析,并对推进闽北绿色发展途径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闽北;绿色发展;思考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多种选项之一。闽北所固有的传统文化积淀、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是闽北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转型提升的基础。 一、闽北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内、外因分析 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内在的发展条件和自身的发展态势,这是内因;还取决于外部不断变化的
2、发展环境,这是外因。只有清楚分析决定地区发展方向的内因和外因,才能顺势而为,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闽北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内因 1.优越的生态条件。闽北地处南亚热带,日照充裕,年无霜期达 304天;背靠的武夷山脉阻滞热带海洋北上的降水云团,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年降雨量达 1648 毫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地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同时,受交通条件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闽北开发建设强度并不大,森林履盖率高达 74%,各水系功能达标率达 99.2%以2上,各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级以上,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生
3、态条件和优良的生态保护传统,生态价值日益凸显,为绿色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2.环境保护的重责。闽北位于闽江上游,境内的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境的 1/10,生态保护的作用和意义都十分特殊。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慢,闽北历史污染排放总量一直较少, “十一五”国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来,全省各设区市按等比例减量控制,致使闽北污染排放的控制总量始终居全省末位,极大地限制了闽北发展新项目、大项目的空间。肩负这样的环境保护重责,绿色发展也就成为闽北的必然选择。 3.粮食安全的责任。闽北是“福建粮仓” ,耕地面积 352.47 万亩占全省 17.5%,其中基本
4、农田保护面积 295.85 万亩占全省 17.3%,粮食年产量 141.65 万吨占全省 21%,对维护全省粮食安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走大量耗费土地的传统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对闽北显然不适宜。 4.生产建设成本居高不下。闽北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 85%以上,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这种自然地理条件极大限制了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据测算,工业园区每亩三通一平费用南平约需 15 万元,比沿海高 25%左右。而且闽北的相关制造业配套、人才技术配套以及劳动者城市生活配套均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导致闽北的生产建设成本一直高于沿海。这决定了闽北在
5、产业发展上不可能重复沿海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3(二)闽北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外因 1.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些都说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各地的发展已逐渐从过去那种拼资源、拼区位,转变为比环境、比服务。这就为闽北的绿色发展铺就了良好的大环境。 2.时空条件的变化。这些年闽北一直在致力加快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累计建成高速公路 650 公里,在建 235 公里, “十二五”期间可望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在建铁路 201.6 公里,加上已建和规划建设
6、的铁路总里程突破 1000 公里,全部建成可实现 10 县(市、区)全覆盖;武夷山机场经升级改造,年吞吐能力提高到 120 万人次以上。交通便捷,大幅压缩了时空距离,使闽北对外融入了沿海 3 小时经济圈,对内形成 1.5小时覆盖各县的快速交通网络,在海西对接“长三角” 、辐射内陆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许多原先“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具备了开发条件,绿色价值得到体现。 3.消费观念的升级。绿色消费是人类真正文明的消费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还体现了人们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消费理念的认可。随着社会经济收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绿色消费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趋势,也带动了
7、绿色消费品价值的提升。闽北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体验、倡导绿色生活的天然 “大车间” 。随着绿色消费品价值的提升,闽北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将得到体现。 44.新兴产业的崛起。与传统制造业需要依赖码头、铁路实现原材料和产成品大进大出的运输相比,新兴产业由于运输量小、运输成本占比低,企业选址空间更为广阔,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闽北的生态环境在新兴产业方面比沿海更具竞争优势。 二、推进闽北绿色发展途径的几点思考 1.发展模式上要突出保护开发 纵观国内外,绿色发展有许多模式和经验,主要有建设型模式、生产型模式、治理型模式和保护(开发)型模式四种。绿色发展模式的选择
8、,必须与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紧密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闽北的绿色发展应选择保护(开发)型的模式。首先,保护是闽北的首要责任;其次,生态是闽北的最大优势。闽北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而且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然修复功能;第三,绿色发展的其他三种模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尖端的科技支撑,而这方面是闽北的“短板” 。因此,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现阶段,闽北只有选择保护(开发)型的发展模式,才能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扬长避短,以有限的经济投入,撬动强大的自然修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闽北的绿色发展能够打造成为全国的示范。 2.发展目标上要突出构建评价指标
9、体系 绿色发展要突出生态质量、生态功能、生态服务等在国民经济整体评价体系中的定位。通过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和完善,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点。 5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以便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区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是闽北调整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绿色发展的思路是在发展方式上的创新探索,因此,与其相对应的指标体系设计也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现有社会经济统计体系服务于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重视量的增减(例如,产值的总量和增量)而忽视质的优劣(例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 。因此,在选取和设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不应局限
10、于现有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而应该勇于创新,在发展指数的设计中避免面面俱到,并充分体现闽北绿色发展的精髓:突出本地特色、体现人本精神、强调效率优先、反映需求差异、综合平衡全局。总之,创新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结合闽北实际明确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以便于总结和推广。 3.发展重点上要突出绿色产业 绿色经济的核心是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指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有利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闽北作为一个生态资源、区位环境独具先天优势的不发达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1、,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自己的独特优势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一是要优化和发展第一产业。闽北是农业大市,这是我们发展的基础,要立足这基本市情。优化和发展第一产业,既要提升第一产业的价值,关键是提高深加工精加工程度,形成有效提升绿6色资源价值的产业链,又要发挥第一产业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二是要走适度工业化的道路。低端工业化对闽北的绿色发展是一种灾难,不能再引进附加值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要想办法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集约程度高的工业项目;三是要超前发展非物质经济。要快速拓展非物质经济的发展领域,摆脱工业传统文明理念的束缚,由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的过渡。要特别关注超前发展后工业经济,特别是知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四是要有人才支撑。一个是大众的素质,另一个是需要开发、培养和塑造出一大批绿色科学技术人才、绿色技术工人、绿色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使绿色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