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870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摘 要比较分析鲁苏浙粤四省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利用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核算方法,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碳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对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鲁苏浙粤的低碳化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四省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低碳化;低碳经济;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和威胁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成为全球共识。2009 年以来全球低碳化浪潮的 兴起,为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根本途径,成为继农

2、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浪潮之后的第四次世界浪潮。 “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杀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为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0 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的内容就是低碳经济发展。2010 年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在广东、辽宁、湖北、2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2 年 9月,国

3、务院常务会议决议通过,决定自 2013年起将每年 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 ,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鲁苏浙粤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加之又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的经济、教育等各项指标都位于全国前列,有“东方硅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省。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

4、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两省相连,北与上海市和江苏省接壤。浙江经济规模在全国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位列第四。广东省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省份,人口已超 1亿高居全国第一位。广东省商业蓬勃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经济总量居中国各地之首。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状况。以 2010年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表 1中可以发现,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都属于 GDP大省,而且四省 2010年的人均 GDP也均超出全国 2.22万元/人的平均水平。同时,

5、从 GDP构成来看,四省第二3产业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比重均最高,都超过了 50%,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比重最小,浙江省仅为 4.91%,这说明四省的经济尚处于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过渡阶段。此外,四省中山东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最高,说明与其他三省相比,山东省更应该对产业结构作出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三、鲁苏浙粤低碳化水平比较分析 (一)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关于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参考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的详细介绍。由于能源部分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含碳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燃料的数量和不同燃料的排放因子来确定。对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燃烧

6、条件相对来说不重要,因此,排放因子主要取决于燃料的含碳量。基于上述分析,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费碳排放=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选择化石燃料时依据 IPCC清单中的能源缺省碳含量系数对能源进行了分类,分别核算了“能源平衡表”中原煤、洗精煤等 13种一次能源以及电力、热力两种二次能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了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量的计算方法。 (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较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一个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数据和关键指标,如图 1所示,20002010 年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的二氧化碳排4放量均呈现增长趋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因于经济

7、快速膨胀式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带来了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时,在四省中以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山东省“二、三、一”的重型化产业结构特征有关,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是山东省促进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万吨) 图 1 20002010 年鲁苏浙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三)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率比较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 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能源利用的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本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所用的 GDP值都是利用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修正后的实际 GDP值,避免了经济发展中价格不断变

8、化的影响。从图 2可以看出,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趋势类似,2005 年之后都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各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提高了二氧化碳的生产率。 图 2 鲁苏浙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是一段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碳排放量的比值,反映单位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于碳生产包含了“低碳”和“经济发展”两大目标,所以它成为衡量低碳化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年增长率常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或取得的成效。从图 2中可以发现,2005 年后,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5的碳生产率都

9、有所提高,这反映出四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04 年之后,广东省的二氧化碳生产率超过了江苏和浙江两省,成为碳生产率最高的省份,这表明广东省在低碳化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 (四)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通过产业结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影响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因素,同时反映该地区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水平。根据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源消费产业部门划分,可以将二氧化碳产业排放涉及的部分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从图 3可以看出,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在产业结构碳排放上有许多共同点:首先,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最多,并且远远高于一、三产业以及生活消费;其

10、次,第二产业碳排放变化最明显,一、三产业和生活消费碳排放波动曲线比较平稳;第三,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最低。这些共同点反映的不仅仅是四省的产业结构状况,也间接地折射出我国在产业结构碳排放上的整体趋势。 综合四省的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可得出结论: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虽然在产业结构方面做出了有效调整,并逐步从工业等高能耗行业向以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行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但是经济发展的“高碳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产业结构转型任重道远。图 3 2010年鲁苏浙粤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分布 四、结论 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个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碳排放6强度、碳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碳排放进行比

11、较,得出以下结论: 1.控制碳排放要从源头抓起,要尽可能减少高碳排放因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能源消耗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02010 年间,四省产业结构的小幅调整对低碳化发展来说成效甚微,要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3.虽然本文从多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四省的二氧化碳排放状况,但这些因素还不能全面具体地衡量四省低碳化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状况、分行业产业结构碳排放等因素对于一个地区低碳化水平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深入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

12、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2崔奕,郝寿义,陈妍.低碳经济背景下看低碳产业发展方向J.生态经济,2010(6). 3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4). 4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 (3). 5李启平.经济低碳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政策因应J.改革,2010(1). 7Abstract: Basic on the method of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 comparative

13、 analysis low carbon level of Shandong, Jiangsu, 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from the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tensity,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ese aspects to comparison Shandong, Jiangsu, 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carbon level of the four provinces is still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four province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will take a heavy burden and embark on a long road. Key words: Shandong,Jiangsu,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low carbon (责任编辑:乔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