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探析与展望摘要:随着 1997 年至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以及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05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作出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之前人民币在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演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通过对教材与文献的查阅分析,笔者得出结论:改革至今的近 8 年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总体成功。然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仍旧需要完善。本文将在简单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史后,重点研究分析 2005 年人民币汇率的制度改革的动因及成效,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笔者的个人观点,对发展
2、趋势作出预测,以期加深对汇率问题认知的时效性、现实性。 关键词: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 改革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史回顾 在牙买加体系下,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就我国而言,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奠基。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我在此将 1979 年后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简单分为四阶段:1979-1984,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回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1993 年,出现了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复汇率的本质回归;1994-2005 年,随着中国的国门进一步向世界开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也进入到了最重要时段,人民币汇率管理的市场化和国际规范化趋向已初现雏形:1994 年
3、 1 月,2我国汇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改革,实施了十多年之久的双重汇率制被取消,改为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实质是盯住美元浮动。并在同年 4 月实行银行结汇制,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此次改革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单一汇率精神,人民币一步并轨到 1 美元兑换 8.70 元人民币,一次性贬值 33%。人民币的贬值使我国在此阶段的贸易增速屡创新高,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上升。但产生于 1994-1996 年间的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的资本内流,加之过后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币汇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97 年后,人民币汇率始终盯住美元汇率的
4、走势在较窄范围内浮动,并在 1998 年初,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的进一步扩散,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此后到 2004年,人民币兑美元几乎固定在 100 :827.65-827.99 之间,在长达 6 年的时间中波幅上下不超过 0.411,基本呈一条水平直线;2002 年以后更甚,汇率波动幅度仅为 0.109。与此同时,人民币兑其他币种的汇率波幅颇大,典型例子即为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虽然欧元推行时间较短,但其汇率在三年间从 100 : 728.77 跃至 100 : 1108.16,波动幅度达到 52.06 %,是人民币兑美元同期波幅的 4776.1 倍。 针对中
5、国贸易增长态势和 2003 年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论战的不断升级,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第二次重大改革,即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次性调高 2%。并于 20073年完成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工作。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动因及成效 根据三元悖论理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主权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绝不可丧失;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 1997 年通过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也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全方位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实现最大限度
6、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回顾中国自进入 WTO 后至今的发展历程,其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确乎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坚持货币政策独立,以资本完全流动为目标的中国,对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此次汇率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正是从原来钉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某一个国家根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篮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该国货币就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并在范围内浮动。目前,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元、欧元、日元也相应被多数学者认定为主要的篮子货币。 从实际操作上看,钉住单一美元
7、的汇率制度易于实现,央行只需借助外汇市场的干预措施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基准汇率小范围波动即可,无需顾及人民币兑其他币种的汇率;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我国外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元政策,丧失了部分外汇市场主动权,调节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的实施受到影响,而日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更是凸显了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钉住篮子货币自然意味着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复杂化。当篮子中任何一种或数种货币升值或贬值时,4央行都需要调整篮子中某一种或所有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数量,以此来保证人民币和篮子货币间的比价关系稳定。相较之前单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来说,当篮子中其他货币对美元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时,美元与人
8、民币的比价会发生一定变化,但与其他的篮子货币的比价浮动将缩小。 然而,就其成效来说,改革后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明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汇价本身是不稳定,所以人民币紧盯美元的结果是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不稳定。而对外贸易一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各国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国际金融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贸易伙伴不乏使用非美元货币的国家。若在国际市场上出现过于剧烈的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理论上说势必对我国的出口形势会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引发的恶果如国内就业情况愈加严峻,外界对汇率浮动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外资的吸引,进而加剧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毋庸置疑,这种多
9、米诺骨牌效应之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而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则意味着缩小人民币兑篮子中非美元货币的比价波动,这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结合当下现状评价,我国推行的汇率制度改革也是比较成功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每年例行检查中,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都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不存在操纵汇率的现象。此后为加快外汇市场培育,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在不断增加,2007 年 5 月 21 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汇率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虽然我国尚为发展中5国家,但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坚持履行大国责任,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之际,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再度
10、收窄了浮动区间,稳定了市场预期,为抵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人民币继续扮演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锚角色,加上其他结构调整措施逐步见效,中国将渐进、稳妥地实现汇率均衡。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汇率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正不断地走向市场化,逐渐向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靠拢。 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而言,汇率制度的改革也利大于弊。从利的方面看,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助于帮助我国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物价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更加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维持物价
11、稳定的重要工具;另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等事业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本国货币汇率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汇率总体保持一致,意味着和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保持一致,而不是像盯住单一货币那样容易受到某一国因素的影响。从弊的方面看,汇率改革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一些出口型企业出现困难,但从 2005 年汇改以来的经验看,人民币累计升值逾 20%,并没有对经济造成过大的负面冲击。因此,笔者认为汇改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是大有裨益的。 三、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和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人民币汇率水平更能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为进口企业提供
12、了机遇,汇率对货6币政策调控反映更加灵敏,在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中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中国也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发挥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的积极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的结构性问题,及现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意味着我国仅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将是一个综合过程,除了人民币汇率水平本身变动以外,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还需要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在改革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内外部负面影响最小化,为一揽子的结构调整和配套
13、改革争取时间。同时,我国出口企业也要抓紧应对汇改带来的挑战,提高产品自身的附加值和企业盈利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我国一直选择了正确的汇率制度改革道路,如果没有1998 年和 2008 年两次大的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可能走得更快、更远。尤其是 2005 年这次改革,它在中国双顺差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加剧的环境下至关重要,而此后改善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也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汇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层面的操作,它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结算、国民的理财能力等因素都
14、有一定要求。从长远来看,更平衡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既定目7标。为此,我国应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推行各项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在全球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形成健全的金融安全机制,在对内实现中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黄艳君,何嗣江.新编国际金融(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年,86-93 页 2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 9 号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 /20091112151311760363540_.html (引用时间:2013.5.6) 3周小川
15、.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J.新世纪,2012年第 46 期 4金永军,陈柳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6 年第 1 期,69-73 页 5李?.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年第 1 期,82-86 页 6李扬,余维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J.经济研究,2005 年 8 月 7杨圣明.汇率制度及中国的选择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5 期,52-55 页 8魏尚进.中国金融改革五部曲J.资本市场,2013 年第 1 期,72-873 页 9200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 (引用时间: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