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延平区乡村负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摘要: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涉及面越来越广,惠及人数越来越多,农村发展出现喜人的局面。但是,农村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问题已成为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障碍。分析乡村负债的成因,找出负债症结,探索化解债务和禁增新债有效途径,切实减轻乡村负担,促进农村走上繁荣稳定。关键词:乡村负债;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日益突出的乡村债务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乡村负债问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
2、广泛关注,如何解决乡村债务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我区乡村负债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对解决负债途径作些粗浅探讨。 一、乡村债务现状 延平区有 15 个乡镇和 4 个涉农街道,全区 244 个建制村,29.06 万农业人口,截止 2010 年 12 月底,据 15 个乡(镇、街道)206 个村的不完全统计,全区乡村负债总额 9854.23 万元,农业人均负债 339.10 元,其中,乡(镇)负债总额 2118.77 万元,占负债总额 23.50%,村级负债总额 7735.46 万元,占负债总额的 78.5%,乡村两级负债面均为 100%。2债务资金主要来源有: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借款 1264.98 万
3、元;单位借款1648.28 万元;拖欠工程款 2984.96 万元;上级财政转贷和周转金 1435万元;应付未付款项 219369 万元, (含镇村干部工资报酬 901.1 万元)个人借款 327.32 万元。 二、负债成因分析 我区集库区、老区和高山半高山为一体,全区库区村占 38.52%,老区村占 18.85%,高山半高山占 32.38%,经济薄弱,以 2010 年为例,全区无经营性收入村占 27.8%,经营收入减支出后亏损村占 26.4%。债务形成不仅有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基础差和财政体制的原因,还有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负债。在财政与事权不
4、对等和财力与职责不匹配的政策性因素制约下,国家对乡村公益事业公共建设采取各级补助一点的“钓鱼”方式,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民生工程建设的热情与愿望和时代发展步伐的要求,乡村干部被动举债,乡村道路硬化、农村人畜饮用水和文化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据统计,全区乡村两级用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文化设施负债额 3085.97 万元。 2.兴办农村义务教育负债。在“普九”和“双基”升级达标的年代,走进每个村最亮丽的建筑是中小学校楼,镇村不管财政如何,资金缺口多大,不惜代价建设农村学校教学楼,操场等,保村还承担农村学校老师奖金,代课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工资,水电办公经费,节日费、赞助费等,背负很大债务包袱,据统计,全区农
5、村义务教育负债额 1251.02 万元。 33.盲目生产经营投资债务。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乡村盲目上项目投资兴建小水电站和兴办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无销路亏损倒闭,无法收回投资,县乡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切实际,强行推进多种经营项目,向世界银行贷款开发红黄壤建果场,借财政周转金开垦毛竹山,建甲鱼、鳗鱼场等,据统计全区生产经营投资负债金额 3000.91 万元。 4.垫付税费款形成债务。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须承担农业税、农业林业税特产税收附加,乡统筹费款等。有部分农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抵制交纳税费和乡统筹费,为完成上级税费任务,镇村组织只好垫付,长期累垫税费产生债务金额 1
6、404.23 万元,其中乡级 321.87 万元,村级1082.36 万元。 5.确保乡村组织运转债务。一是乡镇实行包干财政体制,造成乡镇政府拖欠干部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欠社保基金等负债金额 481.1 万元。二是建制村经济体制薄弱,收不抵支,拖欠村干部工资报酬形成负债金额 420 万元。 6.违规借贷担保形成债务。乡镇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成上级招商引资任务指标,为企业和养殖业项目开发提供银行贷款担保,企业倒闭拍屁股走人,养殖场业主卷款逃跑,担保人承担偿还银行贷款债务金额 211 万元。 三、化债对策建议 面对乡村债务沿重的严峻形势,为了稳妥有效解决乡村负债问题
7、,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区从实际出发,提出如下化解债务和禁4增新债反对策建议。 1.建立乡村化债长效机制。领导是关键,机制是核心。首先,建立机构。成立县乡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化债实施方案,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其次,明确责任。确定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为乡村化债第一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局面;再次,健全责任追究制。把禁新增债和化解旧债列入各级干部绩效考核与晋升和经济利益及责任追究结合,实行禁增新债“一票否决” ,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乡村化解债务目标实现。 2.全面清理乡村债权债务。县乡各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镇、村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
8、理,逐项审核,对会计核算不妥的债权债务进行账务调查,将未入账的债权债务重新入账,摸清底数,锁定数额,保证乡村债权债务数据的准确真实,按债务来源和用途建立台账及数据库,为建立县乡村三级债权债务动态监控和分类处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3.多措并举清偿乡村债务。一是清收债权还债。采取“先易后难,先干部后农民、先单位后个人,先还本后付息”的办法,债务人凡有偿还能力不还的,分别通过行政和法律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完毕,对债务人暂无偿还能力的,要订立还债计划,分期还款;二是盘活资产还债。对乡村闲置资产、资源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按程序评估、招标、租赁、转让和依法进行拍卖偿还债务;三是抵冲核销减债。对乡镇组织与
9、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三角债,通过双方协商同意立据互抵消债。对债权单位和债权人已经消失和债权人主动放弃追债的,经乡镇集体研究,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予以核销减债。对历史原因形成债权债5务的死账,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处理抵冲销债等。剥离不合理债务。凡是属于政府行为乡村公路硬化,农村义务教育,农田水利等公益性债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负责核销;凡是集体欠财政周转金,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核查,按管理权限报批核销;凡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贷发生的债务,根据“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全部剥离归属个人承担偿还;凡是税费改革前乡村为村民垫付和统筹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核销化债。 4.完善地方财政管
10、理机制。第一,全面实行省管县(区)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中央、省和县(区)的财政分配比例,以财力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增强基层活力;第二,中央财政要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第三,对乡村组织要“少取、多予” ,提高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水平,增加村干部报酬财政供养保障人数和村级公用经费保障,扼制村级组织收不抵支保运转产生新债,保证村组织有序正常运转。 5.健全政策扶持偿债机制。一是国家设立镇村债务偿还基金,用于政府承担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偿还;二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清偿机制,省、市和县(区)从财政收入和支农资金等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乡村偿还债务;三是取消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各级补一点的“钓鱼”政策。国家和地方承担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公共领域的全部投入;四是中央和省级出台帮扶还贷政策,重点对库区村、老区村和贫困村每年安排资金进行清偿债务;五是乡村在国家商业银行贷款确实无法偿还的,以不良债务在坏账准备6金中予以核销清偿;六是加大村级运转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和省级对乡村组织运转所欠村干部工资报酬的债务予以财政转移支付核销化债,切实化解乡村债务,促进农村工作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待续健康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简介:徐行孝(1965-) ,男,福建南平人,学历大学,职称财政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