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155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主体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人们普遍感到中国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过,实际情况未必那么悲观。媒体报道往往会比较突出某一些现象,当然用意是好的,这样会引起社会关注,但是如果把媒体上凸显的一些例子夸大,好像中国社会人人都已经没有道德,大概没有那么严重。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在各国历史上相近的经济大转型时期,道德迷茫是相当普遍的。美国比较明显,从 1870 年到 1930 年这五六十年是其工业化时期,现代资本主义大规模扩张,1900 年前后是美国道德迷茫最突出的时点。这前后美国很多小说描写的状况和我们现在非常相似,包括

2、腐败问题。1900 年前后美国最有名的一本小说就叫民主 ,讲的是资本主义的高速扩张完全毁掉了原先社会的道德基础,特别是共同体的基础。因此,中国在转型期间遭遇的问题可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未必有那么悲观。 我认为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中国人在道德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想法。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地革命加上改革,总是在动荡中,或者说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道德。 我认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大都不是在现代社会形成的,2而是传统的。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包

3、括要有诚信、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偷盗,哪一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传统道德维持得越好,可能这个社会相对运行得就越好。 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在冷战结束后曾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观察。她一直比较关心东欧,她说,东欧国家在西方通常被称为是极权主义,这种极权主义有其特点,即极权主义的政体基本上不触及普通人的一般道德。无论是前苏联也好,东欧也好,其实大多数人在所谓极权政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是传统的。而在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在十年之内比任何极权主义都更广泛彻底地摧毁了传统道德。桑塔格这一深刻观察指出了,资

4、本主义说到底对道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撕裂了整个共同体的纽带,包括道德。像诚信这种基本道德需要以一个共同体的存在为基础;如果这个共同体本身已经不存在,如果这个社会完完全全是由彻头彻尾赤裸裸的个人所组成的话,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新伦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当要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发展,要使市场经济能够服从最基本的伦理规范。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利润,市场经济必然唯利是图,如果一个资本家不唯利是图是不对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不可能从市场经济的内部产生出不讲利润的道德,它的内在需要就是唯利是图。如果资本主义有道德,那么它

5、一定是外在的东西,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人类千百年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3道德规范。在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以基督教、天主教等为基础所形成的道德。做慈善从根本上说也是外在的,而不是市场经济内在生长出来的。我不大认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能够产生道德,我以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市场经济最大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可能现在语词说得好听一点而已。 如果我们要谈道德,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对我们社会的道德基础、道德规范冲击最大、破坏最大? 假定我们社会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存在,或者大多数人在做事时是有道德规范的,而不是真的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那么,我们无论是谈社会诚信的重建也好,社会同情的培养也罢,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中

6、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到底是个人,还是家庭,或是某种群体? 我认为问题在于,应该明确中国基本的道德单位是家庭。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个能比较有效克制恶性个人主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主体承担单位,只是明确规定对象是赤裸裸的个体,然后大家在赤裸裸个体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这在中国社会是不对的。因为儒家的基础和基督教的基础不一样,基督教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赤裸裸的个人。 与重视家庭、保护家庭最切近的是儒家传统。这方面有一些错误的看法需要澄清。比如,最近十年来,伦理学家一直在辩论所谓“亲亲相隐”的问题。某些似乎很了解现代社会的人把“亲亲相隐”批得一塌糊涂,说“亲亲相隐”

7、是不对的。我不想进入这个争论,只说去年已经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订,就是4明确引入“亲亲相隐”原则。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西方的法律制度,就可知“亲亲相隐”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原则,除了反叛国家罪和杀人罪这两种最严重的罪行不可以包庇之外,其他情况下亲人都有权利“亲亲相隐” 。说西方的这些法律背后没有道德考虑,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中国传统对这个问题的考虑远比西方深刻,但现在西方做得比我们好。 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就是,社会道德的基本单位到底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家庭。 我们的道德关怀到底落实在哪里,这是个基本的问题。道德重建首先要确定道德重建的主体是什么。如果我们认为中国只能像西方一样,建立在赤裸裸的、毫无关系的个体基础之上,目标只是重建一个没有血肉的、抽象的伦理共同体的话,我认为是错误的。而且事实上西方的一些看法只是理论推导。伦理学的悲剧在于,通常一个社会的伦理学理论越发达,它的道德基础越薄弱,因为伦理道德都被抽象化了。伦理和别的理论不一样,伦理如果不能落实到人心,不能落实到实践,而只是变成抽象的理论,那表示这些伦理机制已经差不多完蛋了。我认为现在西方很多的伦理学理论都变成了一种理论游戏,无助于社会伦理的重建,而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