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870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奴隶社会开始,意识形态已有了它的初级形式。但作为社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马克思。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 马恩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发展 “意识形态”的英文为 Ideology,由德崔希伯爵在 1796 年创造,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 。拿破仑称帝时,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批评之意,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 “意识形态”也由此表现出负面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也是从贬义上理解“意识形态”的。马克思讲道:“我们的生活需要的不是玄想(Ideologie,直译为意识形态)和空洞的

2、假设,而是我们能够过没有迷乱的生活。 ”“我们且不要操之过急,让我们来看一看事情的实际状况,而不要成为玄想家(Ideologie) 。 ”在这里,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理解为“空想” ,即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恩格斯则把意识形态定义为“虚假的意识” 。他讲道:“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 ”指其表面上看起来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哄骗人民的谎言,对人民来讲是“虚假的意识” 。这一时期马恩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有其现实维度。从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 70年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2是一次巨大

3、的技术变革,促进了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竞相改进机器,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 1825 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同时产业革命更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并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卷入对抗阶段。资产阶级宣扬的资本与劳动一致的谎言破产了。马恩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劳动人民实施的一种欺骗,是“虚假的意识” ,应该加以批判。 19 世纪 40 年代,工人运

4、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恩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讲道:“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指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把“意识形态”概念引进社会历史领域,使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理论工具。马恩认为,意识形态还具有阶级性。他们讲道:“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

5、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3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马恩还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恩格斯讲道:“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因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字、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指出政治、法、哲学等意识形态形式,虽然不直接依赖于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但仍可以直接或间接对社会

6、存在产生作用。因此,马恩积极领导和参与工人运动,号召工人起来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 垄断资本主义与列宁的 “意识形态”理论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世界经历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物理学“新三大发现” (x 射线、放射现象和电子)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进一步证明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与此同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的控制。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7、和斗争日趋尖锐,工人运动普遍高涨,到1900 年已经有 20 多个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在此情形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雏形,第一次赋予意识形态以肯定的意义。他指出:“科学的意识形态4(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客观真理和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在对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形成的。列宁讲道:“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列宁进一步论述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8、。他讲道:“或者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 ”为了让工人阶级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 。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分析问题主要是依靠朴素的阶级感情。他们自发地组织工会,同个别资本家进行斗争,向资产阶级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有利的某些法律等,这些虽然可以暂时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贫困的根源。 “单是正义,单是群众对剥削愤恨的感情,永远也不会把他们(工人阶级)引上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 ”并且“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联主义,而工人阶级的工联主义政治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政治。 ”因此,社会主义

9、意识形态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学说,是科学工作者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在工人中重视这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否则就是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于工人的影响。 ”“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人们经常谈论自发性。但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 ”列宁认为,意识形态理论的作用就是要使工人们从经济根源上去认识无产5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本质,进而把本阶级的利益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参加到推翻整个剥削阶级的革命实践中去。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为俄国的革命实践和国际社会

10、主义的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 “经济全球化”与 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正如马恩所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资本主义的入侵,1861 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 “西学”为“中学”服务。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洋务运动失败后,1898 年实行

11、的维新变法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和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传播西方的科学精神、民主原则和自由平等观念。主张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此后,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主运动的高涨,1911 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尽管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0 世纪初期,中国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血雨腥风中飘摇。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工人运动进入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6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

12、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主流意识形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指明了这一时期文化斗争的方向。毛泽东还注意到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他指出:“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上再造出的现实社会。代表古代反动贵族的意识形态是古代观念论哲学” 。新中国成立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13、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新形势,邓小平举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打破了人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他讲道:“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地发展。 ”并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

14、事务成败得失的标准,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提供了依据。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其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明显。一方7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等。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获益较少,并且要面对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威胁。在国内,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遭遇了经济安全、政治腐败、信仰迷失等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提出“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15、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执政理念,既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又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特色。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发挥作用。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即有合作,又有冲突。其意识形态理论也是既强调和谐,又尊重矛盾存在,显示出充分的时代特色。 (作者系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郝幸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