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二、教学大纲(一)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的作用2、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3、审计计划的审核(二)重要性1、重要性的定义2、重要性的运用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一、教学计划本章教学需要6个学时。,(三)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3、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4、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5、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6、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7、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8、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2、的基本理论,并了解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内容,为实际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四、教学要求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的编制和审核;掌握重要性的定义、适用范围和重要性的运用,掌握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弄清弄懂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和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等问题。,6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6-1审计计划6-2重要性6-3审计风险,6-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作用 使审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
3、之间发生误解。,6-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人员分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其他有关的内容,6-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编制 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总体审计计划中,时间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具体审计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审计计划编制编制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形式:表格式 问卷式 文字叙述式审计计划的体现,6-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审核
4、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对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载和说明。,计划审计工作步骤,注意:前四个步骤主要同总体计划制定有关,第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第二步执行分析程序第三步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第四步考虑审计风险,第五步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第六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第七步进行符合性测试及评估控制风险第八步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注意:后四个步骤主要与具体计划制定有关,6-2重要性,重要性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
5、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确定重要性,学习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两阶段:计划阶段,评价阶段-两标准:金额、性质-两层次:报表层、账户层-两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两方法:分配,不分配-重要性的运用-错报、漏报的汇总,6-2重要性,重要性的适用范围执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时,除非其他规定和其他准则有特定要求,应当参照重要性原则办理。,6-2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
6、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性质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会计报表层次账户和交易层次,6-2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6-2重要性,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对重要性水平做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评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两种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当选择最低的那张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所有会计报表
7、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分配的方法 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帐户 各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不分配的方法,举例:重要性水平分配 单位:万元,6-2重要性,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错报或漏报的汇总 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错报或漏报汇总,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评价 -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应追加审计程序 -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6-3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
8、其相互关系审计风险的含义,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分析审计风险,审计职业风险,审计风险,错误拒绝的风险(险,红脸险,误拒险)错误接受的风险(险,手铐险,误受险),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广泛性 -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强弱 -对审计结论的依赖程度和审计结论的影响范围 -审计法律环境的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形成主观原因 -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审计方法自身的原因 -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的均衡 -统计抽样和分析性审核方法采用 -现代审计模
9、式的运用,固有风险:又称内在风险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的,但可以评估的风险。如果评估的固有风险越高,则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控制风险:又称制度风险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但可以评估的风险。如果评估的控制风险越高,则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检查风险:又称测试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控制的风险。如果评估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可接受水平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就越少,反之,就越多,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可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判断:注册会计师认定的检查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应发表无保留意见( ),题解:错。因为检查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只能说明实施了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的审计
10、证据,不能说明会计报表公允表达,6-3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6-3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定性的角度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加以考察,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从定性角度看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把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固有
11、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各风险之间及各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如下:,以上关系,都可以从审计风险变化中分析,高 少,中 中,低 多,中 中,中(较高)中(较少),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固有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变动关系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变动关系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成反比关系,6-3审计风险,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业务性质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6-3审计风险,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 在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12、时,审计人员应当遵循稳健原则,宁可高估控制风险,不可低估控制风险,6-3审计风险,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6-3审计风险,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 审计人员在终结审计之前,应当根据实质控制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6-3审计风险,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由于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相互联系,审计人员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6-3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审计人员实施的实质性测试,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6-3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他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6-3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